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嫁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包公嫁女》,編劇:韓征。
劇目介紹
評劇《包公嫁女》劇情介紹:
宋代。沁陽知府暴文發貪贓枉法逼死人命,被包公斷處死刑。但念與暴乃同鄉、師生之誼,在抄沒家產後,贈暴妻女紋銀百兩,題字小扇一把,以勵暴女香玲善自為之。
香玲母病故,生活無計,遂帶馮媽往雲南投親,途中銀兩被盜,正遇沁陽知縣徐清之子秀山,見主僕落難,解囊相助。秀山之妹秀梅與丫鬟秋月春遊,被戶部侍郎之子丁貴攔劫追入酒店,馮媽見丁貴搶人,岀面阻攔」一同被帶走。秀山返回酒店尋妹,香玲告其被丁貴搶走。二人到麻城告狀,尤知縣受賄不理。馮媽放岀找到香玲,告知秀山是告發暴家的徐知縣之子,不管此事。香玲念徐家無故受害,當主正義,拿出小扇以包公之女求見尤知縣,救出秀梅和秋月。後來事情暴露,尤知縣又將香玲、秀梅抓走,危機之時,包公私訪至此,査明香玲乃見義勇為,公斷此案,並將香玲收為義女,許給秀山為妻。
中國戲曲
戲曲是我國傳統戲劇的一個獨特稱謂。歷史上最先使用戲曲這個名詞的是宋劉塤(1240-1319),他在《詞人吳用章傳》中提出「永嘉戲曲」,他所說的「永嘉戲曲」,就是後人所說的「南戲[1]」、「戲文」、「永嘉雜劇」。從近代王國維開始,才把「戲曲」用來作為中國傳統戲劇文化的通稱。戲曲最顯著、最獨特的藝術特點就是「曲」,「曲」主要由音樂和唱腔兩部分構成,辨別一個地方戲劇種主要依靠聲腔、音樂旋律和唱念上的地方性語言,如:四川的川劇、浙江的越劇、廣東的粵劇、河南的豫劇、陝西的秦腔、山東的呂劇[2]、福建的閩劇、湖北的漢劇、河北的評劇、江蘇的崑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