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刘纲纪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刘纲纪,1933年1月生,贵州普定人,武汉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家、美学家、美术史论家,亦工书画。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到武汉大学工作至今。2019年12月1日下午6点55分,刘纲纪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87岁。[1]

刘纲纪
刘纲纪.jpg
出生 1933年
国籍 中国
职业 画家

生平简介

刘纲纪 ,男,1933年生,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我省首届荆楚社科名家之一。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至武大工作至今,曾任该校美学研究所所长、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和湖北省美学学会会长等职。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中国美学史、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2]

曾获中南五省优秀教育读物一等奖、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等。 主持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出版多部广有影响的学术论著,他长期坚持主张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美学,被美学界公认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美学的重要代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刘纲纪,贵州普定人,著名哲学家、美学家、美术史论家,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至武汉大学工作至今,并一直担任博士生导师。1988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06年当选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2008年被中国美学家协会授予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称号。2010年11月,中共湖北省委命名表彰首批"荆楚社科名家"。

曾长期担任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湖北省美学学会会长,武汉大学美学研究所所长,先后被吸收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作家协会会员。现任中华美学学会顾问、国际易学联合会顾问、湖北省美学学会名誉会长。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美学史、中国书画史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与李泽厚并称"南刘北李"。

刘纲纪先生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美学史、中国书画史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主要著作有:《"六法"初步研究》、《龚贤》、《美学对话》、《中国美学史》第一、二卷、《美学与哲学》、《艺术哲学》、《<周易>美学》、《书法美》、《德国美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传统文化、哲学与美学》等10余部。他长期坚持主张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美学,被美学界公认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美学的重要代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艺术哲学》一书,是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美学为指导的艺术哲学专著,构建了一个逻辑严密的艺术哲学体系。与李泽厚共同主编、并执笔独立撰写《中国美学史》,1984、1987年先后出版第一、二卷,填补了我国自"五四"以来没有一部系统详细的中国美学史的空白,引起了学术界(包含台湾韩国日本德国)的普遍关注,获得了很高评价,被认为是中国美学的"开山之作"。《<周易>美学》被认为是对《周易》美学研究的一大成果,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一次将马克思主义美学应用于中国绘画基本理论"六法"及中国书法理论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参加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美学教材《美学概论》的编写和最后修改定稿出版工作。创建了美学硕士点,使武大成为最早建立美学硕士点和较早建立博士点的学校之一,并在美学学科建设上处于前列地位。

个人荣誉

1982年,《书法美学简论》,荣获中南五省优秀教育读物一等奖。

1986年,《中国美学史》第一卷,荣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1987年,《艺术哲学》,荣获中南五省图书奖。

1988年,《美学对话》,荣获第二届全国通俗政治理论读物评选二等奖。

1988年,国家教委和人事部联合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1993年,《<周易>美学》,荣获第七届全国图书奖。

1995年,《<周易>美学》,荣获教育部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6年,当选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

2008年,中国美学家协会授予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称号。

2010年,入选中共湖北省委命名表彰的首批"荆楚社科名家"。

个人专著及部分论文

个人专著

《"六法"初步研究》(1960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龚贤》(1962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黄慎》(1979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书法美学简论》,湖北人民出版社。1979年6月第一版,1982年5月第二版。湖北教育出版社于1985年出第三版。

《美学对话》(1983年),湖北人民出版社。

《中国美学史》(第一卷)(1984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安徽文艺出版社重印。

《美学与哲学》,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一版。2006年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印行新版。

《艺术哲学》,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一版。2006年武汉大学出版社印行新版。

《中国美学史》(第二卷)(1987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安徽文艺出版社重印。

《刘勰》(1989年),台北东大图书公司。

《<周易>美学[2]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2006年武汉大学出版社印行新版。

《书法美》(1995年),湖北教育出版社。

《德国美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德译本)(1996年),德国特里尔大学。

《文征明》,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1997年第二次印刷。

《传统文化、哲学与美学》,广西师大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2006年武汉大学出版社印行新版。

《中国书画、美术与美学》(2006年),武汉大学出版社。

《刘纲纪文集》(2009年),武汉大学出版社。

《刘纲纪书画集》(2012年),湖北美术出版社。

担任主编的著作、丛刊

1、《王朝闻文艺论集》(共三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年-1980年。

2、《美学述林》,武汉大学出版社,1983年。

3、《中西美学艺术比较》,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

4、《美学概论自学考试大纲》,红旗出版社,1988年。

5、《现代西方美学》,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

6、《邓以蜇美术文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

7、《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年刊),广西师大出版社,1997年开始出版。

8、《中学生美学文库》(共13册),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开始出版。

参加编写的著作

《<实践论>、<人的正确思想史从哪里来的?>解说》,人民出版社,1977年。

《<矛盾论>解说》,人民出版社,1978年。

《美学概论》(王朝闻主编),人民出版社,1981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年。

《中国儒学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

各时期部分学术论文

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1988年-1997年)

(1)《实践本体论》,《武汉大学学报》,1988年第1期。

(2)《论新马克思主义的探讨》,《武汉大学学报》,1989年第2期。

(3)《实践本体与人的主体性》,《社会科学家》,1989年第3期。

(4)《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主义问题的重新考察》,《天津社会科学》,1989年第3期。

(5)《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理论形态》,《求是》,1989年第2期。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求是学刊》,1991年第2、4期。

(7)《批评与答复--再谈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日本《唯物论研究季报》,1997年第59、61号连载。

2、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1980年-2007年)

(1)《关于马克思论美》,《哲学研究》,1980年第10期。

(2)《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美学与艺术讲演录》,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美学》,《江汉论坛》,1983年第1期。

(4)《略论"自然的人化"的美学意义》,《学术月刊》,1983年第1期。

(5)《马克思主义美学在当代的发展问题》,《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1997年第1辑。

(6)《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当代美学问题》,《光明日报》,1998年10月23日。

(7)《关于文艺美学的思考》,《文艺研究》,2000年第1期。

(8)《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与阐释的三种基本形态》,《文艺研究》,2001年第1期。

(9)《马克思主义美学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7年第10辑。

3、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1989年-2004年)

(1)《老子思想论纲》,《江西社会科学》,1989年第4期。

(2)《孔子思想的世界意义》,《孔子诞辰2540周年纪念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三联书店,1992年。

(3)《法家思想研究的重要成果--王晓波著<先秦法家思想史论>评介》,台湾《书目季刊》,1992年第1期。

(4)《关于儒学研究的若干问题--兼谈我所主张建立的当代儒家学》,《海峡两岸首次儒学对话》,齐鲁书社出版社,1993年。

(5)《略论炎黄文化与现代文明》,《炎黄文化与现代文明》,武汉出版社,1993年版。

(6)《中华人文精神的基本特征》,《中华人文》,1994年第1辑。

(7)《孔、孟、荀思想比较》,《孔、孟、荀之比较》,社科文献出版社,1994年。

(8) 《易学思维的三大特征》,"国际易学思维与当代文明研讨会"论文,1995年。

(9)《儒学同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儒学与二十一世纪》,华夏出版社,1996年版。

(10)《关于中国哲学的创造性转化的思考》,《中国哲学的创造性转化》,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中国美学研究(1981年-1989年)

(1)《孔子的美学思想》,《美学》,1982年第4辑。

(2)《孟子的美学思想》,《美学》,1982年第4辑。

(3)《庄子的美学》,《美学》,1984年第5辑。

(4)《中国哲学与中国美学》,《武汉大学学报》,1983年第5期。

(5)《中国古典美学概观》,《美学与艺术评论》,1984年第1辑。

(6)《中国哲学与中国艺术文化中的境界》,《国内哲学动态》,1986年第7期。

(7)《"艺"与"道"的关系--中国艺术哲学的一个根本问题》,《江汉论坛》,1986年第1期。

(8)《中西美学比较方法论的几个问题》,《文艺研究》,1985年第1期。

(9)《"美"与"力"》,《人民日报》,1987年9月29日。

(10)《东方美学的历史背景与哲学根基》,《文艺研究》,1989年第1期。

5、中国书画与美术研究(1960年-2007年)

(1)《关于"六法"的初步研究》,《美术研究》,1957年第四期。

(2)。《漫谈西方现代绘画》,《文艺研究》,1981年第一期。

(3)《释"骨法"》,《朵云》,1985年第8期

(4)《谢赫<古画品录>校勘中的一个问题》,《学术月刊》,1987年第7期。

(5)《楚地的瑰宝》,《人民日报》(海外版),1987年9月29.

(6)《走向现代--湖北省首届青年美术节部分作品观后》,《美术思潮》,1987年第1期。

(7)《楚艺术美学五题》,《文艺研究》,1990年第4期。

(8)《龚贤生平事迹再考》,《东南文化》,1990年第5期。

(9)《倪瓒的美学思想》,《文艺研究》,1993年第6期。

(10)《"四王"论》,《清初四王画派研究论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

(11)《中西艺术史观比较》,《艺术学》,第3卷第3辑,学林出版社,1997年。

社会评价

刘纲纪是当代中国坚持主张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美学的代表人物,也是在中国美学史研究以及中国书画史论研究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的学者。刘纲纪一直深切关注的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而且,他也始终从哲学的角度来研究美学和艺术理论,这形成了他的思想特色,并将其哲学表达为"社会实践本体论"。在社会实践本体论的基础上,刘纲纪展开了自己的美学理论,因此他的思想可以称为一种美的哲学,意在探讨美的本质,也就是寻找使一切事物成为美的共同的原因与根据。刘纲纪还根据自己的美学思想具体深入地解释美学历史,特别是中国的美学历史。编著了第一部内容详细,资料丰富的《中国美学史》。该书被美籍华人学者傅伟勋誉为"中国美学的开山之作"。他在对中国美学进行缜密考察之后得出"中国美学是宇宙性的生命美学"这样具有创造性的和开拓性的结论。并由此出发,刘纲纪指出中国美学六大特征:美善合一;情理交融;认知与直觉并重;人与自然统一;原始人道精神;人生的审美境界。同时他还将中国美学分为六大派别:主张美善合一的儒家,追求自然之美的道家,发愤以抒情的屈骚,越名教而达自由的玄学,以及强调直觉顿悟的禅宗和表达性命真情的自然人性论。这些思想都具有独创性和开拓性

刘先生还高度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原典著作做如实深入的解读与阐发,消除对马克思主义的各种误解和曲解,搞清楚马克思主义对现当代思想发展的重大意义,坚持他提出的"打通中、西、马"的理论思路,将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他所研究的各个领域,并力求有所创获,这是其在学术研究上的基本特点与成就所在。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他培养了不少的有成就的中青年学者。在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之外,为人谦和的刘老先生还从事中国书画创作,并获得了一定的成就。

书画作品

刘纲纪先生热爱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不仅从事书画理论的研究,还一直坚持从事书画创作,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貌,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受到了业界内外的广泛赞誉。在2012年八十寿辰之际,在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了生平第一次书画展,并出版了《刘纲纪书画集》,收录200多幅书画作品。[3]

刘纲纪

参考文献

  1. 痛哉!湖北失一名家 享年87岁. [2019-12-2]. 
  2. 刘纲纪. [2019-12-2]. 
  3. 刘纲纪. [201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