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蘭州牛肉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蘭州牛肉麵

中文名 蘭州牛肉麵

外文名 beef noodles

調 料 料酒、生抽、油、鹽、雞精、醋

特 點 肉爛湯鮮、面質精細,

分 類 風味小吃,地方特色小吃

主要食材 牛肉,麵條,蘿蔔,香菜,蒜苗

發源地 蘭州

蘭州牛肉麵又稱蘭州清湯牛肉麵,是「中國十大麵條」之一,是甘肅蘭州地區的風味小吃。素有「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之說,一清(湯清)、二白(蘿蔔白)、三紅(辣椒油紅)、四綠(香菜、蒜苗綠)、五黃(麵條黃亮),贏得了國內乃至全世界顧客的好評。

歷史

來源

蘭州清湯牛肉拉麵,原為西北地區招待高級賓客的風味食品。因為味美可口,經濟實惠,不僅在蘭州比比皆是,而且在全國各省乃至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了蘭州牛肉麵館。蘭州本地人一般稱蘭州牛肉拉麵為「牛肉麵」。年輕人亦稱之為「牛大」或「牛大碗」,取「大碗牛肉麵」之意。

陳維精清朝嘉慶年間國子監太學生,蘭州牛肉麵創始人。陳維精樂善好施,並精通醬、鹵、烹、炸及多種烹飪技法,有「懷慶食聖」之稱,在同學圈裡非常有影響力。在京城國子監讀書期間,陳維精將老輩留下的牛肉麵製作技術傳授給東鄉族學友馬六七,生活上資助過馬六七,後來馬六七把牛肉麵製作技藝帶入蘭州後,在金城蘭州開面莊食肆,由於馬六七經營得法,家境漸漸好了起來。馬六七把牛肉麵帶到了蘭州後揚名天下,馬六七對蘭州牛肉麵的貢獻功不可沒。在蘭州牛肉麵的改良和統一標準當中陳位林、陳諧聲與陳和聲兄弟倆起到了關鍵作用,把這一街邊小吃變為大眾消費的美食,以及後來的馬保子從挑擔經營改成店面經營,為蘭州牛肉麵走向全國奠定了基礎。陳維精製作清湯牛肉麵和滷牛肉更令人回味無窮。

馬保子於1915年始創的挑擔經營牛肉麵,當時馬保子家境貧寒,為生活所迫,他在家裡製成了熱鍋牛肉麵,肩挑着在城裡沿街叫賣。後來,他又把煮過牛、羊肝的湯兌入牛肉麵,其香撲鼻,當時稱為「熱鍋子面」。

1919他開了自己的店,不用沿街叫賣了,就想着推出免費的「進店一碗湯」,客人進得門來,夥計就馬上端上一碗香熱的牛肉湯請客人喝,湯爽,醒胃。馬保子的清湯牛肉麵名氣大振。後經後人陳和聲等人以「一清(湯)、二白(籮卜)、三綠(香菜、蒜苗)、四紅(辣子)、五黃(麵條黃亮)」統一了蘭州牛肉麵的標準,更名為蘭州牛肉麵,廣泛流傳於西北東鄉族、撒拉族、保安族等民族中。蘭州拉麵以一碗麵而享譽天下,以肉爛湯鮮、面質精細而蜚聲中外,這其間凝聚着陳馬及後來無數專營清湯牛肉麵廚師的智慧與心血。

1925年,後由其子馬傑三接管經營,馬傑三繼續在「清」字上下功夫,不斷改進牛肉拉麵,直到後來名振各方,被贈予「聞香下馬,知味停車」的稱譽。識別蘭州牛肉麵的正宗與否,要一看有沒有進店免費一碗湯,正宗必有湯贈,那牛羊肝的湯是明目的,西域人多目光如炬,顯然與喝此湯有關;二看牛肉拉麵的湯是否清,湯清則為正宗,湯濁就不是正宗了。

公元1799年(清朝嘉慶四年),東鄉族馬六七從河南省懷慶府清化鎮蘇寨村(今河南博愛縣境內)陳位林的父親陳維精處學習「小車牛肉老湯麵」製作工藝後帶入蘭州演變而成的。據傳「小車牛肉麵老湯麵」起源於唐代。煮牛肉時放涼已經成了肉凍的膠體狀物,也就是老湯,是小車牛肉里最入味兒的,鮮美無比,此湯乃是做牛肉麵的上品。

坊間也有說法認為蘭州牛肉拉麵起源於唐代回族創造。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由於它工序繁雜、用料考究,一直未能成為大眾食品。但這種說法在細節上頗多疑問,幾乎不可能成立。首先,唐代蘭州大部分時間是漢族、突厥、党項、吐谷渾和吐蕃交互占領,回民族正在形成過程中,還未成規模聚居於此。據史料記載,蘭州形成回族聚居區是在明代洪武年間。蘭州牛肉拉麵的大眾性體現在食用上而不在製作上,在當時因為「工序繁雜、用料考究」的原因而無法推廣的可能性也不大。

命名由來

其實,關於蘭州牛肉麵的身世,清朝王亶望曾作《蘭州牛肉麵吟》曰:「蘭州拉麵天下功,製法來自懷慶府。湯如甘露面似金,一條入口賽神仙。」

懷慶府即在今河南博愛縣一帶

清代詩人張澍曾這樣讚美馬家大爺「蘭州牛肉麵」:

雨過金城關,白馬激霤回。幾度黃河水,臨流此路窮。

拉麵千絲香,惟獨馬家爺。美味難再期,回首故鄉遠。

日出念真經,暮落白塔空。焚香自嘆息,只盼牛肉麵。

入山非五泉,養心須淨空。山靜濤聲急,瞑思入仙境。

可見至少清代嘉慶年間「蘭州清湯牛肉拉麵」已是蘭州的美味小吃了。

關於蘭州牛肉拉麵命名的由來,坊間傳聞里也是無從查考的公案。

傳說20世紀40年代,蘭州酒泉路馬保子熱鍋子麵館,一個大鬍子官員常常光顧這裡。有一次吃飯,他問起店名,老闆如實相對。他說,這熱鍋子面不中聽,你看這麵湯清肉爛,看着美吃着香,不如叫「清湯牛肉麵」。這位大鬍子官員,就是于右任先生。他後來回到重慶,經他揄揚,蘭州牛肉拉麵就在全國聲名鵲起。從這一點來說,于右任先生是蘭州牛肉拉麵最早的代言人。

于右任在隴上留下革命足跡,也留下大量墨寶,清湯牛肉麵得名若出於老,那也是幸莫大焉。民間傳說總是喜歡把重要的事情都和著名人物聯繫起來,雖然真實性可疑,卻是人們的思維慣性。

蘭州地方史志家鄧明先生認為,蘭州牛肉拉麵的歷史本來一清二白。進入20世紀90年代,隨着互聯網的逐步普及,網民的調侃,以及商業目的,蘭州牛肉拉麵的歷史被人為搞亂了。

成分及做法

湯的清澈香濃是因為用了上好的牛肉,而最要緊的是煮湯時除了肉外,更要投放大量的牛骨。這就是為什麼要叫「牛肉麵」。湯里還得加上骨髓才算真正的正宗。考究的還有調料配方,要有草果、小茴香(不能是八角茴香)、良姜、紫叩、砂仁、花椒……林林總總不下十餘種。有關鍵的幾味調料,是什麼,放多少,這是煮湯師傅的絕招,不外傳。

用蓬灰面、過濾水和制而成,蓬灰面中含有大量的鹼份,從而增強面的筋度。拉制牛肉麵的手法非常獨特,由於生面具有很強的韌性,蘭州牛肉麵的拉制與中國其它地方的麵條有很大不同。起先的一大塊面培必須由年輕力壯的小伙子來完成。面培和好後,均勻的分成若干個小麵團。當有客人叫面時,才可以開始整個牛肉麵的製作過程。

面的拉制方法大體上是把麵團先壓成帶狀(寬面)或搓成長條(細面),再由中間對摺拉扯幾次,放入大煮麵鍋中。當面煮熟後,出鍋,加入牛肉老湯,撒上小塊牛肉、辣椒油、香菜、蒜苗。一碗香噴噴的牛肉麵就完成了。從顧客點面開始到麵條製作完成的過程只要大約兩分鐘的時間,所以牛肉麵在蘭州做為快食早餐非常受歡迎。

麵條的種類

牛肉麵的麵條可以分為多種不同形狀,拉麵師會根據顧客的不同需求製作。按麵條形狀分,可將牛肉麵分為圓形、扁形、棱形三大類。

圓形面,指麵條的橫截面呈圓形。圓形面按照由細到粗,可分為「毛細」、「細」、「三細」、「二細」「一細」和「二柱子」等幾種,其中「毛細」直徑約0.5-1mm,「二柱子」直徑約5-7mm。

」毛細「是牛肉麵中最細的一種。

扁形面,指麵條的橫截面呈扁平狀。扁形面按照由窄到寬,可分為「韭葉」、「薄寬」、「寬」、「大寬」和「皮帶寬」等幾種,其中「韭葉」寬約5mm(意為與韭菜葉一樣寬),「皮帶寬」寬約30-40mm(意為和皮帶一樣寬)。

棱形面,指麵條的橫截面呈三角形、四邊形等獨特形狀。常見的棱形面有「蕎麥稜子(三稜子)」、「四稜子」等。

另有比較獨特的空心面,也可歸為圓形面的類型。

以上各類麵條,最受歡迎的當屬「細」、「二細」、「三細」、「韭葉」等形狀。過於細的面,容易在湯里吸水泡軟,過於粗或過於寬的面則不易煮熟,或煮熟後較硬。棱形面及空心面則因對拉麵師的技術要求較高,普及程度不高。

牛肉麵文化

牛肉麵做為蘭州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已經不能單純的用「小吃」加以定義。對於某些人來說牛肉麵是每日的必須,是一天的開始。

大部分麵館每日6:30開門,到10:00是每天的上座高峰,一個不大的麵館每天的接待量可能達到幾百人。這一時段牛肉麵館人聲鼎沸,點面的、站座的、賣票的之間要想溝通必須大聲喊叫才可以,這也構成了牛肉麵館的一大特色。傳統的麵館不設服務員,大家奔着同一個目的,交了錢直接取面就好,顧客與店員都有着很好的配合。對比廣州或上海的早茶,牛肉麵館有以下的特點:快餐化(一般顧客需要15分鐘就可以完成整個就餐過程)、非聊天場所、地點狹窄不舒服、衛生差。在牛肉麵館座位不足的情況下,食客也只有蹲在街邊品味拉麵,這也是蘭州舊時的一大景觀。從1990年代初期開始新式的牛肉麵連鎖店對使以上缺點得到改進。但整個牛肉麵館的快食的特性依然保留。

蘭州牛肉麵的做法

1、準備好原材料,牛肉提前用水泡幾個小時,中途換幾次水。(牛肉一次性做得有點多,不是全部用於這頓牛肉麵里哈)

2、生薑切成片、大蔥切成段,香料用紗布包好。

3、鍋里加入足量水,將牛肉、蔥姜蒜、香料包放入到鍋里,大火燒開,小火燉煮。

4、中途分次撇去浮沫,直到湯比較清亮,小火煮兩個小時左右關火。

5、白蘿蔔切成扇片,香菜切成小段。(正宗的蘭州牛肉麵里還有青蒜,這幾天都沒買到,只好作罷)

6、鍋里水燒開,放入白蘿蔔片煮兩分鐘,然後沖水過涼,去除蘿蔔的辛辣口感。

7、麵條材料(200克高筋麵粉、55克全蛋液、5克植物油、10克水、2克鹽),出好麵條備用。(不會拉拉麵,所以只好用麵條機來做)

8、牛肉切成片。

9、將燉牛肉的湯倒入鍋里,加入白蘿蔔片煮軟。

10、麵條入鍋煮熟,煮的時候鍋里加點鹽。

11、白蘿蔔的湯里調入適量鹽,加入牛肉片,盛入碗裡。

12、盛入麵條,加一勺油潑辣子,非常美味的蘭州牛肉麵做好了。[1]

參考來源

  1. [1], 搜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