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千佛乡为地名,隶属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安岳县下辖乡。位于安岳县境西南部,距安岳县城区42公里。幅员面积40.82平方千米,辖17个行政村,151个村民小组,1个独立居民小组。全乡总人口11360人(2017)。乡人民政府驻龙佛街51号。全乡现有耕地面积1375.2公顷,其中水田589公顷 。千佛乡是典型的农业乡,以种、养殖业为主导产业。主要作物有水稻、小麦、油菜、玉米、红苕等,重点发展柠檬、脆皮李、薄壳核桃、枇杷、水蜜桃等名、特、优、新品种66.67公顷;养殖业以渔业、生猪、小家禽养殖为主。[1]
地理环境
千佛乡位于安岳县境西南部,距安岳县城区42公里。东与镇子镇为邻,南与周礼镇、拱桥乡接壤,西与华严镇相连,北与驯龙镇、建华乡为界。幅员面积40.82平方千米。境内地势较周边乡镇高,属川中丘陵地带中丘宽谷地貌,地势高,海拔480-520米;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年无霜期314天,年平均气温17.7℃,年总降雨量1025毫米。森林覆盖率65%,巩固退耕还林2000公顷,荒山造林33.33公顷 。[2]
建制沿革
千佛乡在清代为安岳县永康乡辖地。
1950年,属周礼乡人民政府。
1961年改人民公社,同年,安岳县设10区1镇71个公社,千佛公社属周礼区。
1984年,安岳县撤销千佛公社复置千佛乡,由周礼区代管。
1992年,安岳县撤区并乡,千佛乡由周礼区析撤。
1995年,安岳县建立周礼工作委员会。同年,复置千佛乡。
2001年,安岳县撤消周礼工作委员会,建立周礼管理委员会,千佛乡属之。
2003年,安岳县设10个片区管理委员会22个镇47个乡,其中周礼片区辖周礼镇、南薰乡(含原永峰乡)、千佛乡、拱桥乡、龙桥乡。
2005年,安岳县撤消周礼管理委员会,置周礼镇,千佛乡自周礼片区析出置县直辖乡。
行政区划
千佛乡现辖龙铁村、八井村、桥亭村、香樟村、枣子村、洪庙村、文章村、花桥村、瓦屋村、空洞村、上游村、庙坡村、杨里村、水果村、葛湾村、开田村、糖房村 共辖17个行政村,151个村民小组,1个独立居民小组。乡人民政府驻龙佛街51号。[3]
交通建设
千佛乡交通较为便利,玉千路(玉清-千佛乡)境内公路7公里,千驯路(千佛乡-驯龙镇)境内4.3公里,千拱路(千佛乡-拱桥乡)境内1.6公里。村村通水泥公路总里程达56公里。
近年乡村公路建设有重大历史性突破,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建成了两条通乡玉千与千拱水泥路和五条村级主干道,硬化了22.1公里,尽快打通千佛-驯龙、千佛-建华、千佛-华严断头路,充分发挥交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和支撑作用。现基本完成了以玉千路、千拱路"两横"为主线、千驯路、千香路、千开路"三纵"为骨干的"两横三纵"交通网络,便捷快速的大交通大动脉任务,为乡域经济和科学统筹发展铺平了道路,拓展了平台,实现了乡内最远村社到场镇20分钟快车道建设目标。
绿化突破
生态绿林工程成绩突出,巩固好瓦屋村、杨里村、庙坡村等11个村为重点的2000亩退耕还林工程,以及1200亩天然林保护工程,大力支持业主开发,落实好粮食补助政策,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实现为民惠民、绿色生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一体的新型综合开发。
水利工程
充分利用乡内6座水库、130口堰塘、17条河流的良好优势,突出整合以空洞村、龙铁村为主的恢复囤水田和发展休稻养鱼2000亩的有利资源,依靠招商引资、业主成功开发,形成旅游娱乐、观光休闲、立体农业为一体的特色产业经济。[4]
经济状况
千佛乡2014年实现生产总值22423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13360万元;第二产业实现3553万元,其中工业实现690万元;第三产业实现5510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9438元。
全乡是典型的农业乡,以种、养殖业为主导产业。主要作物有水稻、小麦、油菜、玉米、红苕等,重点发展柠檬、脆皮李、薄壳核桃、枇杷、水蜜桃等名、特、优、新品种66.67公顷;养殖业以渔业、生猪、小家禽养殖为主。
场镇街道路面硬化1500平方米,长坊碑至警务区水沟整修1000平方米,街道绿化建设植树120余株,新安装路灯80盏,场镇居民安装天然气300余户。通讯基础设施移动电话普及率70%;无线通讯网络覆盖率100%;广播转播站1个;广播网络覆盖率100%;闭路电视4000户;邮电所1个,通邮覆盖率100%。小型水库6座,蓄水量475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202公顷,山坪塘157口,石河堰17处,电灌站3处。场镇及附近4个村通自来水,供应正常。[5]
社会事业
千佛乡有公立学校2所,初中教学班6个,学生364人,教师29人;小学教学班26个,学生837人,教师47人;私立民办幼儿园14所,幼儿学生420人,教师1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0%。
卫生院1所,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年均门诊1.61万人次,年均住院1809人次,村级医务站17个,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2.29万人,参保率99%。
敬老院1处,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收容孤寡老人60人。
全乡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5744人,参保率99%;落实农村低保户925人,兑现农村低保金94.4万元,做到应保尽保;按时足额发放优抚金121.4万元,救灾救济款10万元,"五保"供养金102万元。
全年全乡农户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落实粮食直补、各类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累计247.7万元,退耕还林补贴、公益林补贴23万元。[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