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公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公正

公正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意为公平正直,没有偏私。没有偏私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而言没有偏私,因而,公正是一种价值判断,内含有一定的价值标准,在常规情况下,这一标准便是当时的法律。

公正在英文中为justice,英语中的jus本身就有法的意思,公正以jus为词根演变而来,也说明了这一点,任何一个社会都有自己的公正标准。所以,公正并不必然意味着"同样的""平等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公正 [1]

外文名称 justice

公正1.jpg

拼音 gōng zhèng[2]

英文1 Just;Fair;Impartial;

英文2 Fair-minded;Equitable

基本解释 公平正直、公正的决定等

出处 《荀子·正论》

基本信息

公正2.jpg

【拼音】gōng zhèng

【英文】Just

【注音】ㄍㄨㄙ ㄓㄥˋ

【同义词】刚正 公平 公道

【反义词】偏私 偏颇 偏袒 偏畸

基本解释

出处:

《荀子·正论》:"故上者下之本也……上公正则下易直矣。

(1) 公平正直

公正的决定

公正3.jpg

《史记·伯夷列传》:"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朱子语类》卷二六:"只是好恶当理,便是公正。"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十九:"只要我们做得公正,把问题摊开,给工人说清楚了,工人一定不会有意见的。"

你是公正人,你说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姚雪垠《李自成》

2. 周代官名。

隶释·汉太尉陈球碑》:"当 周盛德, 有虞遏父 ……生公子 完。适 齐 ,为 桓公 公正。"

3. 复姓。

古代以官为氏者,有 公正。见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三·少正》。

4、《辞源》对于公正的解释是:"不偏私,正直;"

公正4.jpg

按《说文》解:公,平分也。从八从私,"八"即"背",分也, "厶"象征财物。一说,"厶"音私,不公也,韩非曰:背私为公。正,是也(是,直也),不偏不倚。"公正"与私相对,即不偏不倚、正直,没有私心。见于《荀子·赋篇》:"公正无私,反见纵横。"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高义》:"其为人也,公直无私。"汉刘安《淮南子·修务训》:"若夫尧,眉八彩,九窍通洞,而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班固《白虎通》:"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公正往往作为一个道德范畴,是摈弃了一己之私的高风亮节。

词语辨析

"公正"与"正义"

义,一说通"仪",从羊我,一说,义者,宜也,裁制事物使合宜也。

综合观之,"正义"之"义"当为"宜"(合宜),正义也就是不偏不倚地裁制事物使之"合宜",即使之符合公认的道德规范要求。但中国古籍中,如《荀子·儒效》:"有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也。"但旧时注释经史,也常以正义为名,以示本注释为正宗,如唐孔颖达等《五经正义》、张守节《史记正义》等

公正5.jpg

在中国古代,"正义"、"公正"往往指道德修养,并且是没有个人之私的近乎圣的一种美德,并无作为评价制度、规则的价值内涵。1840年之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我们有关正义、公正的评价才开始涉及制度层面。

公正带有明显的"价值取向",它所侧重的是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并且强调这种价值取向的正当性.

名言警句

公者无私之谓也,平者无偏之谓也(清·何启)

公与平者,即国之基址也(清·何启)

人平不语,水平不流(宋·释惟白)

平出于公,公出于道〈吕氏春秋〉

正直者,顺道而行,顺理而言,公平无私(汉·韩婴)

公正6.jpg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唐·吴兢)

持心如衡,以理为平(明·刘基)

平而后清,清而后明(宋·司马光)

水至平而邪者取法,镜至明而丑者无怒〈三国志〉

不看人行事(俄罗斯)

一碗水端平 手抹桌子一字平

公买公卖,童叟无欺

水虽平,必有被;衡虽正,必有差

公正是施政的目的(丹·笛福)

公正7.jpg

虚荣告诉人们什么是荣誉;良心告诉人们什么是公正(兰多)

让我们记住,公正的原则必须贯彻到社会的最底层(西塞罗)

我们不能拒绝给人以公正,也不能拖延给人以公正(无名氏)

做事公正一小时,胜过祈祷五昼夜(阿拉伯)

一切背离了公正的知识都应叫做狡诈,而不应称为智慧(柏拉图)

力量来自公正(林肯)

公正是赏罚公明者的美德(亚里士多德)

高于道德的东西必须基于公正,包含公正,并通过公正的途径去获取(享·乔治)

对他人的公正就是对自己的施舍(孟德斯鸠)

在政府事务中,公正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是一种力量(拿破仑)

事例

包拯在朝廷为人刚毅,贵成宦官为之收敛,听说过包拯的人都很怕他。人们把包拯笑比黄河水清了,儿童妇女也知道他的大名,喊他为"包待制"。京城称他说:"关节不到,有阎王爷包老。"

以前的制度规定,凡是告状不得直接到官署庭下。包拯打开官府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直接到他面前陈述是非曲直,使胥吏不敢欺骗长官。朝中官员和势家望族私筑园林楼榭,侵占了惠民河,因而使河道堵塞不通,正逢京城发大水,包拯于是将那些园林楼谢全部毁掉。

有人拿着地券虚报自己的田地数,包拯都严格地加以检验,上奏弹劾弄虚作假的人。 包拯在三司任职时,凡是各库的供上物品,以前都向外地的州郡摊派,老百姓负担很重、深受困扰。包拯特地设置榷场进行公平买卖,百姓得以免遭困扰。

官吏负欠公家钱帛的多被拘禁,一有机会就逃走,又把他的妻儿抓起来,包拯都给放了。

包拯性格严厉正直,对官吏苛刻之风十分厌恶,致力于敦厚宽容之政,虽然嫉恶如仇,但没有不以忠厚宽恕之道推行政务的,不随意附和别人,不装模作样地取悦别人,平时没有私人的书信往来,亲旧故友的消息都断绝了。虽然官位很高,但吃饭穿饭和日常用品都跟做平民时一样。

他曾说:"后世子孙做官,有犯贪污之罪的,不得踏进家门,死后不得葬入大墓。不遵从我的志向,就不是我的子孙。"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