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冬至饺子(杨建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冬至饺子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冬至饺子》中国当代作家杨建魁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冬至饺子

冬至是中国民间非常重视的一个节气和节日,特别是北方更是如此。在鲁西南的农村,元旦一般不作为节日,但冬至是一定要过的,所以老家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意思是冬至要像过年一样隆重。

中国的节日大抵与农事有关,所以上半年节日相对比较集中,中秋节后,农事活动相对减少,基本上也就没什么大的节日了。而冬至正好在中秋和过年的中间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也便成就了它的节日之重。我记得小时候有首儿歌:“冬至十天阳历年,腊八祭灶在眼前,进了腊月都是好,小年过了过大年。”冬至之后,农具入库、棉衣加身,农村才真正进入冬闲时节。

冬至的到来,预示着一年中寒冷的时节降临。人们从冬至这天开始数九,家乡有农谚:“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农民通过数九,把握农时劳作。对于文人墨客来讲,冬至则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红泥火炉,绿蚁醅酒”的好机会,有“九九消寒”之说,在入九之后,一些文人雅士,择一“九”日(初九、十九、二十九),约齐九人,摆上九碟九碗,一起饮酒谈诗论道,又是另外一番风味。

在北方,饺子是冬至必不可少的节日饭。“冬至饺子夏至面”、“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农谚俚句说明冬至吃饺子习俗广为流传。据说从商周开始,就已经有冬至祭祀的习俗,我的家乡在冬至这天,煮好饺子要先盛上一碗,供在祖先牌位前。民间有冬至不吃饺子会冻掉耳朵的说法,所谓“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据说这种习俗与“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救人有关。说是东汉末年,战乱频仍、天灾不断、民不聊生,入冬后人们无越冬衣物,饥寒交迫,耳朵又是最易冻伤的部位,很多人耳朵都冻僵溃烂,甚至整只冻掉,张仲景见此情景,便让人将羊肉、胡椒和驱寒药材混在一起炖煮,剁碎之后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后让人连汤服下,取名“祛寒饺饵汤”,人们吃完后,两耳发热,寒气全消,由此形成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并留下不吃饺子就会冻掉耳朵的传说。

我小的时候,每到冬天都会冻耳朵,初时是红肿的一个小硬疙瘩,天气变暖后就发痒发热,然后像冰冻的土地解冻一样开裂溃烂,我的耳廓因此小了一圈。每年一入冬,母亲就提前给我缝好一个耳暖戴上,但依然挡不住每年冻耳朵。所以,父母就会特别惦记我冬至吃饺子的事,怕我因为没吃到饺子而冻掉耳朵,一直到现在,每到冬至时,父母仍不忘打电话叮咛:“冬至了,记得吃饺子,当心冻耳朵!”虽然已经很多年没有冻过耳朵了,也知道冻不冻耳朵与吃不吃饺子无关,但每次都会耐心地回应父母“放心吧!吃过饺子了,耳朵好着呢!”[1]

作者简介

杨建魁,山东省东明县人,现工作于湖南长沙,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