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假寐 |
假寐 读音为jiǎ mèi,汉语词语,意思是打盹儿,打瞌睡;不脱衣服小睡一下。出自《左传》:(赵盾)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假寐 [1]
拼音 jiǎ mèi
解释 打盹儿,打瞌睡
出处 《左传》
释义
《左传》宣公二年有"(赵盾)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的句子,王力的《古代汉语》及洪成玉的《古汉语教程》(中华书局)均将"假寐"释为"不脱衣服睡觉"。
假寐者"不解衣冠",当属事实,但"不解衣冠"只是语境提示的,不是"假寐"的词义成分,与"假寐"的时段短暂有关。如《左传》例前文有"盛服将朝";唐王维《裴仆射齐州遗爱碑》"公急人之虞,分帝之忧,御衣假寐,对案辍食"中,"假寐"前有"御衣"。
"假寐"是否一定入睡,需具体而论。
有时确指入睡,这一用法从六朝到现代都有例证。如《高僧传》卷一三释僧护:"咸危惧假寐,忽梦见三道人来告云……"又如《大唐西域记》卷三乌仗那国十:"迷不知路,假寐树阴……释种惊寤。"再如《水浒传》九八回:"琼英一夕偶尔伏几假寐……猛然惊觉……似梦非梦。"郁达夫《灯蛾埋葬之夜》:"若周围保住了绝对的安静,什么声响,什么行动都没有的时候,那在假寐的一刻中,十几年间的事情,就会很明细的,很快的,在一瞬间展开来。"这些"假寐"或与"梦"有关,或与"觉醒"类词语搭配。明代李渔说:"就常理而论之,则忙人宜睡,闲人可以不必睡。然使忙人假寐,止能睡眼,不能睡心,心不睡而眼睡,犹之未尝睡也。"(《闲情偶寄·颐养部·行乐·睡》)可见"假寐"只是"轻度的入睡"。
有时也指未睡着,如《太平广记》卷三五三邵元休:"邵枕书假寐,闻堂之西,窸窣若妇人履声,经于堂阶。……遂西入书斋,窗外微月,见一物,形状极伟。"假寐者可以"闻""见",说明并未睡着。
有时"假寐"只是强调一种休息的状态,这种状态可以是佯装出来的,如《大唐新语》卷一二酷忍:"诸相皆佯假寐,唯李峤、韦巨源、杨再思遽出承制,攘袂于其间。"
"假寐"常与"寝、熟寝、熟寐"相对,如《元典章·刑部》:"间有品官为事,鞫问官吏,先使本人跪于其前,问官据案假寐,或熟寝榻上,至于睡觉……"
《王力古汉语字典》说"假寐"与"睡""坐寐"义同。从用例看,假寐不限于"坐着",还有卧伏着的,如《大唐西域记》卷九:"阿难……便欲假寐。未及伏枕,遂证罗汉。"有倚立着的,如《太平广记》卷二一六管辂:"生惧图己,乃持刀门外,倚薪假寐。"《三国志·魏书·管辂传》裴松之注:"主人罢入,生乃把刀出门,倚两薪积间,侧立假寐。"因此"坐着"也是语境提示的,不是"假寐"的词义成分。
用例
1. 贾珍贾蓉此时为礼法所拘,不免在灵旁藉草枕块,恨苦居丧。……一日,供毕早饭,因此时天气尚长,贾珍等连日劳倦,不免在灵旁假寐。"(《红楼梦》六十四回)
2. 袭人果然伏侍他睡下,便预备下了茶水,关好了门,进里间去照应一回,各自假寐。宝玉若有动静再为出来。(《红楼梦》一百零九回)
3.席地枕石,卧看牛女。一更向尽,恍惚欲寐。楼下有履声籍籍而上。假寐睨之,见一青衣人挑莲灯,猝见公,惊而却退。(《聊斋·狐嫁女》)
4.生不语,假寐以俟之。俄见少女以纸条拈细股……(《聊斋·小谢》)
5.范生者宿于旅,食后烛而假寐。忽一婢来,袱衣置椅上,又有镜奁揥箧,一一列案头,乃去。……范不语……(《聊斋·缢鬼》)
6.妪去,张倚壁假寐。忽有笼灯晃耀,见妪导一女郎出。(《聊斋·张鸿渐》)
7.寻至旧宿处,倚壁假寐,以待天明。(《聊斋·陈锡九》)
8.兄他出,则假寐以俟其归。(《聊斋·于去恶》)
9.少时乐倦甚,伏榻假寐。既醒,……(《聊斋·雷曹》)
只有例1、例2、例9可以确认是"已然入睡"。再看《聊斋·狼》的用例,前文说到"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所谓"目似瞑"是指"眼睛像是合上"了,后文说到"屠暴起",是指"突然迅速地站起来",不管狼是否睡着,都是一个猝不及防的动作。"方悟前狼假寐"之"假寐"是指"目似瞑,意暇甚"而言的,显然不是说狼真的睡着了,如果是那样的话,就显示不出"狼亦黠"了。因而将此处"假寐"理解为"暂时闭目休息",更符合文义。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