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板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勐板乡是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下辖乡,地处永德县西部,东、东南与永康镇、德党镇相连,南、西南与德党镇及镇康县忙丙乡相接,西、西北与镇康县勐捧镇接壤,北、东北与小勐统镇和永康镇毗邻。 勐板乡行政区域面积218.3平方千米。
明清,为土司治下4户地。1988年,改勐板乡。截至2019年末,勐板乡户籍人口29775人。截至2020年6月,勐板乡下辖10个行政村。乡人民政府驻勐板街。
截至2019年末,勐板乡有工业企业1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个。[1]
历史沿革
西汉属哀牢地、东汉属永昌郡地、蜀汉、两晋属永寿县地,唐南诏、宋大理属永昌府,元属镇康路、明清属镇康洲(后易名永康洲),明国2年(1913年)属镇康县,一九五0年解放初期随县隶属保山专区,一九五三年划归缅宁专区(后易名临沧)。解放初期勐板建立人民政府时,袭用旧名"西区"名曰"西区人民政府"辖区包括今镇康西北的部分地域,共43个小乡,至一九五0年八月西区改名为四区人民政府。一九五八年实行人民公社化,将区政府迁至镇康勐棒镇,而勐板成立"红旗人民公社"不隶属"四区"而属县领导。一九六二年九月,农村体制作了大的变动,将勐板地域划为两半,以寨米河为界,河东划归德党(怕掌除外)河西划归小勐统区。一九七三年一月重设勐板给人民公社,将原划归德党和小勐统的地域归为勐板人民公社所辖。一九八四年公社易名为区,称为勐板区公所,辖九乡一镇。即:勐板镇、两沟水乡、白岩乡、梨树乡、户涯乡、后山乡、水城乡、忙肺乡、新边田乡。一九八八年初又撤区建乡,其辖地不变。
地理位置
勐板位于永德县西部,东经99°09`北纬24°05`,总控制面积为213.74平方公里,合320610亩,东与德党镇和永康朝阳办事处接壤,南接勐汞乡和镇康县勐棒镇,北同小勐统毗领。东西横距十八公里,马路小道35公里;山区占总面积的95%以上,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15人。
地理环境
勐板乡地势呈东西北三面高,向南倾斜。境内群峰林立,重峦迭嶂,勐板西部大尖山,海拔2507米,为全乡的最高点;忙肺财坝尾海拔950米,为乡境内最低点,其高差为1557米,乡政府驻地海拔1170米。
全乡总面积213.74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507米,最低海拔950米,立体气候明显,地形山脉呈南北走向,具有山多坝少的特点。境内以山地为主约占95%,属亚热带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森林面积112519亩,占总面积的34.7%。森林覆盖率为33%。2007年末有耕地44470亩,其中水田10850亩、旱地33011亩;有茶园面积22862亩,产量670.1吨;有核桃面积40207亩,其中:泡核桃面积36483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7987.4亩,铁核桃面积3724亩,产量78.2吨。
山脉
境内棠梨山脉,三宝山脉三大山脉东西并列,南北蜿蜒,形成"三山两槽、五河四面坡。"三宝山主峰大尖山(三宝山系)西面绿树成荫,涵积水源,山半腰以上盛产单归、芹归、小黑牛、虫蒌等药材;苤菜山,海拔2078米、主要蓄山草、忙海山脉从南到北有窝拖山、忙海山、祖害山(此三山植被较多),棠梨山脉西坡从长干塘以绵亘东、北磨石山北麓,森林覆盖面较广,水资源条件良好。
水系
勐板乡境内主要河流有:赛米河、勐板河、南勘河、马鹿塘河、后山河。赛米河发源于三宝山山脉北段的小勐统大西山北麓箐门口及南邦水,自北向南,在梨树的老欧寨坝头入境,纵穿勐板乡腹地约18公里,在忙肺坝尾出境流入镇康,流量为7.6M3/秒,灌溉着全乡的大部分水田。勐板河:发源于大尖山北麓的两沟水村,自西北流经勐板坝,在地界汇入赛米河,是勐板坝灌区的主要水资源。南勘河:发源于三宝山脉中段的水塘村,亦自西北流经硝塘坝,在佛树坝汇入赛米河。马鹿塘河:发源于勐板南部的列列箐,自南向北,流经卡房和大田寨,在新边田村脚汇入赛米河。后山河:发源于老伙房水沟头一带,由南向北灌溉高田坝,汇入赛米河。
气候
属亚热带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主要受印缅海洋气团的影响。因境内海拔悬殊加之地形复杂,形成了明显的立体类型,其特点是:四季之分不明显,干湿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8 .5摄氏度;最冷月平均气温12.66 摄氏度,最热月平均气温22.23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31.1摄氏度(一九八六年六月六日)极端最低气温4 .3摄氏度(一九八六年三月三日)。全年无霜期349天,初霜工期为每年的12月19日,终霜2月2日;雨量较为充沛,年平均降水量为1180MM,其中7--8月降雨较多,占全年的30%以上,每年5月进入雨季,10月为雨季末期,年平均降雨162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196个小时,风向多为南北风,风速2 .3米/秒;气候较为温和,光质较好,大多数地区因冬春霜期短,适应一年两熟。大春以水稻、包谷为主,小春以小麦、蚕豆、菀豆、油菜为主,小数地区因全年无霜期,可实现一年三熟,水稻可留植再生稻。
土壤
勐板乡总控制面积213.74平方公里,合320610亩,常耕地面积43986亩,其中水田10788亩,占耕地面积的24.5%,旱地33018亩,占耕地面积的75.5%,林地15.6万亩,其中森林面积10.58万亩,森林覆盖面积33%;草地面积710亩;荒山荒地1.07万亩;水域面积55亩;其他面积10.92万亩。
从1983年土壤普查得知,由于成土母系的不同,勐板乡土壤类型垂直分布大致情况是:西北部为石灰岩区海拔1300以下的为赤红壤;1300~2500米为红壤。东南部为砂岩区,海拔950~1300米为赤红壤,2100~2500米为黄壤;2500米以上为黄棕壤。[2]
自然资源
勐板乡由于地理环境复杂,自然资源也较为丰富,至今以被人们认识和逐步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有:土地资源全乡共有可耕种面积6-7万亩,现以被利用4.3万亩;水利资源:乡境内河流纵横,水位高低落差大,生产上已建成大小沟渠299条,可灌溉稻田面积1万多亩和发展养殖鱼鸭等;森林资源:全乡境内有林地15.6万多亩,分布在大尖山,祖害山、磨石山、石佛山、前麻林、后山等地。矿藏资源:已探明和开发利用的主要矿藏有:石膏、石棉、白石(SiO2)、煤等;野生动植物资源:由于人口增加,乱砍滥伐现象严重,自然生态受到了严重破坏,虽近年来通过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生态水平有所改善,但至今尚存的野生动物已为数不多,许多野生药用植物极为少见,只有在悬岩陡坡、箐深林密之地偶尔能见到少量的猴子、岩羊、麂子、刺猬、黄鼠狼、野鸡、白鹇等。大尖山箐、石佛山尖,上青塘后山岩、祖害山和前麻林后山箐等少有人迹的地方尚存少量小黑牛、马鹿药、当归、川参、具母、天麻、白芷、马蹄香等药材。
农业产业化
勐板乡在农业产业化方面,结合乡情,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农民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坚持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产业富民战略,加快发展泡核桃、茶叶、甘蔗产业,着力培育红花、膏桐、脱毒红薯等新兴产业,巩固提升畜牧优势产业。全乡核桃种植累计达47207亩;其中:泡核桃面积36483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7987.4亩),铁核桃面积3724亩;核桃年产量达103.4吨,实现核桃收入198万元;茶园种植累计达22862亩,茶叶产量达670吨,实现茶叶收入1068万元;甘蔗种植累计4606亩,产量2.2万吨、收入418万元;红花1200亩、脱毒红薯213亩,膏桐2130亩;草山建设累计完成3000亩,建成肉牛冻精改良(站)点,引进优良肉牛冻精品种4种,2007年畜牧业总收入1031万元。
特色产业
核桃产业:有核桃面积40207亩,其中:泡核桃面积36483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7987.4亩,铁核桃面积3724亩,产量78.2吨,收入达93.84万元,人均创收35.18元。
茶叶:茶叶即是勐板的一大特产,也是全乡的主要经济支柱,随着社会发展,茶叶市场回升,政府注重引导农民多种茶、管好茶,并着力打造忙肺大叶茶,先后引进紫玉茶厂进驻忙肺村投资办厂和引进双江勐库茶叶有限公司到勐板开发茶叶。据统计,全乡茶园面积累计达22862亩,产量670.1吨,收入达2010.3万元,人均创收754元,创下了勐板历史新高。
甘蔗产业:为充分发挥勐板热区资源优势,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努力,先后引进勐堆、永康两糖厂进入勐板开发甘蔗产业,政府决心把甘蔗产业作为全乡当前及今后继核桃、茶叶产业之后着力发展的三大产业之一。据统计,全乡蔗园面积累计达4606亩,产量2.2万吨,收入418万元,人均创收156.7元。
小甄酒:农户用玉米、小麦等烤酒自饮或出售。它以味道浓醇而被受旅客的青睐,因制作过程精湛,每次只能烤酒3-6斤,由于制作过程中酒从坛子出后转向通标冷却激化才成酒,因而美其名曰"转栏杆"。
户丫水缸:户丫村公所一些农户,用采集到的石料加工成水缸、圆桌,其质轻便坚韧,产品供给周边各乡镇,有少量远销保山、缅甸等地。
农村市场
勐板由于交通不方便、信息闭塞,农村市场主要以农副产品为主,市场流通方式主要是自产自销,市场发展空间小,只局限于临沧市内。截止2007年底,在我乡农村市场上流通的80%以上都是农副产品和日常生活必须品,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龙头企业,不断拓展我乡的农村市场,使农村市场成为我乡经济增长、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健全与农业产生化相适应的市场流通网络,完善集贸市场,形成沟通城乡、批零结合、专业与综合配套的市场网络体系。
农村农产品市场在农产品流通方面,抓好农产品加工出口,实现农产品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开拓农村消费品市场,促进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流通顺畅。要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勐板主要依托忙肺大叶茶品牌,增强农产品出口竞争力。
农村文化市场强化科普宣传,逐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发挥农村业余文艺宣传队的作用,积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加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挖掘、保护工作;继续组织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切实提高全民健康水平。[3]
人口民族
民族特色
至2007年末,全乡人口共27305人,农业人口26676人;其中大专文化180人;中学学历6192人;小学12215人,未上学8718人。勐板是一个多民族的乡,二OO七年末,全乡有汉族20489人,少数民族共有6816 人,其中世居少数民族有3个:佤族2352人;傣族732人;布朗族1239人。此外还有白族、彝族、苗族等族,傣族多分布于坝区和沿河热带村寨,佤族和布朗族山区和坝区均有分布,其中傣族有较系统的傣文,傣佤族中一起盛行"关门"、"开门"、"泼水节";每当有丧事,均到缅寺院悼念(念经),如今勐板乡少数民族孤居的村寨已不存在,均为普遍杂居,通婚开亲。
医疗卫生
勐板乡计划生育服务所占地面积260平方米,办公用房面积270平方米;设有手术室、药房、办公室、B超室、康复室;开展的计生服务有计划生育五术(人工流产、放取环术、引产术、男女绝育术),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的一般诊治及生殖健康服务,避孕药具发放,管理统计;服务所拥有简易手术床、黑白B超、医疗保健制氧机等医疗设备。
勐板乡卫生院占地面积3.5亩,医疗用房面积1102平方米;内设门诊、住院部、防保妇幼、心电图B超室、化验室、办公室、新农合办、手术室、放射室、药房、病房等。
截至2007年,10个村委会建有村卫生室10个,有村医12人;民间亦有一批农兼医的草医,在防治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物胜迹
蝙蝠洞
蝙蝠洞因蝙蝠常在其洞栖身而得名。它位于勐板以西大尖山北麓的山崖下,形似地铁通道,入口双道,向西南走向约20米转为总道,道径大约2.5米,道壁石乳繁生,往洞内延伸约100米有一道清泉溢出流漏洞底(今以外引灌溉),再向里200米洞道狭窄,游人难行。洞外乱石累累苔草丛生,每年春暖花开时节,是附近学校师生来此春游光观的好去处。
迭水箐瀑布
位于三宝山脉中端,水塘村脚的迭水箐瀑布,因经年冲淘,岩壁陡峭,水塘下寨小河水从近百米的悬涯飞流直下在岩阶中溅起层层水花,开似缕缕银发顺势披挂而下。
石蛤蟆
梨树村公所的菖蒲场村边有一天然石蛤蟆,坐东朝西,直径2米,前身露外,头部酷似人工雕刻过的石蛤蟆。
白岩戴帽石林
位于白岩村公所的一片石岩,多为孤生的巨石,有的直径数米,高10余米,大小不一,每一巨石顶端均有一块形似雨帽的断石相扣,引人发趣赞赏。当地村民建房、铺路取石都不毁损戴帽石林。
张浩寓所
今勐板乡政府驻所,原张浩寓所,建于一九一三年间;一屋(正房)两厢,约1200平方米。建造极为古朴优雅,为瓦木结构,场院镶嵌方石密封,柱脚和穿方插桶顶端,整幢房屋结构严俭。
古桥铭记
位于勐板东北的南勘河土的南邦桥,建于道光28年3月(1819年)间。建桥发起者为当地伙头李受,由88口富豪和中上层人揖银50余两(称功德银),聘请剑川石匠所造,历经一年的时间,一兴造就,南北沟通。桥碑铭刻诗曰:山外青山路寨弯,高山流水响潺潺。东岭西岫相聚会,石龙过渡万石船。青山碧水归真康,源泉汪洋出东川。天生地就石龙口,右来木桥换石砖。堤下连景诗几句,右启后人看石光。
勐板花桥
建于1925年间的勐板花桥,由外籍剑川石匠所造,桥头雕龙刻凤,桥型优美,遗憾的是今桥面已被人毁损。
攒开路
水城村公所的岩子头自然村北端有一岩孔路道相传距今有300多年的历史。当时岩子头初居人家,(开山破槽)村子北西尽是悬涯陡峭,无路可道行。于人们在岩石中寻找道路,发现岩中有一尺余的石缝,但是岩石很艰硬,有人就提出用火烧岩石,烧热之后用水泼,再用工具凿,大家硬是将岩缝凿宽成为路,故而得名"攒开路"。
大园石碑
原江西籍,文曲村人张文洪之墓碑立于民国初年,墓地位于文曲村脚的大圆平掌。墓碑规模:长、宽高分别为2.8米,碑头雕刻甚为精湛,雄狮仰望鸳鸯戏水麒麟狂奔,凤凰高腾,双龙抱柱,战将执剑。可谓勐板碑墓之首。碑门一侧有诗曰:勐板张公,志气豪雄,待人豁达,治事忠贞,其人为"改土归流"年间朝政务派赴勐板平乱之兵团总指挥。[4]
基础设施
全乡85个自然村已经实现通路,155个自然村通电、通电话,17个自然村通水,全乡有290户通自来水,有5713户饮用井水。拥有电视机农户3210户,安装有线电视的农户有1045户;安装有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391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644户。
全乡有1 个集贸市场。共有汽车32辆,农用运输车131 辆,拖拉机223辆,摩托车228辆。耕地有效灌溉面积10208亩,其中高稳产农田地面积 22194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83亩。建有沼气池农户103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14户;建有小水窖24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103户。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115户居住钢混结构住房;有915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 4960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其他结构住房的农户13户。
在交通建设上,全面完成小邦公路路基工程建设,同时启刨实施路面工程建设;加大村组公路建设力度,共开挖村组道路15条,2007年借助甘蔗产业发展,新推村组道路40公里,特别是水城村改写了无村组公路的历史,通过多年努力,大部分村组公路相继开通和改善,公路网络基本形成。
基层组织
一九五○年六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勐板下乡,委任许光禄为中共西区(旧称)区委书记。一九五三年发展首批党员共6人,(景世华、高来娣、罗伟民、李文光、毕正武、沙文光),并建立临时党支部,党支部书记景世华。几经农村体制变动后,党员已有大幅度的发展,现设有中共勐板乡委员会,段庆安任党委书记,郑建增(常务副乡长)、李鲜为副书记,高耀显(纪委书记)、杜文龙(人大主席)、鲁德山(副乡长、武装部长)、鲁天华(副乡长)、李桂莲(副乡长、女)、杨建周(派出所长)为委员。设有中共勐板乡纪律检查委员会,高耀显任纪委书记,段永祥、李发茂为委员;建有党支部16个,即:勐板村党支部、两沟水村党支部、白岩村党支部、梨树村党支部、怕掌村党支部、户丫村党支部、后山村党支部、水城村党支部、忙肺村党支部、新边田村党支部10个农村党支部,政府支部、政法支部、农业支部、教育支部、卫生支部5个机关党支部新农村指导员临时党支部1个。截止2007年末全乡有党员771名,设16个党支部,其中农村支部10个、农村党员674名;机关党支部5个,机关党员93名;临时党支部1个,党员7名。
文化教育
民国末年,勐板仅有几所国民小学,学生廖廖无几。一九五二年全乡也只有全小2所,在校学生40人,村小5所,在校学生245人,教师14人;2007年底我乡现有中小学校43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小学42所(完小10所,初小5所,教学点27个)。共有在校学生及在园幼儿3699人,其中:初中20个教学班1077人,小学104个教学班2337人,在园幼儿285人。初中毛入率98.54%,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25%。全乡共有教职员工221人,其中专任教师178人,有教育经费开支的其他人员6人,职工2人,代课教师35人。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5.92%,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5.38%。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88.5%。全乡有中学占地面积22735m2,生均21.11m2,有校舍建筑总面积8108m2,生均7.53m2,其中:框架结构1415m2,砖混结构6071m2,砖木结构622m2。有小学占地面积134531m2,生均57.57m2,有校舍建筑总面积18001m2,生均7.7m2,其中:框架结构1088m2,砖混结构6865m2,砖木结构7701m2,土木结构2347m2。全乡现有中小学危房面积11161m2,占42.75%,其中:B级1062m2,C级505m2,D级9594m2。全乡中学共有图书11700册,有固定资产总值530万元;小学共有图书13027册,有固定资产总值651.7万元。全乡村完小以上学校配有远程教育光盘播放系统及接收系统,各配有计算机1台。教育事业的大发展,直接为全张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勐板乡各族人民有着悠久的文化艺术史,"打歌""跳摆";笛子、芦笙、弦、锣、鼓等,解放以后,各民族人民为庆贺新生活而排演各种秧歌舞蹈,说唱节目。现全乡有文体服务中心1个,新边田村和勐板村组建有业余文艺演出队,每蓬重大节日都组织文艺演出。各个完小和有的村寨逢年过节或农闭时还组织文艺联欢汇演。
社会保障
勐板乡关注民生,做好救灾救济、五保户救助、低保、医疗救助、拥军优属等各项工作:1、2007年县局下拨救灾棉被156张,开出三联票据156张,折币12480元,享受农户156户。2、2007年县局下拨大米23000公斤,已全部兑现给受灾农户;2008年下拨大米(含春节慰问)8375公斤,发放重灾户3250公斤,五保1875公斤,现结余2500公斤。3、2007年县局下拨滑坡搬迁经费2.67万元,民房恢复重建经费5.7万元,解决了100户农户的住房问题。4、2007年县局下拨医疗救助款11900元,解决了8户住院药费困难的问题。5、城乡医疗救助资金发放情况:县局(2006)6、46号文下拨医疗救助资金21500元;(2007)21号文下拨24100元,开具三联单全部发放到患者家庭。6、滑坡搬迁、民房重建经费发放及使用情况:县局(2007)22、50、77号文共下拨滑坡搬迁经费26700元,(2007)64、99、100号文共下拨民房重建经费57000元。滑坡搬迁经费一是用在忙肺村尖山自然村的滑坡点,在本村上下寨子支砌石挡墙10道,190.7立方米,投入资金15000元;二是用在文曲李家寨滑坡搬迁点,投入11200元解决了14户搬迁户资金不足问题;三是给勐板村勐板三组一户建房补助500元。民房重建经费用于55户民房灾后建设,投入资金57000元。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乡共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2751人,收缴参合基金22.751万元,参合率达85.29%。较好推动勐板乡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全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