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拉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半拉瓢又名白薇,拉丁文名:(Cynanchum atratum Bunge.)。
萝藦科、鹅绒藤属直立多年生草本,根须状,有香气。
叶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顶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圆形,
两面均被有白色绒毛,特别以叶背及脉上为密;伞形状聚伞花序,无总花梗,
生在茎的四周,花深紫色,花萼外面有绒毛,花冠辐状,外面有短柔毛,
并具缘毛;裂片盾状,圆形,与合蕊柱等长,花药顶端具1圆形的膜片;
长圆状膨胀;柱头扁平。蓇葖单生,向端部渐尖,基部钝形,中间膨大,
种子扁平;种毛白色,花期4-8月,果期6-8月。根及部分根茎供药用,
有除虚烦、清热散肿、生肌止痛之效,可治产后虚烦呕逆,
小便淋沥,肾炎,尿路感染,水肿,支气管炎和风湿性腰腿痛等。
基本信息
中文名:白薇[1]
分布区域:东亚
别 称:白龙须,白马薇,白马尾,白幕,半拉瓢,翅果白薇,春草,大白薇
门:被子植物门
界:植物界
族:马利筋族
目:百合目
科:萝摩科
拉丁学名:Cynanchum atratum Bunge
纲:单子叶植物纲
属:白前属
扩展阅读
本草纲目-白薇更多
“释名”薇草(《别录》)、白幕(《别录》)、春草(《别录》)、 (音尾)、骨美。时珍 曰∶
薇,细也。其根细而白也。按∶《尔雅》∶ ,春草也。
薇、 音相近,则白薇又 音之 转也。《别录》以 为莽草之名,误矣。
“集解”《别录》曰∶白薇生平原川谷。三月三日采根阴干。
弘景曰∶近道处处有之。
颂曰∶今陕西诸郡及舒、滁、润、辽州亦有之。
茎叶俱青,颇类柳叶。六、七月开红花, 八月结实。其根黄白色,类牛膝而短小,今人八月采之。
形态特征
直立多年生草本,高达50厘米;根须状,有香气。
叶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5-8厘米, 宽3-4厘米,顶端渐尖或急尖,
基部圆形,两面均被有白色绒毛,特别以叶背及脉上为密;
侧脉6-7对。伞形状聚伞花序,无总花梗,生在茎的四周,
着花8-10朵;花深紫色,直径约10毫米;花萼外面有绒毛,
内面基部有小腺体5个;花冠辐状,外面有短柔毛,并具缘毛;
副花冠5裂,裂片盾状,圆形,与合蕊柱等长,花药顶端具1圆形的膜片;
花粉块每室1个,下垂,长圆状膨胀;柱头扁平。蓇葖单生,
向端部渐尖,基部钝形,中间膨大,长9厘米,直径5-10毫米;
种子扁平;种毛白色,长约3厘米。花期4-8月,果期6-8月。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根及部分根茎供药用,有除虚烦、清热散肿、生肌止痛之效,可治产后虚烦呕逆,
小便淋沥,肾炎,尿路感染,水肿,支气管炎和风湿性腰腿痛等。
性味:苦咸,寒。
①《本经》:味苦,平。
②《别录》:咸,大寒,无毒。
③《本草汇言》:味苦咸,气温,无毒。
④《本草备要》:苦咸,寒。
归经:入肺、胃、肾经。
①《纲目》:阳明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肾二经。
③《本草新编》:入心、脾二经。 [2]
参考来源
- ↑ 白薇的功效与作用_,中药材天地网
- ↑ 《本草新编》 - 中医书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