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凹陷 |
[[ |
凹陷(Sunken)是指岩层受力发生大面积凹陷和向下弯曲的现象。是由地壳的升降运动而引起的区域性构造形态,如地向斜、背向斜等。它可以接受巨厚的沉积和堆积。
基本信息
- 中文名:凹陷
- 外文名:Sunken
- 学科: 构造地质学
- 起因:岩层受力
- 结果: 发生大面积凹陷和向下弯曲
- 作用: 地壳的升降运动
- 又称: 坳陷
目录
1 定义 2 主要特征 3 富烃凹陷 ▪ 研究背景 ▪ 研究现状 ▪ 主要问题
定义
凹陷是指某些大型沉积盆地中,由一级构造隆起和坳陷分化出的次一级负向构造单位。凹陷是隆起或坳陷中的低洼地区。由于我国习惯上将背斜、向斜等局部构造称为三级构造,由背斜组成的背斜带称为二级构造,所以将凹陷和从一级构造(隆起或坳陷)分化出来的正向构造单元--凸起同属于亚一级构造。
主要特征
由于地球板块错开而造成的一种现象也可称之为凹陷,如东非大裂谷。地震等大型自然灾害同样可以构造出凹陷的局面,形成诸如堰塞湖等。人为的采矿等因素,也可造成路面的沉降也可称之为凹陷。凹陷又称坳陷,泛指地貌上或地层面的下凹。如宽阔平坦的盆地或断层附近地层的下凹或向斜构造核部地层的下凹等。在大地构造学中,凹陷还指地台上的大型负向构造,下降极深的古老岩层上覆盖了巨厚的沉积岩层。
富烃凹陷
研究背景
国内外油气勘探现状和研究表明,不仅全球不同油气域或同一油气域不同盆地油气资源贫富悬殊,就是在同一含油气盆地,油气也主要来自盆内少数几个资源极为丰富的沉积凹陷,称之为富烃凹陷。对陆相盆地而言,富烃凹陷的有无和特征,决定盆地油气资源的贫富和规模,同时明显控制或影响着大中型油气田(藏)的形成和相对集中分布。富烃凹陷控制油气生成和分布的认识,是对之前沉积盆地和烃源岩控制油气理论的延展和深化,集"盆控论"宏观评价预测的整体性和"源控论"局域评价的缘源性之长于一体,强调在盆地诸多凹陷中识别和遴选富烃凹陷,是油气勘探和评价预测重要而核心的内容。关于富烃凹陷,无论是科学前沿探索和基础理论研究,还是油气勘探和资源评价,都需回答其形成的主要地学条件和动力学环境及主控因素。
研究现状
富烃凹陷主要有以下诸相关方面的研究现状:
(1)水体中有机质的高产出;
(2)沉积时丰富有机质的保存埋藏;
(3)优质烃源岩的特征;
(4)沉降与充填关系、地热场与热演化、湖盆咸化、全球或大区域气候变化与海平面升降、地质事件与构造变动及区域大地构造环境等在富烃凹陷和其中优质烃源岩形成中的作用。
主要问题
对富烃凹陷形成条件和环境及其主控因素研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尚待深化的问题主要有:
(1)在研究的内容和主次方面,总体仍是围绕优质烃源岩特征及发育的研究居多,关注富烃凹陷特征及形成的讨论明显要少;
(2)在探究思路和形式上,"由此及彼"较多,"由表及里"或"由果索因"尚少;
(3)在研究地区和类型上,以我国东部,特别是近海断陷型富烃凹陷为主,对陆相坳陷型富烃凹陷的研究甚少;
(4)微生物对优质烃源岩形成的贡献尚需加强;
(5)对无机元素参与和其作用重视不够;
(6)对深部作用和过程研究薄弱;
(7)研究结果受研究对象表观特征和地区局限性影响明显。富烃凹陷是油气资源偏富极分布的典型表现。相对于海相盆地,陆相盆地富烃凹陷形成和内部优质烃源岩的发育,受所在地区个性地质环境的影响更为明显,局部特有深部作用的控制更为重要。对此,尚有部分必要而充分的条件或主控因素还不清楚。对这类超常现象的研究需要突破惯常思维和常规模式,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探索,才可能取得实质性突破。[1]
参考文献
- ↑ 它常被当成杂草,农民见了连根拔,却不知是珍贵的“叶里藏珠”,腾讯, 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