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军械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军械库

来自 马蜂窝 的图片

本名 军械库

国家 意大利

军械库:位于威尼斯城堡区,原为国家造船厂和军械库,负责装备威尼斯的海军力量,很早即使用标准化零件进行大规模生产。 [1]

简介

中国馆的所在地——军械库 1980年威尼斯举办第一届建筑双年展起,军械库开始成为双年展的主要场地。今天参观军械库,你可能会被它巨大的体量所震撼——但历史上军械库的范围远远不止双年展游览手册上标出的色块。

军械库可以说见证了威尼斯的不断兴盛,又由盛而衰的发展历程。它始建于1104年左右,主要用途是生产船只。高超的造船技术支持着威尼斯共和国在15、16世纪称霸海洋,在与阿拉伯人、热那亚人和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商业竞争中占据优势,而威尼斯在海上的霸主地位又反哺着军械库不断加建、扩建,把持着威尼斯权力和财富的命脉。在工业革命前,军械库是整个欧洲最大的工业综合体,占地约45公顷,是整个威尼斯土地的15%。它规划精妙,分工明确,外围3.2公里长的城墙将其从公众视线中屏蔽,内部不同区域对应不同部件的生产,在短短一天内就能组装成一艘船。军械库在威尼托还有专属的森林,用于木材供应。

随着威尼斯地位的衰落和现代造船技术的崛起,一战之后军械库走向衰败,甚至逐渐成为了城市的负担。体量庞大的工业建筑面临着改造再利用的巨大挑战,1960至1980年间,出现了多种振兴军械库的提议,但都未能实施。1980年的威尼斯双年展成为了军械库新生的契机。借助双年展的不断发展,威尼斯市政府得以逐步推进军械库的保护利用,目前,威尼斯政府已经买下了约一半面积的军械库,进行修缮利用,并用于艺术展相关的功能。

中国馆就位于军械库中,2005年正式落户。今年中国馆由张子康担任策展人,以“元境(Meta-Scape)”为主题,灵感来自钱学森对于Virtual Reality一词的翻译——“灵境”,强调一种虚拟与现实的融合。展览基于“人-技术-自然”的人文语境,代表中华民族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创造的“认识结构”,以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山水”为主体,探索人类为未来世界共存而树立的文明地标。

中国馆以“元境”为主题,探索人类未来世界共存而树立的文化地标。刘佳玉参展作品《虚极静笃》。

军械库中另一处备受关注的展馆是在战争之际临时加入的乌克兰馆。展览的名为“疲惫之泉(Fountain of Exhaustion)”,由12层漏斗构成,虽然顶部有源源不断的水流,经过12层漏斗后,只能流下几滴水。通过这一装置,艺术家表达了地球资源的枯竭、疫情后的倦怠、社交媒体的疲劳和战争的疲惫。

乌克兰馆以“疲惫之泉”为名,表达对地球资源的枯竭、疫情后的倦怠、社交媒体的疲劳和战争的疲惫。

乌克兰馆外由沙袋堆构成的装置也引人注目。它将乌克兰为了保卫文物古迹不受战火摧残所做的努力带到了威尼斯。

乌克兰敖德萨用沙袋堆保护城市纪念碑。

可持续的挑战

“威尼斯双年展”在1895年设立之时,目的是为当代艺术建立新市场。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成功的。但双年展在为威尼斯带来游客、关注、全球声望和巨大收益的同时,也在与居民争夺着城市空间。自1895年威尼斯双年展开幕以来,它已从贾尔迪尼扩展到军械库,进而渗透进了整个城市中。建筑、花园、画廊和商店几乎都被出租,用于举办展览。威尼斯的居民发现,他们想要进入自己城市的公共空间,竟然还需要购买门票。

随着游客的增多,旅游设施正在逐渐侵蚀日常商业与社区服务设施,也在不断拉高居住成本。自1950年代开始,威尼斯的常住人口就不断减少,老龄化严重。有数据显示,威尼斯的常住人口正以每年2000-2500人的速度减少。2012年时,每天的游客量已经超过了居民总数。按照这一速度,2046 年威尼斯将没有真正的“本地居民”,这些古老而美丽的建筑将被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买下,并只在假期短暂居住。

大型游轮对于威尼斯的历史景观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过度旅游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对威尼斯也是致命的,威尼斯由于受到潮汐和海平面上涨的影响,本来生态环境就尤为脆弱。满载游客的大型游轮排放的污染物以及对于水体的扰动,对泻湖的生态环境更是造成了严重的影响。2019年,世界遗产委员会警告说,除非威尼斯的保护状况取得重大进展,否则委员会将考虑将威尼斯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参考来源

  1. 军械库, 途牛,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