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前蜀王建墓發掘報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前蜀王建墓發掘報告》,中國五代前蜀主王建墓考古發掘報告。馮漢驥(見「馮漢驥考古論文集」)著。考古學專刊丁種第15號。1964年文物出版社出版。

本專著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約11.3萬字。插圖60幅,圖版90面,其中彩版2面。正文分為12部分:壹.永陵的發現及發掘;貳.地理環境;叄.陵台的外形及建築;肆.墓室的建築;伍.木門;陸.前室;柒.中室;捌.棺槨;玖.棺中隨葬器物;拾.中室內其它出土物;拾壹.後室;拾貳.玉冊。正文後有後記和英文提要。王建卒後葬永陵。陵位於四川省成都市老西門外。1942—1943年發掘。陵台呈圓形,高約15米,直徑約80餘米,基部周圍壘砌石條9層。墓室以紅砂岩建築,由14道券構成,分為前、中、後3室。中室最大,後室次之,前室較小。每室之間以木門間隔。中室中央稍偏後建有紅砂岩棺床,床作須彌座式,其上置放棺槨。在棺床的東、西兩面各雕壺門10,南北兩面各雕壺門4,壺門柱子上分別雕有蓮荷、鸞鳳等紋飾。除北面壺門中雕蓮荷紋外,其他三面壺門中央雕伎樂人物24人,均為女伎。其中舞者2人,奏樂者22人。所執樂器共20種,23件。據作者考證這部樂器的性質,是屬於燕樂系統的,特別是漢化了的龜茲樂系統,但其中也有少數是清樂系統的樂器。另外,在棺床兩側還布列着十二神半身石像,皆頂盔(或戴冠)披甲,姿態威嚴。各神皆以雙手置於棺床之下,意在守護驅邪。後室設有象徵帝王生前御座或御床的石床,其上安置有墓主的圓雕石坐像,觀其面部,濃眉深目,隆準高顴,薄唇大耳,狀貌偉然,與史籍記載的王建相貌頗類。並且在像前放置有諡寶和玉冊等法物。諡寶放在寶盝盒內。玉冊有衰冊和諡冊各一副,分別放置在冊匣中。哀冊共51簡,諡冊共50簡,簡文皆陰刻描金。簡大小相同。在每簡的兩端橫穿一小孔,以銀絲綴連成冊。諡寶、諡冊載其諡號均為:「高祖神武聖文孝德明惠皇帝」。據文獻記載陵中隨葬玉冊,蓋始於唐初,五代及宋相沿襲。墓早年被盜,遺留隨葬器物較少,但出自棺底大帶的玉銙、&18729;尾、銀扣均保存完好,仍可復原大帶的原來形制。銀、銅器雖少,但造型及紋飾都很精美。永陵墓室結構複雜,墓內眾多的雕刻精美的伎樂人物像及重要的隨葬遺物,不僅為研究唐五代考古提供了重要資料,同時也豐富了建築史、工藝美術史和音樂史的研究內容。作者以其豐富的歷史知識,結合文獻資料,對一部分雕刻內容和遺物作了深入地考證和研究,提出了一些頗有見地的意見。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為書籍文獻的綜合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的工具書[1]。選收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的各個學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以一部著作,或一篇論文、作品為一條詞目;古籍[2]中個別篇章,習慣上認為有特殊意義的,也獨立設目。一部著作一般只在一卷出現。少數著作是幾個學科不可缺少的,在有關各卷互見。互見條目用(參見第 頁)註明。

視頻

前蜀王建墓發掘報告 相關視頻

游永陵 五代十國前蜀第一個皇陵 王建墓
五代十國前蜀和後蜀是怎樣的?

參考文獻

  1. 工具書有哪些類型,中學生讀書網
  2. 古籍目錄分類及演變,豆丁網,2011-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