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包一顿荠菜饺子(张春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包一顿荠菜饺子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包一顿荠菜饺子》中国当代作家张春亚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包一顿荠菜饺子

春二三月,中原大地,春风和煦,荠麦青青,正是挖荠菜的好时节。

晴天丽日,挎个小篮,掂一小铲儿,迈着轻盈的步子挖荠菜。走在无边无际的麦田里,就如踏在万顷碧波上,御风而行,仙气飘飘。

天空蓝得空灵澄澈,麦苗青得逼你的眼,一株株水灵灵的荠菜出落得楚楚动人,“豆蔻梢头二月初”,大概就是这种感觉吧。淡白色的小花,碎琼乱玉一样在风中摇曳,如梦似幻,让人仿佛置身远古莽莽苍苍的原野。

《诗经》中就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的句子,可见,远古先民对荠菜有多么钟爱。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荠菜也是喜爱有加。宋代苏轼、范仲淹、陆游都是吃荠菜的高手。

苏轼自创了荠菜羹,后人叫它“东坡羹”。据说是把白菜、大头菜、萝卜、荠菜和米放在一起煮,鲜美无比。

陆游在残雪初消的园子里,随手揪一把荠菜,放到瓦钵里,配以桂皮、生姜和米,燃青翠之火小火慢煮。顷刻功夫,米白菜青,清香袅袅,不绝如缕。

范仲淹把它腌成咸菜,说“陶家瓮内,腌成碧绿青黄;措大口中,嚼出宫商角征。”瞧瞧,吃荠菜都能嚼出美妙的音乐来了,不得不佩服文正公的想象丰富,幽默风趣。

古人何等风雅,几枚野菜也能吃出花样,吃出文化。隔着岁月的尘烟,我仿佛嗅到了荠菜飘来的缕缕清香,那香味来自遥远的宋代。

小时候,妈妈经常挖荠菜给我们吃。凉拌,清炒,煮荠菜豆腐羹,包荠菜饺子等等,荠菜在妈妈手里不停地变换着花样。在荠菜的滋养中,我不知不觉地长大了。

我则更喜欢吃荠菜馅儿的饺子,这绝非附庸风雅,而是来自心底的那份懂。撷取鲜嫩的荠菜,清水里洗净。露叶琼根,腰肢舒展,鲜活水灵,如一个个从诗经里走出来的古意女子,朴实,灵动,落落大方。她们来自远古的坡头溪畔,来自宋元明清的深宅庭院,仿佛穿越千年,刚刚从一场春中醒来。

我在她们沥干水分的过程中虚度了一段光阴,此刻,白雨跳珠,水声嘀嗒,岁月宁静而幽远。

炒锅上火,煎几张薄薄的鸡蛋饼,嫩黄,酥软。蛋饼切丝,荠菜用刀磨碎,撒上精盐,淋上麻油,美味的荠菜饺子馅就成了。鹅黄翠绿,煞是好看!忽然就想起老杜“两个黄鹂鸣翠柳”的诗句来。且让她们在唐朝待一会儿,我先和面去。

在我的纤纤玉手搅动下,不大功夫,白的小麦粉就被揉成了光滑的面团,如刚刚梳洗完毕的女子,光洁,圆润,丰满。然后,搓成长条,切成剂子,擀成薄皮,开始包饺子啦!

我把那些荠菜馅从唐诗里唤醒,用竹签把她们请到面皮上。圆圆面皮宛如田田荷叶,包裹着鸣禽翠柳,嘿嘿,整个就是一首自然田园交响曲。

不到一个时辰,一个个元宝样的饺子就包好了。沸水里煮个三起三落,饺子变成白白胖胖的模样,就熟了。捞出,过水,装盘,蘸上一小碟香醋,就可以开吃了。咬上一口,清香袭人,直抵肺腑。那淡淡的香味儿,那与众不同的鲜美,让你吃一次就会爱上她。

但我还是怀念小时候妈妈包的荠菜饺子,那里面不仅有荠菜的味道,还有儿时欢乐的时光。那淡淡的一缕,是人生岁月溢出的清香。

感恩自然,让我们的人生充满了诗意和绿色的渴望。趁阳光正好,微风不燥,去野外挖荠菜吧![1]

作者简介

张春亚,笔名采薇,河南周口人,教师,周口市作协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