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劳伦斯·奥利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劳伦斯·奥利佛
演员
英文名 Laurence Kerr Olivier
国籍 英国
出生 1907年5月22日-1989年7月11日

劳伦斯·奥利弗(Laurence Kerr Olivier, Baron Olivier,1907年5月22日-1989年7月11日),奥利维尔男爵,又译劳伦斯·科尔·奥利维尔,出生于英国伦敦西南的小镇道尔金,电影演员、导演和制片人,奥斯卡奖得主。[1]

劳伦斯·奥利弗在舞台和银幕上诠释了从希腊悲剧到莎士比亚戏剧、到文艺复兴喜剧、再到现代英美戏剧的诸多角色。凭借1948年的影片《哈姆雷特》获得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影片奖,两次获得终身成就奖。另外,他还获得9次艾美奖提名并5次获奖。和约翰·吉尔古德并称是20世纪最著名和最受尊崇的演员。1999年,他被美国电影学会评为“百年来最伟大的男演员”第14位。

演艺经历

1926年,他进入伯明翰剧院习艺三年,在这里他钻研了莎士比亚所有的作品和角色。

1929年,劳伦斯·奥利弗首次在百老汇舞台上出现,自1930年开始参加电影的演出,但都不太成功。

1935年,他以《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一夜成名。

1937年,《哈姆雷特》(Hamlet)的成功使他成为英国剧坛上享予盛名的表演艺术家。

1938年,劳伦斯·奥利弗与妻子费雯·丽(Vivien Leigh)双双来到好莱坞发展。翌年,他主演了威廉·惠勒的《呼啸山庄》(Wuthering Heights),被影评界誉为当年艺术水平最高的影片,他本人也在好莱坞站住了脚跟。

1940年,劳伦斯·奥利弗主演了希区·柯克的影片《蝴蝶梦》(Rebecca),故事以二十世纪初英国的庄园为舞台,风格典雅而凝重。劳伦斯·奥利弗与生俱来的贵族气质沉默和矛盾演绎的极具爆发力。

1945年,劳伦斯·奥利弗以自编、自导、自演兼监制的《亨利五世》(Henry V)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提名及奥斯卡特别奖。[2]

1948年,不惑之年的他再以自导、自演的《哈姆雷特》获奥斯卡影帝。

1970年,他又被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授予勋爵贵族头衔。

1984年,因为劳伦斯·奥利弗的突出贡献伦敦社会剧院提供奖金,设立以英国著名演员劳伦斯·奥利弗命名的电影电视奖项,称为“劳伦斯·奥利弗奖”该奖是国际公认的电影电视艺术大奖,相当于百老汇的托尼奖。

1979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中,他被授予“特别成就奖“。

1989年11月7日,劳伦斯·奥利弗不幸于伦敦病逝。

1998年入选美国电影学会“AFI百年百大明星”

劳伦斯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直到他82岁逝世的时候他的荣誉和成就也未因此而终结。他一生中共饰演过120个舞台角色和近60个电影角色,扮演了莎士比亚重要作品中的几乎全部主角。十次入围奥斯卡最佳成就奖,1979年获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在1947年授勋,1970年被封为贵族。但他个性谦逊,只承认自己是“一个演员”,喜欢别人用昵称称呼他为拉里。但事实上,舞台上他是当之无愧的国王。[3]

劳伦斯·奥利弗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莎士比亚戏剧演员,也是屈指可数的优秀电影演员之一。也许只有如此的才华,才配的上凡间精灵一样的费雯·丽。

生平

家庭背景

1907年5月12日,奥利弗出生在英格兰南部萨尔郡的一个普通牧师家庭。上溯到几代以前,奥利弗的家族是颇为显赫的,远祖乔丹。奥利弗曾经是一位亲王的牧师,因而卷入皇族内部的倾轧,不得不于1866年逃亡到英格兰偏远的小镇。但是到了劳伦斯·奥利弗降临人世的时候,已经是家道中落,十分困窘了。奥利弗还有一个哥哥与一个姐姐,一家人的生活由担任助理牧师的父亲吉拉德·奥利弗艰难的承担着。

母亲是年幼的奥利弗的整个世界,母亲去世时他十二岁,这件事开始带给他的,总的来说是一种恐惧感,他的父亲绝对不是个残忍的人,但他却非常地害怕他。失去母亲这件事对他打击很大,而也正是这个巨大的打击对劳伦斯的性格和胆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使得他以后在遇到类似的不幸事件或是遭受巨大打击以及失去极为重要的东西和人的时候,变得更加坚强了。然而母亲的去世对他打击实在太大了,泰南曾经说过,正是由于母亲的去世,才让劳伦斯变得孤僻,他认为正是这种心灵深处的痛楚才让这种性格伴随了奥利弗的一生。

由于父亲的工作性质要求奥利弗一家要不停的从一个教区搬到另外一个教区,所以孩提时代的劳伦斯·奥利弗缺少交朋友的机会。但他也因此学会了自娱自乐。小奥利弗经常披着棉袍和床单在他自己创办的“劳伦斯小教堂”里主持礼拜仪式。也许未来的戏剧才能就是在此时萌芽的。父亲感觉到了儿子的表演天分,在他七岁的时候就为他搭建了一个小舞台。

到了入学年龄后,奥利弗先后就读于弗朗西斯荷兰教堂附属女子小学,玛格丽特街诸圣小学,以及牛津圣爱德华学校。那时的学校往往以宗教作为教育重心,而宗教渗透着艺术的成分。奥利弗的戏剧天分因此得以进一步发挥。15岁时他开始正式登上舞台,主演莎士比亚名剧《驯悍记》。1924年,进英国中央语言训练和戏剧学校进修戏剧表演。

首次表演

1929年结束课业的奥利弗首次在百老汇登台表演。同年步入影坛。4年后,奥利弗加入了以专演莎剧而声名卓著的伦敦老维克剧团,这成了他一生的转折点,从此奥利弗步入他表演的黄金时期。到1935年费雯·丽在《皇家剧场》的演出中结识他的时候,奥利弗已经是在舞台上扮演了大约40个角色,并在10多部电影中出现过的英国最有前途的青年男演员了。不过,他也已经是一个拥有了家庭的丈夫,他的妻子是演员吉尔·爱斯蒙德

感情生活

曾经的三任妻子分别是:

第一任Jill Esmond(婚期1930年-1940年) Jill也是演员,他们有过一个儿子Tarquin Olivier,做过导演

第二任费雯·丽Vivien Leigh 费雯·丽(1913年-1967年)英国演员(婚期1940年-1960年)没有孩子

第三任Joan Plowright(婚期1961年-1989年) Joan还是一个演员,有过一子 Richard Olivier(也是导演)、两女Tamsin Olivier和Julie Kate Olivier(都做过演员)

值得一提的是,Joan除了是公爵夫人外,自己也是一个女勋爵,同时她在英国戏剧界也是一个很出色的演员。

罗曼史

这段罗曼史开始的细节已经难以完整清楚的被发掘,广为流传的传说故事中只有少数几个比较可靠:

《皇家剧场》在伦敦上演之后,费雯·丽深深的为奥利弗的才华和魅力吸引了:他是那么的年轻英俊而又才华横溢!他深邃的黑色双眸炯炯有神,敞开的白色衬衣露出了坚实的胸膛。他背诵的台词华丽而有气势,如前人描述的风流情人一样从阳台上探着身子……痴迷的费雯·丽竟然一连观看了14遍!一次和女友一起前来观看的过程中,她突然转过头来,脱口而出:“我来一定会嫁给这个人的!”女友把费雯·丽的这种表现看作一个玩笑:“别说傻话了,要知道你们都是有家室的人呢!”费雯·丽莞尔一笑,绿色的眼睛里闪烁着调皮而坚定的光芒。

费雯·丽对奥利弗的崇拜不是短暂的疯狂,而是长久的缠绵。尽管在《皇家剧场》之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两人都没有见过面,但是费雯·丽的热情依旧。某日,已经涉足戏剧界的费雯·丽在伦敦与戏剧界的朋友约翰·伯克斯特一起吃午餐,恰逢奥利弗与夫人吉尔在一旁就座。看着舞台下的奥利弗,伯克斯特轻蔑的说:“看看没有了胡子的劳伦斯成了怎么一副怪样子!”一向温文尔雅的费雯·丽却大声的抗议起来:“一点也不怪,乔尼!”全餐厅的目光都被她吸引了。也许潜意识中,她十分希望以这种形式来吸引偶像的注意。复了一遍:“不要紧,反正总有一天我要嫁给他,走着瞧吧!”然后她又聚精会神的转向舞台。舞台上风度翩翩的王子占据了费雯·丽的整个身心。此后,奥利弗的戏剧始终是费雯·丽关注的对象,他的每场新戏费雯·丽都几乎必看。

奥立弗也渐渐注意到了这颗冉冉升起的戏剧新星。当使费雯·丽一举成名的《贞节的面纱》在圣詹姆斯剧院演出的时候,他第一次见到了费雯·丽,深切感受到了费雯·丽对角色细腻的演绎。奥利弗对此十分欣赏。

近两年的时间里,两人之间虽然互相倾慕,但是一个使君有妇,一个罗敷有夫,在没有客观因素促成二人的相遇之前,他们并没有主动去靠近对方的行动,直到现在亚历山大·柯达提出《英伦浩劫》的拍摄计划。

听到男主角是劳伦斯·奥利弗的消息,费雯·丽心头立刻掠过难以控制的兴奋。这简直像做梦一样!难道自己即和最伟大的戏剧天才同场竞技了吗?难道自己就要和白马王子一起演绎缠绵悱恻的爱情场景了吗?费雯·丽几乎是在听到消息的同时就决心接受这个角色,虽然对柯达冷落自己的不满使得费雯·丽只语气平淡的回复道:“请转告柯达先生,我接受这个角色。”

《英伦浩劫》是一部场面壮丽的浪漫主义作品,是英国的“主旋律”影片。一五八七年西班牙海军称霸世界,国王菲利浦更是以武力实行恐怖统治。但西班牙的暴行面临英国的挑战,伊丽莎白女王鼓舞海员反抗。

英、西两国在海上争端不断,英格比爵士为好友西军米盖尔爵士所掳并遭处死,米盖尔救走遗孤麦克,麦克暗恋米盖尔之女伊莲娜,伊莲娜之夫为妻设法释放麦克回英国,麦克及时晋见女王千之英国内部叛党名单,女王却感召叛徒,令其戴罪立功并身先士卒,与麦克一起挑战西班牙,最终打败不可一世的无敌舰队。电影真正的主角是雄才大略的伊丽莎白女王,而费雯·丽扮演的和麦克相恋的女王侍女是个可有可无的角色,属于柔化战争的过硬主题的一种策略。但是这部影片中,费雯·丽留给人们的印象是最深的。事实证明,经过数部影片的磨砺,一块美玉已经呼之欲出了。虽然这部影片在当时的欧美反响都很好(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的摄影师是著名华裔摄影黄宗沾),但从整体上来说,这部大制作的影片在英国电影产业中的象征性意义大于它自身的艺术价值。它最大的贡献也许就是促成了费雯·丽和奥利弗的结合。

在《英伦浩劫》的片场,二人正式见面了。费雯·丽礼节性的恭维道:“很高兴和您共事。”奥利弗轻松的回答:“也许我们会以争吵结束呢。人们在拍电影的过程中往往互相厌烦。”但后来的事实与他的戏言背道而驰。在影片拍摄的14个星期中,费雯·丽的温柔可爱很快就征服了奥利弗。同事们渐渐注意到银幕上的爱情已经延续到银幕之外——他们渐渐养成了两人单独吃午饭的习惯,费雯开始亲昵的称呼奥利弗为拉瑞。

在这个给人以亲切感的小制片厂,费雯·丽和奥利弗似乎寻找到了家的感觉。《英伦浩劫》无疑是二人感情的催化剂。

多年以后,费雯·丽对柯达的摄影师保罗·塔鲍里回忆道:“就是在拍摄《英伦浩劫》期间,我和拉瑞相遇而且相爱了。”对于柯达的照顾,费雯·丽表达了感激之情:“他就像我们的父亲,我们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去找他,从他那里出来时,我们总是深信,她给我们解决了问题或者找到了解决的办法。有一天,我们对他说:‘亚历克斯,我们相爱了,打算结婚。’他笑笑说:‘别傻了,我都知道好几个星期了。’”

影片拍摄结束了,他们无法再以工作的名义独处。但是感情的火焰已经愈演愈烈,欲罢不能了。奥利弗从来没有见过费雯·丽这样的女人。奥利弗的妻子吉尔冷静、安稳、含蓄,与其说是爱人,不如说是朋友。而费雯·丽截然不同,她聪明机智、热情奔放,待人体贴周到,谈吐优雅风趣,而且富于女性的同情心。

电影拍摄结束之后,筋疲力尽的二人倍感失落的分手,按照各自预定的休假计划出发了。也许二人都希望通过与配偶的旅行来缓和这段不合纲常的情感引起的内心激荡。但是一个意外让这种愿望落空了——在最后时刻,霍尔曼因为公事缠身,不能外出,朋友弗鲁恩被邀陪同费雯·丽出行。在旅行的第一站是富于地中海风情的意大利旅游胜地西西里岛,愉快的两天之后,费雯·丽迫不及待的乘车前往昔拉古赛,然后转飞机去往那不勒斯和卡普里。因为在卡普里的吉西桑纳饭店,她有机会和奥利弗夫妇会面。[4]

“拉瑞在大厅的另一端,一边叫着‘亲爱的’,一边疾步迎过来。吉尔喊着类似的话,三个人跑到一起热情拥抱……他们三个人分开之后,费雯·丽和奥利弗同时向我介绍吉尔。我的房间杯安排到奥利弗夫妇一侧,而另一侧就是费雯·丽的房间,三个房间排成一线,有种公用的意味——不必敲门,直进直出,还可以任意使用某个房间。费雯·丽说不用在乎,在她来说,我们都是受欢迎的。我并不对他们的做法感到奇怪,只是觉得这种做法和我当年年轻的时候太不一样了。”弗鲁恩这样记述了这次会面:

他没有记录这次同住一个旅馆是否出于巧合。几天后,弗鲁恩、费雯·丽告别奥利弗夫妇前往罗马。但二人的感情通过电话延续。

在卡普拉的相处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但是这段时间中连工作的干扰都没有了。费雯·丽在多年以后告诉弗鲁恩,奥利弗和她是在卡普拉明确了双方的爱意的,蒙在真相之上的薄纱终于被揭掉了。

同时面对费雯·丽和吉尔的奥利弗重新衡量了对两个女人的感情。他明白,自己爱上的是一个有夫之妇,而自己的妻子是无可挑剔的,更何况吉尔在自己事业正在发展的重要阶段,停顿下来为奥利弗孕育了一个儿子——在《英伦浩劫》拍摄期间出生的塔昆。伤害善良的妻子是不可想象的,但是舍弃给了自己莫大幸福的费雯·丽,也绝无可能。

对费雯·丽来说,对丈夫的不忠实使她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她对霍尔曼感到深深的内疚,吉尔和塔昆也让她难以直面。但是此时她天性中执著果敢的一面开始显露出来,她坚定了自己对爱情的信心。是的,她可以对丈夫作任何形式的补偿,但是唯独不能以感情为代价。自从她在教会学校感受到宗教的虚伪性一面之后,虽然一直在支持教会的慈善事业,但已经不再作弥撒了。

这对情人既要避人耳目,又要尽一切可能相会。疯狂的爱情燃烧着,他们彼此对对方的需要即使在公开场合也难以遮掩了。奥利弗是费雯·丽的偶像,她信心的来源,她的良师,她的神。当奥立弗为亚历山大·柯达拍摄纪录片《征服天空》的时候,费雯·丽几乎每天都到片场作陪。

霍尔曼并没有觉察他的妻子和奥利弗的关系。他并不天真幼稚,但也不是工于心计的人。何况费雯·丽在印度度过的童年和教会学校的生活赋予她温文尔雅的外表和谦虚谨慎的性格。但是费雯·丽和吉尔之间的关系无疑是对立的。作为一个细心的女人,通过从卡普拉之旅归来后的点点滴滴,吉尔意识到自己正在逐渐失去丈夫。但令人不解的是,虽然费雯·丽是拆散她家庭的罪魁祸首,但是吉尔却继续和费雯·丽交往。很显然,她也被费雯·丽吸引住了。

费雯·丽经常约吉尔吃午餐。吉尔明白费雯·丽是想通过和自己的谈话了解奥利弗的生活细节从而去讨好他,但是费雯·丽的热情使她无法拒绝。费雯·丽取悦吉尔的战役取得了节节胜利,吉尔甚至曾经在奥利弗在家的时候邀请费雯·丽共进晚餐。

绯闻的主人公经受着道德和爱情的双重煎熬。除此之外,压力还来自周围的亲朋好友。一晚,在一家餐厅,弗鲁恩遇到共进晚餐的奥利弗夫妇和费雯·丽。吃过晚餐,弗鲁恩送费雯·丽回家,之后与费雯·丽进行长谈,要求她不要和奥利弗私奔,至少在一年之内不这样做。痛苦的沉默之后,费雯·丽表示感谢弗鲁恩的好意,但对奥立弗却闭口不谈。最了解孩子的始终是母亲。格特鲁对女儿可能要离婚看得十分严重,甚至超过了对不正当关系的担心。她三番五次的劝导费雯·丽求诸宗教,找牧师告解,但是费雯·丽置若罔闻。

在此期间发生了一件小事。在当时看来很不起眼,但最终却成为费雯·丽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一座里程碑。那就是费雯·丽开始阅读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女士的畅销小说《飘》。这本书虽然在美国早已是超级畅销书,但在英国却刚发行不久。费雯·丽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惊心动魄的美国内战让她感到震撼,但最让她着迷的是女主角,那个漂亮、顽强、直率,富于魅力的南方佳人——郝思嘉。费雯·丽甚至为这本书做了不少读书笔记。

虽然阅读能够让人暂时忘却烦恼,但是毕竟不可能消除困难。尽管格莱顿也积极的为自己的雇主和朋友——费雯·丽——提供了尽可能多的工作机会,安排她出演舞台剧《势在必行》的女主角,但是此时的费雯·丽和奥利弗依旧处于巨大压力之下和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不过就在此时,远赴丹麦演出《哈姆雷特》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喘息的机会。

五月的一天清晨,整理邮件的费雯·丽被一个老维克剧团——奥利弗从属的剧团——的印章吸引住了。她拆开读道:“丹麦政府非常欢迎您去出演奥菲利亚,当然,剧团也欢迎您来。”

肖伯纳曾说过:“莎士比亚戏剧的地理是十分富有浪漫色彩的。”《哈姆雷特》的背景爱尔西诺保留着与十六世纪相仿的模样。这里正是老维克剧团在丹麦上《哈姆雷特》的地方。为了更好的借助环境的优势营造故事的背景,老维克剧团的团长丽塔·贝勒斯决定在科隆古堡演出。古堡内有一个中型的鹅卵石场,中央是一个高耸的圣水盆,四周是直棂的窗户,其间均匀的夹杂着一些投下蓝色阴影的塔楼。奥立弗和剧团负责人计划在西边搭建木台,因为那里有一扇门通往城墙,可以在城墙设置更衣室。而庭院至少可以容纳2000人。丹麦当地政府也表示会提供一定的帮助。

来到爱尔西诺的剧团受到了一次意外的考验。在两天两夜的户外排练中,剧团一直无法拒绝暴风雨的拜访。因为古堡白天要向游人开放,露天排练不得不在大雨中从午夜持续到早晨六点。高潮的场面不是在最后的结局时出现的——耀眼的水银灯下,四十名自愿做群众演员的丹麦士兵们被一阵大风刮出了舞台区,北风鼓起的宽大外套如同风帆一样。

剧团不得不召开紧急会议。不得不决定在旅馆的大厅里进行首场演出。距离演出已经不到12小时,所有的演职员都像上紧了发条的玩具一样忙碌着。

首演当夜,费雯·丽在房间里穿着奥菲利亚的有着伊丽莎白式长袖和方形衣领的丝绒长袍,一颗悬挂在银色细链下的玻璃钻石在她粉颈上闪闪发光。因为兴奋,她的脸色变得苍白。奥菲利亚已经是费雯·丽在舞台上的第六个角色。这些角色和她在电影中的表演一起为她树立了强大的自信。而她又拥有了更为强大的幸福源泉——来自奥立弗的爱情。在这远离故土的异国他乡,没有了那无数双侦查者的眼睛,他们终于可以像当地最伟大的作家安徒生童话里的王子和公主一样共处了。

灯光熄灭,帷幕升起,哈姆雷特对奥菲利亚的致词又何尝不是费雯·丽和奥利弗之间的柔声倾诉:

您可以怀疑天上的群星不再璀璨;

您可以怀疑太阳不再移动;

您可以把真理怀疑成谎言;

但请您

永远不要怀疑我的情种。

虽然这些观众并非全都精通英语,他们还是被感情充沛的演出深深吸引住了。临时更换场地造成的局促没有成为障碍。当最后幕落的时候,观众起立鼓掌欢呼达十分钟之久。第二天,天气转好,剧团回到古堡演出。接下来的五天里,每天两场每场2000张票出售一空。

爱情的戏剧从台上延伸到台下。剧团的其他成员很容易的就注意到,每个晚上哈姆雷特都和奥菲利亚深情相望。他们在公开的秘密中享受着爱情的甜蜜。他们的身影经常在演出之前就偎依在靠近古炮台的外伸的城墙上一个安谧的角落里。西下的夕阳为他们的身影镀上温柔的金色,海风吹拂起费雯·丽浓密的黑色卷发,奥利弗心甘情愿的无数次为她整理。二人伴着海浪轻拍海岸的声音阅读报纸上对《哈姆雷特》的评论,把中肯的批评和由衷的赞美牢记于心。

在丹麦的这些日子里,爱情已经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了。这一切又怎么可能在回到伦敦之后就烟消云散,彻底忘却呢?那样无疑是残忍的。可是,他们的关系还有许多选而未决的因素。即使三十年代是开放的年代,婚外情仍然属于不能被接受的事情。他们怎么面对舆论的压力和对事业的影响?他们怎么面对各自配偶的愤怒和指责,以及对它们造成的伤害引起的愧疚呢?究竟,是像从未遇到过那样分手,还是寻求另外的路途?

夫妻之间,责任大于享乐。

主要作品

War Requiem 安魂曲/战争安魂曲【1989年】 安魂曲(港)

Lost Empires【1986年】

Peter the Great彼得大帝【1986年】

Wild Geese Ⅱ 野鹅敢死队2:再显神通【1985年】

The Bounty 叛舰喋血记/叛逆巡航(台)/叛舰血史(港)/叛舰喋血记/叛舰喋血战【1984】

A Talent for Murde 【1984年】

李尔王King Lear【1984年】

The Jigsaw Man拼图人【1984年】

The Last Days of Pompeii庞培城的末日【1984年】

The Ebony Tower【1984年】

Terror in the Aisles恐怖大全【1984】

Wagner【1983年】

Mr. Halpern and Mr. Johnson【1983年】

A Voyage Round My Father我的父亲【1983年】

Brideshead Revisited重返布莱谢/故园风雨后【1982年】

Inchon 仁川/仁川(台)【1981年】

Clash of the Titans 世纪对神榜【1981年】

世纪对神榜(台)/魔岛屠龙(港)/四巨头(其他)

The Jazz Singer 爵士歌手【1980年】

爵士歌手(中)/吾父吾爱吾子(台)/爵士歌王(港)/爵士巨星

Dracula 吸血鬼 /吸血鬼(台)【1979年】

A Little Romance 情定日落桥【1979年】

情定日落桥(台)/小小罗曼史(港)/小浪漫曲

The Boys from Brazil 纳粹大谋杀【1978年】

纳粹大谋杀(台)/纳粹狂种(港)/巴西来的孩子/来自巴西的男孩

The Betsy 贝丝【1978年】

贝丝(台)/豪门狂潮(港)/贝齐

A Bridge Too Far 遥远的桥【1977年】

遥远的桥(中)/夺桥遗恨(台)/英雄冢(港)/鹰掠战士

Come Back,Little Sheba回来吧,小希巴【1977年】

Jesus of Nazareth 拿撒勒的耶稣【1977年】

The Seven-Per-Cent Solution 百分之七的解决【1976年】

百分之七的解决(台)/福尔摩斯奇案录(港)/百分之七的溶液/双雄斗智

Marathon Man 霹雳钻【1976年】

霹雳钻(台)/小人物与大逃犯(港)/马拉松人

Cat on a Hot Tin Roof 热铁皮屋顶上的猫/朱门巧妇【1976年】

Love Among the Ruins (TV) 废墟中的爱情【1975年】

废墟中的爱情(台)/废墟中的爱情(港)

The Collection 【1975年】

Gentleman Tramp【1975年】

The World at War战争中的世界【1974年】

The Rehearsal【1974年】

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长夜漫漫路迢迢【1973年】

The Merchant of Venice威尼斯商人【1973年】

Sleuth 足迹【1972年】

足迹(中)

Lady Caroline Lamb 痴情佳人【1972年】

痴情佳人(台)/红杏痴魂(港)

Sleuth侦探【1972年】

Nicholas and Alexandra 俄宫秘史【1971年】

俄宫秘史(台)/江山美人(港)/尼古拉斯与亚历山德拉(其他)

Three Sisters三姐妹【1970年】

三姐妹(台)/三姐妹(港)/三姊妹的情人(其他)

Battle of Britain 不列颠之战【1969年】

不列颠之战(台)/大不列颠之战(港)/空军大战略(其他)/伦敦上空的鹰

The Dance of Death 【1969年】

Male of the Species 男人的品种【1969年】

David Copperfield 大卫·科波菲尔【1969年】

Oh! What a Lovely War多可爱的战争【1969年】

Romeo and Juliet 殉情记【1968年】

殉情记(中)/殉情记(台)/殉情记(港)/罗密欧与茱丽叶

The Shoes of the Fisherman 风云英杰【1968年】

风云英杰(港)/渔民的鞋子

Khartoum 沙漠龙虎会【1966年】

战国春秋(台)/沙漠龙虎会(港)

Othello 奥赛罗【1965年】

奥赛罗(中)/奥特罗(台)

Bunny Lake Is Missing 失踪的邦妮【1965年】

Uncle Vanya 万尼亚舅舅【1963年】

Term of Trial 落花流水春去也【1962年】

落花流水春去也(台)

The Power and the Glory 力量与荣耀【1961年】

The Entertainer 艺人【1960年】

艺人(台)

Spartacus 斯巴达克斯【1960年】

斯巴达克斯(中)/万夫莫敌(台)/风云群英会(港)

The Devil's Disciple 魔鬼门徒【1959年】

魔鬼门徒(台)

The Moon and Sixpence 月亮和六便士【1959年】

John Gabriel Borkman 【1958年】

The Prince and the Showgirl 游龙戏凤【1957年】

游龙戏凤(台)/王子和歌女(其他)

Richard Ⅲ 理查三世【1955年】

李察王三世(台)/理察三世(港)

The Beggar's Opera 乞丐歌剧【1953年】

乞丐歌剧(其他)

A Queen Is Crowned 女皇加冕记【1953年】

女皇加冕记(港)/英国女王登基记(其他)

Carrie 嘉丽妹妹【1952年】

嘉丽妹妹(台)/嘉丽妹妹(港)/嘉莉(其他)

The Magic Box 魔术盒/ 魔法箱子【1951年】

Hamlet 王子复仇记【1948年】

王子复仇记(中)/王子复仇记(台)/王子复仇记/哈姆雷特(港)[3]

The Chronicle History of King Henry the Fift with his Battell at Agincourt in France 亨利五世【1944年】

亨利五世(台)

This Happy Breed 天伦之乐【1944年】快乐天地(台)/天伦之乐(港)/快乐家庭

The Demi-Paradise 半天堂【1943年】 That Hamilton Woman 汉密尔顿夫人【1941年】

忠魂鹃血离恨天(台)/忠魂鹃血(港)/汉密尔顿夫人

Forty-Ninth Parallel 魔影袭人来【1941年】

魔影袭人来(港)

Words for Battle【1941年】

Rebecca 蝴蝶梦【1940年】

蝴蝶梦(中)/蝴蝶梦(台)/蝴蝶梦(港)/蝴蝶春梦/丽贝卡/吕蓓卡

Pride and Prejudice 傲慢与偏见【1940年】

傲慢与偏见(台)/傲慢与偏见(港)

21 Days二十一天【1940年】

Wuthering Heights 呼啸山庄【1939年】

呼啸山庄(中)/魂归离恨天/咆哮山庄(台)/咆哮山庄(港)

Q Planes 秘密飞行【1939年】

The Divorce of Lady X 雾夜奇缘/某小姐的婚变【1938年】

Fire Over England 英伦战火【1937年】

英伦战火(中)/英伦浩劫(其他)

As You Like It 只要你喜欢【1936年】

只要你喜欢(中)

Conquest of the Air【1936年】

Moscow Nights 莫斯科之夜【1935年】

No Funny Business 不许胡闹【1933年】

Perfect Understanding 完美的谅解【1933年】

Westward Passage 【1932年】

The Yellow Ticke 黄色护照【1931年】

Potiphar's Wife 波提乏之妻【1931年】

Friends and Lovers朋友与情人【1931年】

Too Many Crooks 诡计多端【1930年】

The Temporary Widow 守寡一时【1930年】

荣誉记录

奥斯卡奖

(Academy Awards):

1979 因其对电影的贡献获得奥斯卡荣誉奖 凭《The Boys From Brazil》获最佳男主角提名

1977年 凭《Marathon Man》获最佳男配角提名

1973年 凭《侦探》(Sleuth)获最佳男主角提名

1966年 凭《奥赛罗》(Othello)获最佳男主角提名

1961年 凭《Entertainer》获最佳男主角提名

1957年 凭《理查三世》(Richard Ⅲ)获最佳男主角提名

1949年 凭《哈姆雷特》(Hamlet)获最佳男主角奖 ;《哈姆雷特》(Hamlet)获最佳影片奖 ;《哈姆雷特》(Hamlet)获最佳导演提名

1947年 因Henry V获杰出成就奖

1947年 凭《Henry V》获最佳男主角奖提名

1947年 《Henry V》获最佳影片奖

1941年 凭《Rebecca》获最佳男主角提名

1940年 凭《Wuthering Heights》获最佳男主角提名

金球奖

(Golden Globe Awards):

1983年 Cecil B. DeMille Award奖

1980年 《A Little Romance》获最佳电影男配角提名

1977年 《Marathon Man》,最佳男配角提名

1973年 《Sleuth》,获最佳男主角提名 1949 《Hamlet》,获最佳男主角提名

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New York Film Critics Awards):

1972年 《Sleuth》,最佳男演员奖

1948年 《Hamlet》,最佳男演员奖

1946年 《亨利五世》(Henry V),最佳男演员奖

国家评论会

(National Boardof Review Awards):

1978年 《Boys From Brazil》获最佳男主角奖

1946年 《Henry V》,获最佳男主角奖

电影电视艺术学院奖

1974年 《Sleuth》获最佳男主角提名

1970年 《Oh! What a Lovely War》获最佳男配角奖

1963年 《Term of Trial》获英国最佳男主角提名

1961年 《Entertainer》获英国最佳男主角提名

1960年 《The Devil"s Disciple》获英国最佳男主角提名

1958年 《The Prince and the Showgirl》获英国最佳男主角提名

1956年 《Richard Ⅲ》获英国最佳男主角

1953年 《Carrie》获英国最佳男主角提名

其它奖项

1974年 《威尼斯商人》(电视),获艾美奖提名

1970年 《大卫-科波菲尔(电视),获艾美奖提名

1949年 《哈姆雷特》,Bodil Festen Best European Film Award 奖

1948年 《王子复仇记》/《哈姆雷特》,第13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视频

电影:呼啸山庄 39 美国版

电影:斯巴达克斯

电影:亨利五世

參考资料

  1. 资料:英国巨星劳伦斯-奥利弗小档案 2007年07月04日 来源: 新浪网
  2. 劳伦斯·奥利弗2010年01月31日 来源: 5201000网
  3. [https://www.1905.com/mdb/star/1000058/life/?fr=mdbypk_gwzl 劳伦斯·奥利弗 Laurence Olivier]2018-06-07 来源: 1905电影网
  4. 《费雯·丽》① | 从小最热衷的,是流连于各大影院剧场2020-04-18 来源: 澎湃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