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成立于1983年7月12日,是在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中国社会心理学会领导下,以北京地区研究和应用社会心理学的学者和实践工作者组成的群众性学术团体,现有会员200余人。
机构简介
学会第一届理事长:孙运仁;第二、三届理事长:沈德灿;第四、五届理事长:章志光;第六届理事长:郑日昌;第七届理事长:金盛华。第八届理事长:许燕;本届理事会为第九届理事会,理事长为许燕。
学会宗旨:
团结北京地区的广大社会心理学学者和实践工作者,开展学术活动,进行学术上的研讨,以促进北京地区社会心理科学的繁荣和发展,为北京市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社会心理学的支持和依据,为构建我国社会主义[1]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学会任务
组织会员从事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关注并研究首都建设的社会热点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为首都的发展和稳定服务;宣传并普及社会心理学知识,培训社会心理学的社会工作者;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工作,为首都的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相关资讯
2021·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专场圆满召开
8月28日,由北京市社科联和北京市社科规划办主办、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承办的“2021·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专场”于线上顺利召开。本次会议主题为“后疫情时期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等北京各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参会。
会议伊始,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长陈雪峰研究员致辞,结合自身开展的文献计量学分析研究,强调会议主题关乎社会热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理事长李纾研究员回顾了学会2019年至今的工作成果,并简要介绍了会议安排。
上午的两场报告分别由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监事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许燕和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2]王俊秀主持。第一场报告,是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力、王俊秀、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辛自强围绕“后疫情时期的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发表学术见解,深入讨论新冠病毒相关的阴谋论、国际合作及竞争、腐败现象、疫情共同体建构、疫情风险认知、经济信心等问题。第二场报告围绕李纾获批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社会治理背景下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研究”,陈雪峰等5位项目子课题负责人分别汇报了项目研究计划和项目进展,并与参会者展开热烈的讨论。
下午的青年论坛报告由刘力主持,来自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心理所等单位的4位青年学者分别结合社会需求,汇报了自己的学术研究。
青年论坛结束后还召开了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监事会。理事会秘书长梁竹苑汇报了学会近两年的主要工作情况,大家就学会的运行和长远发展等问题进行交流讨论。
后疫情时期不仅为社会心理学科带来了发展契机,也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也将立足当下,关注后疫情时期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构建与应用实践,助力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立,为社会心理学的学科发展添砖加瓦。
视频
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搜狐,2020-08-11
- ↑ 评研究员条件是什么?有哪些要求? ,搜狐,2021-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