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区域联防战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区域联防战术提出者——沃尔特·莫德尔元帅图片来自新浪


区域联防战术是纳粹德国陆军元帅莫德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实施的一种战术。


基本资料

        中文名称         区域联防战术
        提出者         沃尔特·莫德尔
        战术成功战役代表         勒热夫战役
        战术失败战役代表         苏联巴格拉季昂行动


战术概要

区域联防战术是莫德尔在东线战场提出来理论,针对的当然是苏联的大纵深战役理论,大纵深战役理论概要为:“以杀伤兵器同时压制敌人的防御纵深在选定方向上突破其战术地幅然后将机械化兵团组成梯队投入交战并以空降兵实施空降以求达到预定的战役目的”。


正因为如此,莫德尔的理论应该就呼之欲出了。“在敌人可能进行的主要突击方向上,依次建立纵深防御,然后分散使用装甲部队,将装甲部队化整为零,拆分成小股部队,分散投入作战,加强防线的韧性和防御,企图使敌军的突击力量,随着时间和突击距离的延长而慢慢变弱,在敌人突击力量枯竭之时,投入战略预备队对敌人进行大反攻,然后达到预定的战役目的”。简单概述为在纵深拉开连续的多梯次防线,通过前哨或者前方的薄弱防线判明对方主攻方向之后,让主方向的部队先顶住,从次要方向调集机动力量补强到主防御阵地,让己方主力利用预设阵地的优势和对方主力持续顶牛,通过消耗对方使对方无力再攻。


这样的战术理论,是针对苏联大纵深突击理论孕育而成的,并且在勒热夫突出部以及奥廖突出部,均取得不错的效果,可是却在1944年6月23日的巴格拉基昂行动中,成为了莫德尔人生中最大的败笔。[1]


战术运用成功战役代表

勒热夫战役大体局势图图片来自百家号

勒热夫战役

苏联7个集团军从东、西、北3个方向对莫德尔第9集团军展开了向心突击,其主攻方向在勒热夫突出部的东、西两侧的铁路交通线上。科涅夫指挥西方面军重建的第39集团军佯攻北部,但前进了10千米即被扼制,再无作为;另外第20、第31集团军20万大军、500辆坦克攻击突出部东侧德军第27 步兵军。在突出部西侧普尔卡耶夫中将的加里宁方面军第41集团军、第22集团军则攻向别雷的第41装甲军,这是苏军惯用的“钳形攻势”


苏联战略构想上来看,苏军企图突破第九集团军的防线并向纵深推进,然后拔除整个勒热夫突出部,主攻方向即是勒热夫一一色侨福卡,以及别雷地区,试图从德军侧翼进行突破然后向纵深推进,两军会师之后便完成包围勒热夫突出部的战役目的。


勒热夫一一瑟乔夫卡地区上,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克鲁格元帅给莫德尔派来了新的援兵,莫德尔将军可指挥6个装甲师与2个摩托化师来抗击苏军进攻,莫德尔把增援部队拆分成小股作战部队,分散到各个战线进行支援,并且围绕着河流和村庄的环形防御阵地通过建立多重纵深防御,成功阻挡住了东部地区,不服输的苏军又投入了战略预备队第5、第6坦克军350辆坦克,试图再次击破莫德尔的防线,经过三天激战,苏军损失惨重苏联军队已经无法承担更严重的损失了东部战线也进行了撤退。


别雷地区,克鲁格后来又给莫德尔派来了第12、第20和第19装甲师等部队。靠着大量的增援,终于迫使苏军转入防御。莫德尔抓住机会,在12月7日发起了反攻,第1装甲师和“大德意志”师一个团从北面,第19、20装甲师从南面,向苏军发动钳形攻势。3天以后,德军南北两路会师,苏军第41集团军包括所罗马金的第一机械化军有约4万人被包围了。最终苏军批准了撤退行动,德军彻底消除了西部的威胁。


此次战役苏军大约有10万人死亡,23.5万人负伤,1847辆坦克被摧毁,127架飞机被击坠,而德军的人数仅仅只有五万左右,苏军在战术性惨败,在战略上虽然拖住了德国战略预备队对斯大林格勒的增援,但是同时也拖住了己方部队,不过苏联的战略预备队远比德国人更多,从实际战果来说,除非德军主动放弃勒热夫,驰援斯大林格勒,否则结果几乎相同,苏军战略性胜利天王星行动和火星行动这对孪生兄弟,酿成了斯大林格勒的残酷和勒热夫的血腥。而这场战役也成为“战神”朱可夫元帅为数不多的失败战役代表之一。


战术失败战役代表

巴格拉季昂行动大体局势图图片来自搜狐

苏联巴格拉季昂行动

苏军在战前的反侦察以及欺骗德军的行动堪称完美,再加上莫德尔极限卖队友,苏军高达240万的兵力,在战略上达成了突然袭击的效果,根据罗科索夫斯基元帅计划,苏军对二个白俄罗斯阳台的围攻和包围,博布鲁伊斯克包围圈,维杰布斯克包围圈,这极大的损耗了德军的有生力量,莫德尔还是依靠传统的方法,依次建立纵深防御将增援部队拆分开来,逐个投入前线作战,此事苏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机械化军团的突击已经是炉火纯青,莫德尔元帅将德军拆分开来,使得兵力分散,造成被苏军逐个击破的局面,虽然听从莱因哈特的坦克伏击战术,让苏军损失大量的坦克部队,不过这并没有改变大局,苏军在巴格拉季昂行动中突进550至600公里,可以说是巴巴罗萨的翻版,只是这次角色对调了一下,最终的落幕之战,华沙反击战,也是在苏军突击力量耗尽之时,投入了最精锐的赫尔曼·戈林师以及党卫军部队进行了反扑,可见这个时候它的区域联防战术的僵化保守的缺点展现无遗,并且区域联防战术将兵力过于分散,如果防御纵深和宽度足够长,那么防御的效果将更加不理想,而且需要庞大的兵力,即使抵挡住了苏军,那么战略预备队能否达到反突击的效果?没了![2]


视频

二战中,莫德尔的区域联防战术和曼施坦因的弹性防御战术有何区别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