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先进建筑材料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先进建筑材料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是在原国家建材局新材料重点实验室( 1996 年)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2003年被四川省科学技术厅批准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实验室所属学科为材料学,依托单位是西南科技大学。实验室主任由卢忠远教授担任,香港科技大学李宗津教授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东南大学孙伟院士任副主任。实验室现有科研实验用房360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原值 1200 余万元,其中 10 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 有 56 台(套) 。

一、科研情况

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领域为:

1 .固体废弃物高效资源化及应用技术

主要研究固体废弃物(粉煤灰、冶金渣等), 尤其是西部地区大量积存的固体废弃物,如钛矿渣、磷渣、磷石膏及各种尾矿等的高效资源化技术。重点研究:( 1 )固体废弃物高效、低成本资源化技术(加工工艺及相关设备等);( 2 )采用固体废弃物制备高性能建筑材料的相关技术。

2 .核废料处置及核辐射防护材料

发挥我校在建筑材料(水泥、玻璃、陶瓷、非金属矿物材料)研究方面的优势,利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在核废物处理方面的技术积累和研究条件,结合国家对核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联合开展核废料固化、阻滞、核辐射防护材料及其相关理论和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重点研究: ( 1 )针对不同放射性水平、不同形态的核废物的新型水泥、玻璃陶瓷(或人造岩石)固化基材的组成、性能及其制备技术;( 2 )核素在天然或人工阻滞材料中的行为;( 3 )核素与固化基材、阻滞材料的作用机理;( 4 )水泥基辐射防护材料、有机辐射防护材料等。

3 .功能建筑材料

利用建筑材料的行业背景、学科传统特色与多学科交叉的学科优势,跟踪建筑材料发展前沿,大力开展新型功能建筑材料开发与应用研究。重点研究:( 1 )生态功能基元材料及复合建材集成技术;( 2 )水泥混凝土耐久性、严酷环境下使用的水泥混凝土及其制备技术与混凝土的快速修复技术;( 3 )保温隔热与吸音等功能型建筑材料及其制备技术;( 4 )智能化建筑材料及其制备技术。

实验室自2003年被批准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以来,在依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整合了学校材料、化学、地质、采矿、环境、生物、农学等方面的研究力量和研究条件,并与董事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和其它企事业单位联合,进一步凝炼了研究方向,组建了研究团队。围绕上述方向,实验室承担了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构建了材料制备、结构研究与性能检测三大技术平台,在基础性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较重要的进展。在固体废弃物高效资源化及应用技术方面,利用工业副产物制备高性能水泥基建筑材料,开发了系列高性能水泥,其中 “ 高性能矿渣粉生产工艺及应用研究 ” 获得了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利用造纸废液提炼木质素和四川丰富的农产品魔芋开发环境友好的、可降解的材料,其成果 “ 环境友好的天然木素热塑材料应用研究 ” 获得了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 核废料处置和辐射防护材料研究方面,在系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物院基金的支持下,研究了放射性核素的固化与迁移机理,开发了水泥基、陶瓷基和玻璃基固化材料,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多数成果处于国内外先进水平;与中物院合作开发了 g 射线防护手套,其技术指标超过国际同类产品,目前得到了国防科工委的支持,正进行中试和生产技术研究。在功能建筑材料方面,开展了防氡防辐射、抗菌防霉、相变储能、驱蚊、红外辐射、阻燃、导电等功能基元材料的基础研究与建材集成化技术研究,进行了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研究工作,获得了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技术三等奖 2 项。 实验室还在绿色化学建材、低维功能材料(超微粉体与纳米材料)等研究中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

近年来,实验室专兼职研究人员共承担各类科研课题12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7 项,国家 “863” 计划项目3 项,国防基础研究项目 8 项,省部级项目30项,共计科研经费 1200 余万元;通过各类鉴定项目 28 项;发表学术论文 350 余篇,其中 SCI , EI, ISTP收录100余篇;国内核心期刊 280多篇;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奖 2 项,中国建筑材料科学技术三等奖2项,省部级三等奖 10余项;申请专利 20 余项,获得发明专利项,实用新型专利 1 项,中国石油和化学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

二、学术队伍

经过多年努力,实验室已建设了一支结构合理、学风正派、勇于创新的学术队伍。在51名固定研究人员中,有3位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5位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1 名具有博士学位[1],21人具有教授及相当职称。实验室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及材料领域工程硕士点,每年可招收硕士150人。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联合招收凝聚态物理博士研究生。

三、学术交流

实验室重视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及校内多学科交叉研究,在固体废弃物资源化、高性能混凝土等方面与加拿大劳伦丁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四川多个水泥厂建立了实质性合作关系;在核废料处置与核辐射防护材料方面,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和校内化学、地矿、环境等学科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在功能建筑材料方面,与汕头龙湖科技有限公司、四川东方绝缘材料厂、四川玻维有限公司和多个建筑材料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主办了一次全国性学术会议,承办了一次全国性学术会议,与合作单位举办了多次双边和多边学术研讨会,定期邀请了国内一流学者来室进行学术交流[2]

实验室实行 “ 开放、流动、联合、竞争 ” 的运行机制,实行依托单位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在依托单位西南科技大学的大力支持下,实验室根据研究方向设置了开放基金( 2007 年 50 万)和课题( 5-10 万 / 每课题),面向国内外资助先进建筑材料领域的科研人员。

今后,实验室要加快培养、选拔和引进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建设一支能够承担重任的年富力强的科研骨干队伍;完善实验研究平台建设,改善研究条件,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进一步凝炼研究方向,更加突出重点发展方向,按照新的思路,积极主动深化科研体制改革,以适应当前材料科学学科交叉和综合化的趋势,争取尽可能多出大的、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为国家和四川省的经济建设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