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型通货膨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公开型通货膨胀是中国科技名词,属于科技术语。
汉文字是世界上唯一没有间断的古老文字系统[1],直到现在我们仍在使用。其不单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表述用具,更是五千年悠久文明的记录者、传承者。可以说,汉文字是中华民族古老悠久、博大精深文明的“活化石[2]”。
名词解释
公开型通货膨胀又称开放型通货膨胀,在市场功能完全发挥的前提下,价格对供求反应灵敏,过度需求通过价格的变动得以消除,价格总水平明显地、直接地上涨。
公开型通货膨胀的形成过程
公开型通货膨胀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两种:
①当价格基本上由市场机制形成时,货币供应过多,不受人为压制地表现为物价水平上涨。
②市场积累的通货膨胀压力过大,不得不通过价格水平上涨而释放,于是隐蔽性通货膨胀转变为公开性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概述
通货膨胀一般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一般性通货膨胀为货币之市值或购买力下降,而货币贬值为两经济体间之币值相对性降低。前者用于形容全国性的币值,而后者用于形容国际市场上的附加价值。
按照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可以将其分为三类:一是温和的通货膨胀,其特点是通货膨胀率低而且比较稳定。二是奔腾的通货膨胀,其特点是通货膨胀率较高(一般在两位数以上),而且还在加剧。三是恶性的通货膨胀,其特点是通货膨胀率非常高(标准是每月通货膨胀率在50%以上)而且完全失去了控制。
对通货膨胀没有单独性的确实量测法,因通货膨胀值取决于物价指数中各特定物品之价格比重,以及受测经济区域的范围。通货膨胀的测量由观察一经济体中之大量的劳务所得或物品价格之改变而得,通常是基于由政府所收集的资料测算。通用的量测法包括: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生产者物价指数(PPI)、GDP平减指数、商品价格指数等。
参考文献
- ↑ 最古老的五种文字,搜狐,2019-11-09
- ↑ 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水书将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搜狐,2021-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