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劍閣賦 李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劍閣賦
新浪網

劍閣賦是一篇送別賦。此賦前段從遠近正旁各個角度刻畫劍閣險峻雄偉的氣勢景象,後段以景寄情,情借景濃,既含作者為友人擔心之情,又寓為友人壯行之意。

原文

李白〔唐代〕

  咸陽之南,直望五千里,見雲峰之崔嵬。前有劍閣橫斷,倚青天而中開。上則松風蕭颯瑟䫻,有巴猿兮相哀。旁則飛湍走壑,灑石噴閣,洶湧而驚雷。

  送佳人兮此去,復何時兮歸來?望夫君兮安極,我沉吟兮嘆息。視滄波之東注,悲白日之西匿。鴻別燕兮秋聲,雲愁秦而暝色。若明月出於劍閣兮,與君兩鄉對酒而相憶!

譯文

  從咸陽徑直向南眺望有大約五千里地,看到的都是高大而聳入雲霄的山峰。前面有劍門關橫着截斷去路,它背靠青天而把大山從中間斷開。上面松林的寒風發出一陣陣響聲,有巴東三峽那樣的猿猴啊相互哀鳴。旁邊激流澎湃,穿行在群山萬壑之中,浪花灑向石壁,急湍噴向劍閣,水勢翻騰上涌,爆發出雷鳴般的轟響。

  送好友你啊在這裡告別,這一去什麼時候才能歸來?望着你一直望到看不見身影,我只有沉吟深思發出聲聲嘆息。眼見碧水東流,悲嘆太陽就要西落。鴻雁告別燕地到處傳來秋天的聲響,天上的雲也為秦地遙遠艱難發愁而漸漸黑暗下來。假如今晚明月從劍閣上面升起啊,我願意與君在兩地共同舉起酒杯而相互懷念。

簡析

  《劍閣賦》是一篇送別賦。此賦前段從遠近正旁各個角度刻畫劍閣險峻雄偉的氣勢景象,後段以景寄情,情借景濃,既含作者為友人擔心之情,又寓為友人壯行之意。全賦篇幅雖短,但語言精煉,景因情生,意象豐富鮮明,寫得淋漓奔放、不同凡響,同時意境高遠,聲情並茂。

創作背景

  根據題下所注的「送友人王炎入蜀」可知此賦是作者為送友人王炎入蜀所作,藉以抒發作者對友人入蜀的關懷以及與友人別後的悲愁和相思之情。中國李白學會會長詹鍈認為《蜀道難》也是作者為送土炎入蜀作,與此賦作於同時。據詹鍈《李白詩文系年》,此賦當創作於天寶二年(743年),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郁賢皓《李白選集》則認為此賦是開元十九年(731年)作者初入長安時之作。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出生於蜀郡綿州昌隆縣(一說出生於西域碎葉)。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為醉時寫就,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早發白帝城》等。[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