倪乐雄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倪乐雄 |
倪乐雄 (1956年12月 - ) 出生于上海。厦门大学中文系毕业,上海政法学院教授[1],美国国务院新闻总署“国际访问者”[2],曾受聘为华东理工大学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浙江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兼职教授。研究范围包括:东西方战争文化比较、战争史、军事思想史、国际军事战略、国际政治。最近研究侧重于中国海权战略和中国军事现代化等问题[3] 。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上海政法学院教授
出生日期----1956年12月
出生地点----上海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厦门大学
个人档案
历任华东理工大学战争文化研究所所长,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研究范围:东西方战争文化比较、战争史、中国军事现代化、中国海权战略、国际军事与外交。
美伊战争进程2000年应美国驻华大使的邀请,作为美国国务院新闻总署东北亚安全项目"国际访问学者"出访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加州洛杉矶分校、夏威夷大学、国防大学、陆军战争学院、陆军参谋指挥学院、西点军校、国务院、国防部、太平洋战区总部、太总部陆军司令部等单位。 《美国海军战争学院评论》的文章称其为:"也许不是仅有的、但却是最有思想深度的中国马汉学派的代表"(Perhaps the most thoughtful-though by no means the only-spokesman for China's Mahanian school is Professor Ni lexiong")。同时发表在《澳大利亚国防》的文章称其为"史上最有思想深度的马汉学派的代表"(Perhaps the most thoughtful spokesman for the Mahanian school is Professor Ni Lexiong of ...。)。
研究范围
东西方战争文化比较、战争史、军事思想史、国际军事战略、国际政治。著有专著《帷幄与决胜--第二次世界大战决定性会战述评》、《战争与文化传统--对历史的另一种观察》、《撩开后冷战时代的帷幕》等,翻译有《美国世纪的终结》,翻译李德哈特的《山的那一边》及雷蒙阿隆的《战争与和平》。发表文章200余篇。曾应邀出访美国国务院、国防部、国防大学、陆军战争学院、陆军参谋指挥学院、西点军校、太平洋战区总部、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最近研究侧重于中国海权战略和中国军事现代化等问题。
2009年5月到6月,访问加拿大渥太华中国事务研究院、加拿大外交部、皇家军事学院、加拿大军事历史博物馆等。
2009年10月,应邀参加在希腊罗德岛举办第七届世界公众论坛--"文明的对话"国际会议,并在政治学分会场做"区域冲突与协作"主题发言。
出版书籍
《寻找敌人》
《文明的转型与中国海权》《美国世纪的终结》
《山那边》
书名:山那边(第三帝国败军之将的沉浮与战争叙述1939-1945)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作者:(英)利德尔·哈特
译者:倪乐雄//孙运峰//陈道银//谈谭//熊曙光等
《山那边》封面
出版时间:2010-09-01
版次:第1版 第1次印刷
页数:342页
开本:16开
ISBN:9787501193776
定价:38.00元
倪乐雄 |
目录
大师与败军之将的沙场复盘--中译本序言
第一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第一部分:希特勒的将帅们
第一章:性的分裂
第二章:西克特的气质
第三章:布隆贝格--弗里奇时代
第四章:勃劳希奇--哈尔德时代
第五章:早期胜利的缔造者--古德里安
第六章:"阳光下的军人"--隆美尔
第七章:阴影中的军人
第八章:"老卫士"--龙德施泰特
第二部分:战争准备
第九章:希特勒的崛起
第十章:装甲兵的崛起第三部分:德国人眼中的战争
第十一章:希特勒怎样击败法国--放走英国
第十二章:敦刻尔克的"暂停命令
第十三章:法兰西的结局和第一次受挫
第十四章:地中海的失败
第十五章:希特勒入侵苏联
第十六章:为何拿不下莫斯科
第十七章: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的挫败
第十八章:斯大林格勒会战之后
第十九章:红军
第二十章;盟军反攻意大利
第二十一章:诺曼底的瘫痪
第二十二章:反对希特勒的密谋--从西线总部的角度观察
第二十三章:希特勒的最后一搏--第二次阿登出击
参考来源
- ↑ 俄乌顿巴斯会战评析:俄军五得五失 ,网易, 2022-07-25
- ↑ 倪乐雄:俄乌战局特点解析 ,网易, 2011-04-28
- ↑ 倪乐雄个人简介 ,光明网, 2016-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