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京文博交流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北京文博交流館

中文名;北京文博交流館

外文名;Beijing Cultural Exchange Museum

類別;社會科學類專題性遺址博物館

地點;北京市東城區祿米倉胡同5號智化寺

開放時間;8:30-16:30(無休息日)

館藏精品;明銅漆金觀音菩薩坐像,

明銅送子觀音坐像

門票價格:20元/人

北京文博交流館位於東城區祿米倉5號的智化寺內,是1992年在原智化寺文物保管所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該館的宗旨為收集北京、中國乃至世界的博物館信息與資料,展示北京地區所有博物館的現狀。

北京文博交流館(智化寺)閉館半年進行的電增容及電纜更換和基本陳列改造兩項工程日前已竣工驗收。2018年1月19日,經北京市文物局批准,北京文博交流館重新對外開放。

序言介紹

北京文博交流館的前身是智化寺文物保管所。明初司禮監太監王振於正統八年(1443年)建,初為家廟,後賜名報恩智化寺。土木之變王振誅族。英宗復辟後,於天順元年(1457年)在寺內為王振立族忠祠,塑像祭祀。天順六年頒賜藏經一部、經櫥兩座,供藏於如來殿。萬曆和清康熙年間曾重修。乾隆七年(1742年),御史沈廷芳奏請毀王振塑像。寺院全盛時期占地10萬多平方米,有房屋200餘間。清末民初,寺內古建築殘破不堪,珍貴文物大量流失。解放後,政府多次對智化寺進行維修,1961年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在該寺的基礎上建立了北京文博交流館。

為了更好地講好文物故事,北京文博交流館(智化寺)閉館半年進行的電增容及電纜更換和基本陳列改造兩項工程日前已竣工驗收。經北京市文物局批准,2018年1月19日,北京文博交流館重新對外開放

館內景點

館內的智化寺是一座明代古剎,始建於明正統八年(公元1443年),具有獨特的明代特色。其莊重典雅、用料獨特的黑琉璃瓦、素雅清新的裝飾彩繪、精美古樸的佛教藝術、有"中國古音樂活化石"美譽的"智化寺京音樂"都是不可多得的瑰寶。雖歷經500多年,智化寺的基本格調受到了較好的保 護,特別是智化寺藏殿內的轉輪藏,更是目前北京唯一的具明代原木結構的轉輪藏,年代早、雕刻精美、線條粗獷而有力。京音樂是在智化寺建寺之初傳入的,它採用的是中國民樂的工尺譜。其譜稿是由明代宦官私自帶出宮廷的,既包含有唐、宋佛教法樂的精髓,又吸收了宋、元、明民間俗樂的調式,成為一種雅俗共賞的藝術形式,500多年來,京音樂一直保持着原始的風貌。

建築結構

智化寺為五進院落,主要建築自山門起依次為鐘鼓樓、智化門、智化殿、如來殿、大悲堂等,屋頂全部用黑色琉璃瓦鋪砌,整座寺院莊嚴華貴,風格獨特,有別於京城諸廟。如來殿最為精美,為兩層樓閣,上層四壁通飾小型木製佛龕900多個,故又稱萬佛閣,閣內最精美處是天花藻井,為楠木斗八藻井,三十年代被寺僧盜賣,現藏於美國堪薩斯州的納爾遜博物館。智化寺建築主配有別,高低錯落,莊嚴雄偉且富有變化,是明代建築藝術的典範,極具研究價值。

文物收藏

智化寺文物藏品豐富,有1500餘件。智化寺內有一大型壁畫,長4·8米,高3·1米,畫的是地藏菩薩說法相,是我國現存明代壁畫的精品。藏殿內尚存"轉輪藏"一具,是北京現存最古老的轉輪藏。智化寺音樂是我國五大古樂之一,至今已有540多年的歷史,歷經28代傳人,被稱為音樂界的"活化石"。智化寺先後舉辦"智化寺歷史沿革展覽"、愛我中華民間收藏展"、"中國少數民族服飾展"等十多個展覽及數十個民間個人收藏展,1991年東方收藏家團結和扶持了數千名各類藏品的收藏家。[1]

流動展品

京音樂是文博交流館的流動展品。北京文博交流館展出的展品不僅有實物,還有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京音樂。京音樂經常代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前往世界各國進行交流。而智化寺被闢為北京文博交流館,很大程度上也要歸功於京音樂。因此,很多人戲稱京音樂是北京文博交流館流動的展品

京音樂素有"中國古樂活化石"之譽,與西安城隍廟音樂、開封大相國寺音樂、五台山青黃廟音樂、福建南音合稱為中國五大古樂,是唐宋以來的宮廷音樂、民間音樂和古典樂曲完美結合的一種佛教音樂。

有人說它汲取了唐代佛教樂曲的精華,有宋代樂曲的韻律,兼有元明兩代散曲的優美。而京音樂中又含有大量的民間教坊樂,反映了許多民間生活題材,故爾雅俗共賞。京音樂流傳五百多年,始終保持原汁原味,這其中還有它的"奧秘"所在。據說,明正統年間王振為使自己享樂方便,借執掌司禮監,主管樂坊之便,於明正統十一年(1446年)將部 分宮廷音樂移入家廟-智化寺內演奏,經歷代樂僧傳承演繹,形成了京音樂獨特的藝術風格。

京音樂自明代流傳至今,五百餘年始終保持古原曲韻律不變,則是由於採用工尺譜記譜和"口傳心授"的傳承方式。不僅如此,京音樂還是中國現有古樂中,唯一按代傳襲的樂種,至今已傳承二十六代。目前,京音樂第二十六代傳人只有老樂僧張本興大師一人。張本興大師也因此被確定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京音樂的代表性傳人。

相關視頻

東城探秘—北京文博交流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