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馬汗·買爾夫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在東天山余脈的山巒溝壑里,有一個著名的山地牧場——十三師紅星四場二牧場。這裡曾是絲綢之路翻越天山山脈的重要驛道。
因為這裡地理位置的重要,紅星四場專門安排了保護牧場的人員,護牧員們用忠誠和擔當書寫了兵團人的傳奇。二牧場牧業連職工軍馬汗·買爾夫汗就是這個群體中的一員。
10 月20 日,雖說已是深秋,但正午時分的二牧場塔水河牧區仍然有些熱度。簡單吃過飯,軍馬汗·買爾夫汗戴上氈帽,拿起馬鞭,背上乾糧袋、水壺、望遠鏡和工具包,又開始了巡牧。
軍馬汗·買爾夫汗出生在二牧場一個普通的哈薩克族牧工家庭。他膚色黝黑,其貌不揚,頭腦靈活,思維敏捷,快言快語,敢闖敢幹,是紅星四場二牧場家喻戶曉的少數民族致富帶頭人。今年,軍馬汗·買爾夫汗被評為「十三師勞動模範」。
塔水河牧區冬季牧場大都距離天山北坡雪線較近,一望無垠的草場上草色發黃,撒歡的羊群仿佛是散落在蒼穹間的點點繁星,在陽光的映襯下銀輝閃閃。這裡海拔高,一般人步行不到500 米就開始犯暈,兩條腿就像灌滿鉛似的十分沉重。而軍馬汗·買爾夫汗一手牽着馬,一手拎着馬鞭,健步如飛。
最遠的一個冬窩子和哈密市伊吾縣所轄的草場接壤,是牧業連最遠的一個牧點,也是軍馬汗·買爾夫汗巡牧的最後一個目的地。作為年長的護牧員,他已在這片草場上守護了好幾個年頭,像今天這樣的巡牧,每隔三四天他就要往返一趟。自從當上了護牧員,他和妻子便過上了放牧不忘守牧的日子。
這些年,紅星四場在塔水河牧區推行禁牧和草畜平衡政策,徹底改變掠奪式放牧方式,對草場生態環境進行保護性搶救,以適應現代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特別是自團場打造「紅星喜羊羊生態牧場」
以來,塔水河牧區的生態保護力度更大,一些退化比較嚴重的草場重現往日的勃勃生機,牧工的生活也隨着禁牧和草畜平衡政策的實施而逐漸富裕起來。
軍馬汗·買爾夫汗說:「隨着宣傳力度的加大,這兩年牧工的草場保護意識提升了,但仍有一些不法分子受利益驅使致國家法律於不顧,經常衝過鐵絲圍欄偷牧,或與當地牧工發生草場糾紛。今年雨水豐沛,草情向好,加上去年冬天降雪少,通向外邊的山口道路變得很平坦,極有可能發生人畜越界事件。」
騎在馬上,軍馬汗·買爾夫汗時不時拉緊韁繩,停下來仔細檢查沿途的每張鐵絲網,發現鐵絲網有破損,他就從工具包里拿出鉗子和鐵絲來修補。
「幹這個工作,你覺不覺得孤單乏味?」筆者騎馬緊隨他身後,問道。
軍馬汗·買爾夫汗揚了揚手裡的馬鞭說:「我從小就生活在這裡,對每個地方都十分熟悉,也很有感情,所以,我一點也不覺得孤單乏味。」
近年來,軍馬汗·買爾夫汗換了2匹馬,磨破了20 多雙膠鞋,用壞了2 副馬鞍子,趕回越界牲畜1000 余頭(只),阻止和勸返亂采濫挖人員20人,成功調處草場糾紛2 起。在他的帶動下,連隊先後有36 名牧工加入了護牧員隊伍,他們成了牧場上守牧護牧的一支生力軍。
17 時,剛到目的地,軍馬汗·買爾夫汗就發現距牧點氈房不足1 公里的地方有一群無人看管的綿羊正在半山坡上覓食,稍不注意就會越過鐵絲網進入禁牧區。
軍馬汗·買爾夫汗揚起馬鞭穿插到羊群的一側,小心翼翼地將羊群趕回安全地帶。隨後,他立即騎馬來到附近的牧工家,挨家挨戶宣傳禁牧政策。
從牧工家出來,軍馬汗·買爾夫汗沒有休息,騎上馬開始對周邊6 公里範圍內的鐵絲網和界標設施進行巡查。
19 時,軍馬汗·買爾夫汗爬上附近的山頂,用手機向連隊匯報巡查情況後,席地而坐,掏出乾糧袋裡的烤饢,大口大口嚼了起來。
「有一回巡牧,路上遇到暴風雪,帶的乾糧都吃完了,我在風雪裡走了十幾個小時才回到家。從那以後,妻子總會在我外出巡牧時備足乾糧。」說着,軍馬汗·買爾夫汗的眼睛濕潤了。
匆匆吃過飯,軍馬汗·買爾夫汗緊了緊馬韁繩,利索地翻身上馬,再次踏上了巡邊路。
來源:兵團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