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剛 |
剛,漢字常用字(一級字 ),讀作gāng。此字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 。形聲字,古字形從刀網聲,本義指堅硬,引申有堅強,剛直,僅僅,恰好等意思。後也用作姓氏用字。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剛
拼音; gāng
注音; ㄍㄤ
部首 刂
字級; 一級
異體字; �、㓻、�、ࣗ�、鎠
總筆畫; 6
繁體; 剛
筆順; 253422
字形分析; 左右結構
統一碼; 基本區 U+521A
倉頡; BKLN
平水韻; 下平七陽
四角; 7220₀
五筆; MQJN(86);MRJH(98)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強斷也。從刀岡聲。古文剛如此。古郎切
摺疊說文解字注 強也。
強者,弓有力也。有力而之也。周書所謂剛克。引伸凡有力曰剛。
從刀,岡聲。古郎切。
十部。
康熙字典
《唐韻》古郎切。《集韻》《韻會》《正韻》居郎切。音岡。《說文》:強斷也。從刀岡聲。《增韻》:堅也,勁也。《易·乾卦》:大哉乾乎,剛健中正。司馬光《潛虛》:剛,天之道也。
又作㓻。《史記·樂書》而民㓻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