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免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内容简介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琐碎的日常,在热爱生活的眼睛里,全是光芒。

那些琐碎的、焦虑的、烦扰的、无奈的、落俗的「中国式人情」

也是温暖的、治愈的、闪亮的、热烈的、不能免俗的人间烟火气

熙熙攘攘,人来人往,没有人能独善其身,因为处处都是「中国式人情」。

人活一世,人人都想免俗,但谁也不能免俗。

陆琛和 叶赛君是一对幸福的小夫妻,日子原本过得琐碎又和睦。直到少女苏扣扣的父亲为了救陆妈出了意外,陆家人的生活陡然变得慌乱起来。

父母生病、孩子上学、职场关系,各种人情世故让这对小夫妻应接不暇,每天被人情所累。但在经历一系列故事之后,他们最终也被人情所温暖。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故事里的人物似曾相识,因为这就是你我最真实的生活。

作者简介

李小艾

作家、编剧。山东人,现居泰安。

闲坐清风临水照花的文字舞者。

出版作品:《亲爱的,让我们谈情说爱》《我怕来不及说我爱你》《林九九变形记

原文摘录

人的一生很像是在雾中行走,远远望去,只是迷蒙一片,辨不出方向和吉凶。可是,当你鼓起勇气,放下忧虑和恐惧,一步一步向前走去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每走一步之后 ,你都能把下一步的路看得更清楚一些 生活是奇妙的,每一天似乎都是昨日的重复,实际上绝对不是一样的,转个弯会遇见什么,从来不会提前知道。幸福里会撞见痛苦和悲伤,绝望里也会看见希望和信心。不永远快乐,也不会永远难过。

书评

1967年,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斯坦利·米尔格拉姆创立了六度分离理论,简单地说就是:“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按照六度分离理论,每个个体的社交圈都不断放大,最后成为一个大型网络。

南怀瑾先生曾经说过:“人情世故不是简单的圆滑处世,不是假意的虚伪逢迎,不是单纯地屈服于现实,而是真正懂得生活的意义,安详地走完自己的人生。”


而这也正是青年作家李小艾的用意。作者用一个戏剧化透着幽默而又极其入世的《免俗》故事,讲述了一个关于成长、人情和温暖的故事。

刘震云曾经说过:“灾难不一定要用苦痛来写。灾难,有时候也能用幽默来说。”

灾难也许是自然的,也许是人为的,也许是不得不面对的鸡飞狗跳的日子里那些不能免俗的人情世故下产生的“炸弹”。

鸡零狗碎的日子对于谁都是一场硬仗。人情,是个躲不开也躲不掉,很多时候甚至是因为能套上交情而备感骄傲的事儿。


所以十一黄金周与其说是假期,不如说是躲不开的人情“红色炸弹”周。我们的主人公陆琛和妻子叶赛君就在这忙忙碌碌地随礼中拉开了这本书的序幕。

奔波于婚宴,满月酒之间的两口子因为公公(陆爸)也要参加老朋友儿子的婚宴而倍感无奈。分身乏术的小两口不得不请出了热爱朗诵的丈母娘(叶母)去照顾身患疾病的婆婆(陆母)。

丈母娘对婆婆的照顾不可谓不尽心,又是朗诵,又是按照自己的想法给身患疾病的婆婆打扮的光鲜亮丽。只是在推着婆婆进了公园后,没人能想到,出事了。

当生活的琐碎扑面而来,压倒最后一根稻草的,也许只是一个芝麻大点的小事。

争强好胜了一辈子的婆婆终究无法忍受被人照顾,觉得自己是个包袱的想法而跳了河。

幸好被路过的一位苏医生救起。而不幸的是苏医生因为救人而撒手人寰,留下了孤女苏扣扣痛不欲生。

失去了父亲的苏扣扣和陆家就比上演了一出剪不断,理还乱的亲情,人情,友情,爱情的人间悲喜剧。

陆爸对苏扣扣充满了愧疚,要求儿子和儿媳无论如何都要把苏扣扣当成一家人一样的照顾。而陆琛和叶赛君也把苏扣扣当成了亲妹妹一般地对待。

当苏扣扣无视陆家一家人对自己的关心的时候,另外一边又爆发了纷乱。约好由苏医生做手术的时父,由于这一意外地变故被安排了别的医生来做手术,而更遗憾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时家陷入混乱,而在美国已经工作了许久的时广徽带着小外甥被时母召回了国。

去陆家大闹了一场的时母,咬定因为陆母无缘无故地闹跳河,而让苏医生搭上了一条命,进而让时父撒手人寰,没能下了手术台。

陆父大悲,陆母更觉得是自己拖累了一家人,而陆琛和叶赛君面对着老同学时广徽有着一份说不出的尴尬。


时广徽面对着自己暗恋多年的叶赛君已经嫁作人妇,心里不是滋味。面对着陆琛这个昔日的铁哥们,除了祝福他们夫妻,只能把暗恋的苦独自隐藏。

再次面对叶赛君的时广徽也终于明白,与其说是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不如说在一次次地失去之后才终于明白,这个世界向我们展示的东西很多,但真正属于我们的是那样少。很多时候,久别重逢,也意味着擦肩而过。成长就是这样一个不断失去又不断寻找的过程。

时广徽因为时母的坚决,终于留在了国内开始了新的创业,也就面临着要把外甥重新送进国内学校的“艰巨任务”。国外生活多年让时广徽远离了人情这两个字,以为可以轻松把外甥送进学校的他,被打了当头一棒。当陆琛通过人情关系把他的外甥送进重点小学后,时广徽非常不理解:为什么正当的途径不能把孩子送进学校一定要凭借着人情,关系才可以。

而陆琛让他明白:人活于世,免不了人情,人情复杂了,就难免世故一些,谁不想简单轻松一些呢?可有些事你还就离不了人情关系,它让你又爱又恨,所以人与人之间就是互相麻烦着过日子,那种关起门来朝天过,活成一座孤岛也是挺悲哀的……

有一种密友,来自童年或读书时代的同学、邻居,因为知彼知己,知根知底。他们是你的知音,有时,甚至比你更了解你自己。这样的密友,是你一生的影子,你走得再远,她还跟在你的身后。我们对友谊的渴望与需要常常也如爱情一样,是可遇不可求的。

时广徽对叶赛君就是这样一种复杂的情感,他关心着叶赛君,安慰着她的情绪,鼓励她在一地鸡毛的日子里重拾已经忘却的理想。尽量把那份暗恋的情愫化成关心,期待着老朋友能再次恢复曾经的风采。

而苏扣扣在享受着陆琛一家照顾的同时,对这个照顾她的大哥哥渐渐地暗许芳心……


时广徽,叶赛君,陆琛,苏扣扣又牵扯出无数人,无数事。而这些人和事又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编织进一张网中。他们深陷其中,无法分离,又纠缠不休。但是“如果没网,这生活恐怕只会更疲更绝望!”

书中没有任何令人不适的剧情,也没有撕心裂肺的痛苦。但是人情套着人情的关系,却让读者时刻感受着那份牵连。

它一层层揭开生活的陈痂,在琐碎的日子里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每一个普通人的心理活动,也展现出人们最原始的生存图景:在困顿的生活里疲惫不已,谁不是一边失意还一边坚持。

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有车有房有贷款,是可以往死了骂的,往痛了捶的。他们像一块软塌塌的抹布,存得住苦水,插得住毒针,完全被生活扼住了喉咙,自然深知成年人的责任比脸面更重要。

陆琛和叶慧君被生活锤炼的苦闷,又无奈。陆琛拒绝了苏扣扣的情感,因爱生恨的苏扣扣搅黄了陆琛的工作。叶慧君因同事诬陷而被迫辞职。


我们往往对别人抱着不切实际的期望,同样的,别人也会对我们期望太多、太高。当我们发现期望和实际差距太大的时候,往往会做出无法理解的行为。

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大人物,还是普通百姓,谁不会受到别人的非难呢?如果我们在面对别人的非难时,都针锋相对,有仇必报,那这个世界上还会有快乐吗?世界因为容忍而和平,万物因为大度而快乐。待人包容,不仅使指责你的人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而且还向世人彰显了你的大度。

大度,不是软弱无能,而是一种智慧,一种雅量,是启迪感化对方、引导对方改变的过程。所以陆琛理解苏扣扣的不理智,叶慧君也对同事的行为没有过多的责难。

生活是很奇妙的,每一天似乎都是昨日的重复,实际上绝对不是一样的,转个弯会遇见什么,从来不会提前知道。幸福里会撞见痛苦和悲伤,绝望里也会看见希望和信心。不会永远快乐,也不会永远难过。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需要那么精明地算计自己的生活,生活本身就会给我们丰厚的回报。


《免俗》的结局就是这样一个皆大欢喜的故事。陆琛和叶慧君的官复原职。时广徽和苏扣扣成了一对儿欢喜冤家。日子在乐呵呵中得以继续。

而《免俗》也在一个个片段中告诉我们,一个只关心自己的人,他的一生必然会是失败的。因为,我们这个社会是一个需要与他人不断接触、不断发生关系的世界。如果你只是关注自己,以自己为中心,那么你肯定是一个永远也不会懂得生活的人。你不可能参透生活的真谛,也永远不会赢得别人的友谊,赢得别人的喜爱。

《免俗》用诙谐的语言,接地气的故事,以小见大地描写生活的琐碎和人情的冷暖。

书中的人情时而让你摇头叹息,时而让你温暖感动,时而让你愤怒,时而让你大笑。我们以为自己是被迫套进一圈又一圈的人情债里,却又因为主动地钻进另外的人情世故中而洋洋自得。

《免俗》是一部关系学范本的书,只要人活在世上,就不是只为自己而活,生活的一地鸡毛远比想象的更多。


人人都在琐碎平凡的生活里摸滚打爬,一点点褪去青涩,长成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

生活最难的不是看透生活的本质,而是在经历生活的辛酸波折之后,还能用十二分的热情去对待生活;是在看透人情冷暖后,还保留内心的一隅温软,去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追求更好的生活。

随着年龄的成长,我们会有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需要处理和面对,那些琐碎的日常人情往来,难以免俗,那些琐碎的、焦虑的、烦扰的、无奈的、落俗的“中国式人情”也是温暖的、治愈的、闪亮的、热烈的、不能免俗的人间烟火气 。

不妨就让我们用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人。

人生在世,其实何须免俗,环环相扣彼此温暖; 就算陷入谷底的你也有着一群人的陪伴。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