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北京宫毯织造技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北京宫毯织造技艺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北京宫毯即官坊毯,兴盛于元代,是北京市富有地域特色和宫廷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明清时期,官营织毯机构织造了一批高质量的官坊毯。民国初年,北京已成为中国地毯的主要产区之一。解放后,公私合营成立了第一地毯厂,70年代到80年代,地毯出口达到鼎盛时期,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

基本内容

中文名:北京宫毯织造技艺

批准文号:国发〔2008〕19号

项目编号:893 Ⅷ-110

保护单位:北京华方地毯艺术有限公司

遗产级别: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批准日期:2008年6月7日

申报单位:北京市

简介

2008年入选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申报:北京市

公布:893 Ⅷ-110

北京宫毯 ,即官坊毯,兴盛于元代,是北京富有地域特色和宫廷特色的手工艺制品。燕京八绝的宫毯过去主要是给皇宫做的贡品。它的用料比较讲究,编织手法比较细腻。比如这朵花,它有四种颜色,可见它比较讲究。纯手工编织赋予了北京织毯不菲的价格和丰富的艺术内涵。图案丰富多彩,因为过去曾是皇宫专用的御用品,所以叫宫毯。

北京的手工织毯历史悠久,元代北京就已经成立了专门为皇宫织造地毯的作坊。清咸丰年间,大批西藏织毯工匠进京,手工地毯在北京更加兴盛繁荣,并开始走向民间。北京织毯有地毯壁毯卧毯等多个品种,原材料以羊毛、丝线为主,织结坚牢,毯面柔软。北京宫毯的图案丰富多彩,有京式、古纹式、民族式、锦纹式、花鸟式等等,图案讲究纹样对称,给人以四平八稳之感。

渊源

古都北京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汇合、交融、生发和创新的重要地区,这里文人荟萃、百艺兴旺,六朝帝都的沧桑与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北京文化景观。此次参展的传统手工艺中,有多项来自北京,其中“燕京八绝”中的绝大多数都将登场亮相,它们不仅是北京文化和民族民间艺术四方辐射、源远流长的见证,更是整个中华文化博大和精致的缩影。

官毯,兴盛于元代。北京宫毯传统工艺流程有前期准备,包括剪毛、纺纱、染纱、绘制;编织成型,包括上经、拴绞、打底、结扣、过纬、剪荒毛、下机;美化整理,包括平毯、片毯、洗毯、剪活、修剪等环节。北京宫毯即宫廷所用地毯,早期都是由各部落或地方政府贡奉,后来地毯织造工艺引进北京,设立官坊毯织做所,据史料记载:“在清咸丰年间,有喇嘛携徒弟二人从西藏……到北平,设地毯织制传习所于报国寺……是为北平有织制地毯之始。”

明清时期,官营织毯机构织造了一批高质量的官坊毯。民国初年,北京已成为中国地毯的主要产区之一。解放后,公私合营成立了第一地毯厂,70年代到80年代,地毯出口达到鼎盛时期,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

流程

北京宫毯的工艺流程大体分为三个工序:前期准备、织毯成型、美化整理。前期准备分剪毛、纺纱、染纱、绘制四个环节;编织成型分上经、拴绞、打底、结扣、过纬、剪荒毛、下机等环节;美化整理份平坦、片毯、洗毯、剪活、修剪五个环节。要制作工具分为两部分。一是织毯设备;二是织毯专用工具和量具。

北京工毯调动多种表现手法,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北京的宫廷艺术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向民间拓展。它既存皇家气派,又有民间韵味,给人无穷的回味与遐思。北京宫毯的主要特点是设计精心、构思完美;精心选料和配线;加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产品的完美。[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