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型通貨膨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公開型通貨膨脹是中國科技名詞,屬於科技術語。
漢文字是世界上唯一沒有間斷的古老文字系統[1],直到現在我們仍在使用。其不單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表述用具,更是五千年悠久文明的記錄者、傳承者。可以說,漢文字是中華民族古老悠久、博大精深文明的「活化石[2]」。
名詞解釋
公開型通貨膨脹又稱開放型通貨膨脹,在市場功能完全發揮的前提下,價格對供求反應靈敏,過度需求通過價格的變動得以消除,價格總水平明顯地、直接地上漲。
公開型通貨膨脹的形成過程
公開型通貨膨脹的形成過程可以分為兩種:
①當價格基本上由市場機制形成時,貨幣供應過多,不受人為壓制地表現為物價水平上漲。
②市場積累的通貨膨脹壓力過大,不得不通過價格水平上漲而釋放,於是隱蔽性通貨膨脹轉變為公開性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概述
通貨膨脹一般是指在紙幣流通條件下,因貨幣供給大於貨幣實際需求,導致貨幣貶值,而引起的一段時間內物價持續而普遍地上漲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一般性通貨膨脹為貨幣之市值或購買力下降,而貨幣貶值為兩經濟體間之幣值相對性降低。前者用於形容全國性的幣值,而後者用於形容國際市場上的附加價值。
按照通貨膨脹的嚴重程度,可以將其分為三類:一是溫和的通貨膨脹,其特點是通貨膨脹率低而且比較穩定。二是奔騰的通貨膨脹,其特點是通貨膨脹率較高(一般在兩位數以上),而且還在加劇。三是惡性的通貨膨脹,其特點是通貨膨脹率非常高(標準是每月通貨膨脹率在50%以上)而且完全失去了控制。
對通貨膨脹沒有單獨性的確實量測法,因通貨膨脹值取決於物價指數中各特定物品之價格比重,以及受測經濟區域的範圍。通貨膨脹的測量由觀察一經濟體中之大量的勞務所得或物品價格之改變而得,通常是基於由政府所收集的資料測算。通用的量測法包括: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生產者物價指數(PPI)、GDP平減指數、商品價格指數等。
參考文獻
- ↑ 最古老的五種文字,搜狐,2019-11-09
- ↑ 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水書將申報世界記憶遺產名錄,搜狐,2021-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