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定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北宋定窑 |
定窑是宋代北方著名瓷窑。窑址在今天的河北省曲阳县。北宋是定窑发展的鼎盛时期,曾经为宫廷烧造贡瓷,因此身价倍增。宋代刻画花瓷的品种非常繁多,瓷窑几乎遍布全国,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名窑有"定窑","耀州窑","景德镇窑"等。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北宋定窑
年代; 北宋
窑址; 河北省曲阳县
定窑简介
定窑是宋代北方著名瓷窑。窑址在今天的河北省曲阳县。北宋是定窑发展的盛时期,曾经为宫廷烧造贡瓷,因此身价倍增。宋代刻画花瓷的品种非常繁多,瓷窑几乎遍布全国,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名窑有"定窑","耀州窑","景德镇窑"等。定窑瓷器以白瓷为主,也烧制其他的品种,都是在白瓷胎上,罩高温色釉。定窑到宋代有了较大发展,除了烧制白釉瓷器以外,还烧黑釉、酱釉和绿釉等品种,文献称为"黑定"、"紫定"和"绿定"。定窑的白瓷装饰,有刻花、划花和印花,以印花最精。它的特点是:布局严谨,层次分明,线条清晰,工整素雅,密而不乱,讲求对称。定窑印花大多印在碗盘的内部,纹饰内容多以花卉为主,例如牡丹、莲花、菊花等等,其次为动物、婴戏等等。定窑产品的器型多是碗、盘、枕等日用生活器皿。其他类型的器物极少。它的胎色白色微黄,较坚致。釉色滋润莹泽,特点是有蜡泪痕。
外观
1、形态:北宋定窑孩儿枕,枕塑成俯卧的孩儿形。胖孩两臂交叉俯卧于榻上,头枕于左臂上,右手持结带绣球,额头开阔,神态安详。
2、着装:身着长衫,外套坎肩,衫上印有团花纹。衣纹雕刻自然,胖孩双目炯炯有神,头两侧各有一绺孩儿发,显示出天真可爱的神情。其下身着长裤,足蹬软靴。榻的周边印有螭龙、垂云、
卷枝等纹饰。
3、质地:此枕是以婴孩的脊背作枕面,颇具匠心。
4、工艺:其雕塑手法细腻入微,生动地表现出孩童的体态神情,凝聚了匠师倾注的真、善、美。
瓷枕
分类
瓷枕是我国古代的夏令寝具。古人认为瓷枕"最能明日益精,至老可读细书",所以无论富贵贫贱都极喜好,宋代南北方瓷窑曾大量烧造。河北钜鹿曾出土一件瓷枕,枕上题有"久夏天难暮,纱橱正午时。忘机堪画寝,一枕最幽宜"五言诗,道出了瓷枕的妙用。此枕作成男孩形状,或许寓意"宜男"。它清凉沁肤,爽身怡神,颇受人们的喜爱。有人以为瓷枕"最能够明目益睛,到老了都可以阅读字体很小的书籍",所以无论"富贵贫贱",都有喜好者,甚至连皇宫中也"多用之"。瓷枕始创于隋代,流行于唐、宋、元间。瓷枕的品种多样,形制纷繁,早在唐代就有出色的绞胎纹花枕,以及豹头、白泽、伏熊等兽形枕。宋代瓷枕的形式更多,许多窑口纷纷烧制。瓷枕为定窑最拿手的新作,有长形,有方形,有孩儿状,也有作狮子驮如意式枕面的,多姿多态,胎釉工艺也有创新。这件定窑孩儿瓷枕,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孩儿枕"是瓷枕的一种样式,以定窑、景德镇窑烧制的最为精美。匠师把瓷枕处理成一个铺伏在榻上的男孩,男孩的头斜枕于交叉的手臂上,脸向右侧,表情稚朴天真,大眼睛、宽脑门,肥大的双耳、饱满的耳垂和小巧挺直的鼻子构成了中国理想的"富贵"形象。男孩的右手持一绣球,身穿绣花绫罗长衫,外罩坎肩,下穿长裤,足登软底布鞋,向人们展示了宋代服饰的特点。卧榻四周雕饰螭龙、如意纹饰,精致华美。由于人物雕塑栩栩如生,神情状貌表现得恰到好处,加上瓷胎细腻,釉色白中发暖,如象牙般均匀滋润,整体给人以柔和温馨的美感。
产地
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中唯一以烧制白瓷为主的瓷窑,位于河北曲阳(宋属定州,故名)。
特点
其产品以民间用瓷为大宗,北宋后期亦烧制宫廷瓷。其白瓷胎体洁白细腻,薄而不变形,釉色白如牛乳或略泛红色,有象牙白一般的质感。定窑装饰以风格典雅的白釉刻花、划花、印花、雕塑为主,还有白釉剔花和金彩描花,而尤以印花品种为世人称道。
定窑的碗、盘类产品口沿大多无釉,称为"芒口"。"芒口"的形成是因为定窑采用覆烧工艺,将碗、盘一件一件叠压,口沿多不施釉,这样做可以大幅提高产量,是陶瓷史上划时代的技术创新。但烧成后器口有毛涩感,为了弥补这个缺陷,往往在口沿上镶以金、银、铜圈作为装饰,俗称"金装定器",显得尊贵豪华。此外,定瓷的釉面多有薄层垂釉,形如"泪痕",亦是它的主要特征。
民间传说
背景
在民间流传着一个关于定窑孩儿枕的传奇故事。 北宋时期,定窑已成规模。有一对夫妻,同为烧窑能手,虽然结婚10余年,生活幸福美满,但眼看两人都已近而立之年,却无子嗣。
经过
在中国古代,民间流行一种习俗叫"栓(拴)娃娃",也叫"抱娃娃"。是说婚后不孕的妇女到当地的天后宫,拜求送子娘娘赐子,然后用红线拴上一个泥娃娃,抱回家,再供奉起来,就能顺利怀孕。于是,他们夫妻二人就请了一个泥娃娃。
但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夫妻二人仍然没有得子,妻子日日为此伤心,丈夫则一气之下将泥娃娃摔了个粉碎。但这一摔却将妻子的心摔了个粉碎,她觉得自己再也没有怀孕生孩子的可能,在哭泣中蒙眬地进入梦乡。
睡梦中,她仿佛看见了一个小娃娃在草地上欢笑着奔跑,口中还不停的叫着娘。跑累了,小娃娃头倚靠在胳膊上,笑盈盈地躺在了地上。一觉醒来,她的心情好了许多,睡梦中孩子的笑脸也一直留在了她的心里。思来想去,她画了一个样子,挑了一块上好的坯土,描摹出了一个小孩样的瓷枕头。丈夫见妻子如此这般,就将妻子所描绘的枕头精心烧制。这只孩儿枕,精巧秀丽、栩栩如生,特别惹人喜爱,妻子枕着它睡觉,仿佛便能在睡梦中见到自己朝思暮想的娃娃。没想到过了半年,竟然怀孕了。
流传
夫妻二人喜出望外,认为孩儿枕起到了天后宫泥娃娃的作用。依照民间习俗,请回泥娃娃的妇女成功怀孕后,每餐要给泥娃娃安排碗筷,逢年过节还要摆上水果糕点,换上"百家衣"。于是,家里的孩儿枕便也有了同样的待遇。后来,他们的孩子顺利出生,孩儿枕就成了孩子的大哥,还要按照民间的习俗,叫这瓷枕为"娃娃大哥"。
国宝欣赏
现状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定窑孩儿枕从整体上看,枕做孩儿伏卧于榻上状,以孩儿背做枕面。孩儿两臂环抱垫起头部,右手持一绣球,两足交叉上跷,身穿长衣坎肩,长衣下部印团花纹。榻边模印花纹,四面开光,其中一面凸起螭龙,相对的一面光素,其余两面凸起如意头纹。枕身釉做牙黄色。底素胎,有两孔。
这件艺术珍品神形兼备,富有情趣,运用多种装饰手法制作,不但反映出宋代定窑工匠高超的制瓷技能,而且也体现宋代社会对儿童非常重视,人们认为儿童象征着吉祥幸福,能降福驱灾。这件定窑孩儿枕制作精美,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是件吉祥之物。令人可喜的是,在我国台北"故宫"中也收藏了两件北宋时期的定窑孩儿枕,与北京故宫的孩儿枕如出一辙。
外貌
北宋定窑烧造的孩儿枕,高18.3厘米,长30厘米,宽11.8厘米。质地洁白,通体施釉,釉层均匀,仅在衣褶等凹处有积釉现象,但绝无挂釉的缺陷,釉色白润如玉,光亮可鉴,釉层较厚处,色泽白中透青。
瓷枕造型为一儿童俯卧于枕座之上,只见他抱拢双臂,右手在下,左手在上,将头枕于手臂上,并转向左侧,目光正视前方,右手中还执着一条丝绦状织物,其上缀有一个绣球,绣球上的花纹清晰可见,丝绦在绣球的两边各打了一个蝴蝶结,十分可爱。
儿童的两只小腿向后举起,并交叠在一起,顽皮逗人。再看他的面部表情:脑门宽阔,两耳肥大,眉毛高高挑起,眉下是一双天真无邪的大眼睛,眼神中透出灵气,带着幼稚。胖胖的两个腮帮之下是肥肥的下巴,在两颊与下巴之间两边各有一道凹沟,愈发衬托出脸颊与下巴的丰腴。鼻子小巧挺直,嘴唇略厚。头顶梳理的是"鹁角儿"发式,即在头顶两侧各扎一髻,这是我国古代最常见的一种儿童发型,样式与成年人的发型迥然不同,风格十分活泼。
如果完整地来欣赏一下这个儿童的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人们将会留下一个神态稚朴、天真有趣的印象。特别是他收拢的手臂和弯曲的双腿,似乎表明这个瓷枕的枕座太短了;而他头枕双臂,侧面前望的姿态,又仿佛在提醒人们注意,尽管这是一个瓷枕,但他自己却只能头枕双臂,真是意趣无穷,匠心独运。
另一方面,通过儿童形象,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当时人们质朴的审美情趣和向上的生活信念。儿童的面部天庭饱满,地角方圆,双耳肥大,是属于传统观念上的"富贵"之象。但他的表情天真无邪,反映了工匠们健康的精神状态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儿童的服饰比较简单,上衣有两层,内衣为长衫,从臀部的纹饰,可以看出它是有纹绣的,外衣是无袖的坎肩,后裾较长,下身穿的是长裤,比较肥大,脚上的鞋子不太清楚,估计是软底布鞋。这套服饰形象是研究宋代服饰特别是儿童服饰不可多得的资料,它比平面绘画的形象,更具有立体直观的长处。这件孩儿枕的枕座是一个平面呈椭圆形的扁圆体,约占整个器高的三分之一。四周有一圈浮雕图案。在扰座的两头和前后中部,共有四个用椭圆形或菱花曲线圈起来的图案,如同陶瓷装饰艺术中的"锦地开光",只不过前者是立体雕塑的,后者是平面绘画的。圈中的图案为卷草纹,圈外间隔有云头纹,两者都是雕刻而成的,但圈内的纹饰要比圈外的纹饰低一个层次。这些图案简洁拙朴,富有装饰意味。
总之,这件定窑孩儿瓷枕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它不仅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而且保存了民俗史、服饰史等方面的珍贵材料。此外,它也反映了定窑的工匠们对生活情景的真实捕捉和高超的艺术再现技能,特别是刻画衣纹皱褶,使用不同的刀法,表现出软硬不同的质感,一丝一布,使人一目了然,令人叹为观止。
瓷枕是我国古代的夏令寝具,它清凉沁肤,爽身怡神,颇受人们的喜爱。有人以为瓷枕"最能够明目益睛,到老了都可以阅读字体很小的书籍",所以无论"富贵贫贱",都有喜好者,甚至连皇宫中也"多用之"。瓷枕始创于隋代,流行于唐、宋、元间。瓷枕的品种多样,形制纷繁,早在唐代就有出色的绞胎纹花枕,以及豹头、白泽、伏熊等兽形枕。宋代瓷枕的形式更多,许多窑口纷纷烧制。瓷枕为定窑最拿手的新作,有长形,有方形,有孩儿状,也有作狮子驮如意式枕面的,多姿多态,胎釉工艺也有创新。这件定窑孩儿瓷枕,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艺术价值
这件定窑孩儿瓷枕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它不仅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而且保存了民俗史、服饰史等方面的珍贵材料。此外,它也反映了定窑的工匠们对生活情景的真实捕捉和高超的艺术再现技能,特别是刻画衣纹皱褶,使用不同的刀法,表现出软硬不同的质感,一丝一布,使人一目了然,令人叹为观止.[1]
参考文献
- ↑ [ ], 医学百科 , 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