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刘一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刘一皋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刘一皋,男,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人物履历

学位或学历

1979年9月──1983年7月,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史专业读本科,大学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

1983年9月──1986年7月,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读研究生,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

任职简历

1994年8月——至今,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工作,任副教授。

1988年9月——1994年8月,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现代史教研室工作,任讲师。

1986年8月──1986年9月,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现代史教研室工作,任助教。

研究方向

近现代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社会动员与群众运动;中国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台湾史(现代部分),抗战时期的知识分子。

担任本科教学: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专题;中国近代农村社会史研究,中国现代史理论专题,中国现代史研究及史料。

学术成果

主要论著

◎论文:

  •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研究的困惑——以梁仲华为例》,《历史学家茶座》第七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 《国家、市场、社会之间新型关系初建时的认识——建国前夕之临清事件个案研究》,《史学月刊》(开封),2005年第10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2006年第2期刊载。
  •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认识扭曲——“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标志性事件的个案研究》,《北大史学》11,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认识扭曲——文化革命到改革开放的历史解释模糊》,《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韩国),第22辑,2004年7月。
  • 《20世纪上半期社会动员的组织特征——华北农村的反抗斗争组织》,《史林》(韩国),2004年6月。
  • 《20世纪中国社会动员的变换——以华北农村动员组织为例》,牛大勇主编:《中外学者纵论20世纪的中国》,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 《从全国“第一张大字报”和小岗“红手印”谈起》,《中共党史资料》(北京),2003年第3期。
  • 《工业化村庄中的组织重建》,《现代化研究》第1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 《合作化运动中的农村基层骨干作用》,《中共党史资料》(北京),第84辑,2002年。
  •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新青年〉对中国社会的认识和描述》,郝斌、欧阳哲生主编:《五四运动与20世纪的中国——北京大学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 《建党前夕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历史解释方法——对〈马克思还原〉的分析与解读》,《史学月刊》(开封),2001年第4期。
  • 《孙中山土地思想再探——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徐万民主编:《孙中山研究论集——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年版。
  • 《社会动员形式的历史反视》,《战略与管理》(北京),1999年第4期。
  • 《华北事变前后之农村社会分析》,《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史研究》,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1998年版。
  • 《抗日战争与社会发展》,《抗战胜利50周年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国史馆,1997年版。
  • 《抗日战争与中国北方农村社会发展──战时华北抗日根据地社会变革及其影响》,《中共党史研究》(北京),1995年第4期。
  • 《中国改革与农村社会──读〈中国的乡村,社会主义的国家〉》,《中国书评》(香港),1995年3月总第4期。
  • 《简论阎锡山的农村改造主张》,相从智主编:《中外学者论张学良、杨虎城和阎锡山》,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 《农村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发展演变》,当代中国农民问题研究课题组编:《农民问题与当代中国》,1995年版。
  • 《对查田运动研究的几点再认识》,《江西社会科学》(南昌),1994年第2期。
  • 《毛泽东与群众运动模式的选择》,《毛泽东思想论坛》(长沙),1993年第2期。
  • 《解放战争时期华北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农村政权》,《中共党史研究》(北京),1989年第1期。
  • ◎著作与编著:
  • 《中华民国史》(第二册·志·政治卷》(编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 《村庄内外》(与王晓毅、姚洋合著),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 《中国二十世纪通鉴》第4卷(编著),北京:线装书局,2002年版。
  • 《进入廿一世纪的中国农村》(作者之一),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年版。
  • 《近代外国在华文化机构综录》(与郭卫东合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 《中国当代农民文化──“百村”调查纪实》(与成汉昌合著),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1992年。
  • ◎学术会议论文及学术报告:
  • 《群众运动的动员模式及其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世界的发展·北京大学第一届历史学年会论文集》第一卷,1995年5月。
  • 《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组织——台湾农会在社会发展转型中的作用及演变》,台湾东华大学大陆研究所合作项目“中国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报告之台湾经验部分,北京和花莲,1997年;《“中日韩三国关系与东北亚的和平发展”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北京),1997年10月。
  • 《20世纪上半期华北农村反抗斗争中的社会组织》,“亚洲与中国的现代化:1860—1960”国际学术讨论会(中国北京)提交论文,1998年3月。
  • 《苏南农村地区人口转移的城市化道路》,《战略与管理》资助“中西部人口流动与沿海城市带发展”研究项目报告之二,1998年。
  • 《华北农民抗日救亡运动的形成发展》,《中韩抗日爱国运动研究论文集》(中国北京),1999年。
  • 《文化大革命前的社会认同危机——国家概念与动员形式的模糊》,“思想史上的认同问题:国家、民族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香港)发表论文,2005年10月。
  • 《新中国成立前夕的跳跃与局限——临清事件反映的历史真实与认识导向》,“1940年代的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北京)发表论文,2007年7月。

◎译著与翻译论文:

译著(合译)两种。

翻译论文两篇。

获奖情况

教学奖

  • 1990年9月,获北京大学1989──1990学年度教学优秀奖。
  • 1997年9月,因《“中国通史”基础课教学改革》(集体)获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 1997年10月,因《“中国通史”基础课教学改革》(集体)获国家教委“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1998年9月,获北京大学“大通”奖教金。
  • 1997年9月,被评为北京大学1996──1997学年优秀德育工作者。
  • 1999年9月,获北京大学优秀德育奖。
  • 2000年9月,获北京大学1999—2000学年度学生工作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科研奖

1993年11月,因《近代外国在华文化机构综录》(与郭卫东)获1992──1993年度北京大学安泰项目奖。

1993年6月,因《中国当代农民文化──“百村”调查纪实》(与成汉昌)获北京大学第四届科学研究成果著作一等奖。

1994年11月,因《中国当代农民文化──“百村”调查纪实》(与成汉昌)获北京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社会职务

1997年11月——2002年6月,被选为中国现代史学会副会长。

2001年6月——2004年6月,被聘为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中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

科研项目

1.“中国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项目,担任项目主持人。台湾东华大学大陆研究所的合作与资助,以及台湾中国国际商业银行的资助。1996年至1998年完成,提交主题报告约5万字,部分成果已发表。

2.“中西部人口流动与沿海城市带发展”项目,为项目主要成员。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资助,共人民币25000元。1997年至1998年基本完成,提交主题报告3万余字,其中主要内容已发表。

3.“抗日战争时期的知识分子——西南联合大学的口述历史”项目,担任项目主持人。美国中国近代口述史学会资助。1998年完成,由于经费原因共作了4人的口述与整理。

4.“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专题研究”和“中国现代史研究”课程建设项目,主持人。北京大学提供经费。1996年至1998年完成。

5.“中国留美学人口述史”项目,为项目主要成员。美国福特基金会的资助。本项目1998年开始准备,10月后全面启动,2000年完成,已积累数十人的口述资料,藏北京大学图书馆,部分资料经授权将出版。

6.“农村之间的人口流动与中国村庄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项目,为项目主持人之一。获得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资助,1999年启动,2001年完成,研究成果已出版。项目为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关于中国公共政策研究的首批重点项目,完成情况和成果也被列为优秀项目。

7. 曾去美国、台湾、香港、韩国参加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参加国内的各种学术会议多次,并提交相关学术论文。[1]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