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華北軍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華北軍區為解放戰爭時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大軍區之一,領導和指揮華北地區所屬的人民武裝力量。1948年5月20日,為適應解放戰爭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的需要,晉察冀軍區與晉冀魯豫軍區合併組成華北軍區[1]。1955年2月11日,華北軍區改稱北京軍區[2]

誕生過程

解放戰爭時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下設有東北軍區、華北軍區、華東軍區中南軍區西南軍區西北軍區這六大軍區。華北軍區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六大軍區之一,是華北地區的最高軍事領導機關。由原晉察冀軍區和晉冀魯豫軍區一部組建而成,領導和指揮華北地區所屬的人民武裝力量。

1948年5月21日,根據中共中央5月9日的決定,為適應解放戰爭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的需要,晉察冀軍區與晉冀魯豫軍區合併組成華北軍區。

黨中央作出建立華北局、華北軍區的決定後,華北局、華北軍區的成立進入正式籌備階段。當時聶榮臻司令員正在阜平城南莊負責毛澤東主席的安全保衛問題,不能立即趕往平山參與華北局、華北軍區的籌建問題,用電報和電話聯繫,要求晉察冀 解放區的幹部積極配合籌建工作。華北局和華北軍區的前期籌建工作主要由劉少奇和薄一波負責。薄一波生前回憶,「毛主席、黨中央要少奇負責這項工作,並要求同時籌辦面向全黨全軍全國的黨校、軍校和黨報。少奇同志為此召集了一系列會議,從政治、組織、經濟等各方面作了大量艱巨的工作。」在籌備期間,薄一波和原晉冀魯豫邊區政府滕代遠楊秀峰黃敬等已先後從邯鄲武安一帶移居平山,當時薄一波進住王子村,其他同志和機關工作人員住煙堡、孟嶺、王子、七畝、 高村、寺莊、里莊、孟堡、東冶和冶河西的范西冶、楊西冶等村。在煙堡尖尖山下,工作人員蓋起了80多間平房,作為日後華北局、華北軍區司令部辦公使用。

籌建中,聶榮臻任司令員,薄一波任政治委員,徐向前任第一副司令員[3]滕代遠任第二副司令員,蕭克任第三副司令員, 趙爾陸任參謀長(後唐延傑),羅瑞卿任政治部主任,王世英任副參謀長,蔡樹藩任政治部副主任(後張南生張致祥)。所屬野戰部隊(即華北野戰軍)編為2個兵團:第1兵團由晉冀魯豫軍區部隊組成,徐向前兼任司令員和政治委員,轄第8、第13、第14縱隊;第2兵團由晉察冀野戰軍組成,楊得志任司令員,羅瑞卿任第一政治委員,楊成武任第二政治委員,轄第2、第3、第4、第6縱隊。軍區 直轄第1、第7縱隊和炮兵第1、第2旅及 華北軍政大學、冀中軍區( 孫毅任司令員,林鐵任政治委員)、北嶽軍區(唐延傑任司令員, 趙振聲任政治委員)、冀魯豫軍區(趙健民任司令員,潘復生任政治委員)、太行軍區(魯瑞林任司令員, 賴若愚任政治委員)、冀南軍區( 徐深吉任司令員, 王從吾任政治委員)、太岳軍區( 劉忠任司令員,王鶴峰任政治委員)。全區部隊42萬餘人,民兵110萬餘人。兩大軍區合併時,第1兵團剛結束3月份發起的臨汾戰役,隨後於6~7月又進行晉中戰役,解放了臨汾城和晉中廣大地區,共殲滅國民黨軍12萬餘人。在此期間,第2兵團執行中央軍委賦予的從戰略上牽制華北國民黨軍的任務,以主力出擊冀熱察,一部出擊保(定)北,共殲滅國民黨軍3萬餘人,有力地配合了東北野戰軍的作戰。

發展歷史

抗日戰爭時期

晉察冀軍區建立於抗日戰爭初期,到1945年9月,轄冀晉、冀察、冀中、冀熱遼4個軍區及冀晉、冀察、冀中各2個縱隊和熱遼縱隊、冀東縱隊等8個縱隊,共32萬餘人。11月,根據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的戰略部署,為粉碎國民黨軍的進犯,保衛人民勝利果實,晉察冀軍區將8個縱隊和調歸軍區建制的晉冀魯豫軍區第1縱隊,編成2個野戰軍和1個教導旅。第一野戰軍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聶榮臻兼任司令員和政治委員,轄3個縱隊;第二野戰軍由軍區副司令員蕭克兼任司令員,軍區副政治委員羅瑞卿兼任政治委員,轄6個縱隊。第一野戰軍在張家口以西地區,與晉綏軍區部隊共同作戰,取得了平綏路戰役的勝利;第二野戰軍在張家口以東地區,抗擊了向承德進犯之國民黨軍,保衛了冀熱遼解放區。12月,第一野戰軍指揮機構撤銷,第二野戰軍指揮機構合併於冀熱遼軍區機關,野戰部隊歸晉察冀軍區直接指揮。

國共停戰時期

1946年1月10日, 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簽訂了停戰協議並分別下達停戰令。3月,晉察冀軍區9個野戰縱隊縮編為4個縱隊:晉冀魯豫軍區第1縱隊仍為第1縱隊,晉察冀軍區野戰部隊編為第2、第3、第4縱隊;同時,充實了地方軍,除原有4個軍區外,新建熱遼軍區,每個軍區各增編2個旅;軍區教導旅改編為張家口衛戍司令部。在停戰令下達後,軍區部隊多次擊退進犯解放區的國民黨軍。

解放戰爭時期

1946年6月26日,國民黨軍發動全面內戰。遵照中共中央軍委的指示,為保衛華北戰略基地,抗擊國民黨軍的進攻,於6月恢復晉察冀野戰軍指揮機構,蕭克任司令員,羅瑞卿任政治委員,轄第1、 第2、 第3、第4縱隊。在國民黨軍東西夾擊張家口的形勢下,從7月31日至10月20日,與晉綏軍區部隊共同進行了大同、集寧戰役及張家口保衛戰。10月下旬,中共晉察冀中央局在河北淶源召開會議,認真總結張家口失守前後的作戰經驗,確定必須堅持運動戰和殲滅戰的方針,力求主動作戰,並在部隊中廣泛開展殺敵立功運動。隨後取得了易滿戰役的勝利。12月,晉察冀軍區經請示中共中央軍委同意,撤銷了野戰軍指揮機構,第1縱隊奉命調回晉冀魯豫軍區。所屬軍區除冀晉、冀中、冀東(原屬冀熱遼軍區)不變外,冀察軍區與張家口衛戍區合編為察哈爾軍區;熱河、熱遼(原均屬冀熱遼軍區)軍區分別改編為冀熱察、冀熱遼軍區。1947年3月,中共晉察冀中央局在河北省安國縣召開擴大會議,進一步明確了力爭主動,擺脫被動,集中兵力,打殲滅戰的方針,並作出了加強軍內和軍民團結、整頓紀律及進行土地改革教育的決定。4月20日,冀察熱遼軍區及所屬部隊共8萬餘人劃歸東北民主聯軍建制。4~6月,軍區部隊連續取得了正太戰役、青滄戰役的勝利,使國民黨軍在華北的戰略要點石家莊更加孤立。

1947年6月,根據中共中央軍委指示,重新組建晉察冀野戰軍指揮機構,楊得志任司令員,羅瑞卿任第一政治委員,楊成武任第二政治委員,轄第2、第3、第4縱隊和炮兵旅。10月,取得了清風店戰役的勝利。11月,解放了石家莊,使晉察冀與晉冀魯豫兩大戰略區完全連成一片,開創了奪取大城市的先例。12月,新建第6縱隊,隸屬晉察冀野戰軍建制;新建第1縱隊,隸屬北嶽軍區(由冀晉與察哈爾軍區合併組成);新建第7縱隊,隸屬冀中軍區。

1948年5月20日,根據中共中央1948年5月9日的決定,晉察冀軍區與晉冀魯豫軍區一部合併組成華北軍區,聶榮臻任司令員,薄一波任政治 委員,徐向前任第一副司令員,滕代遠任第二副司令員,蕭克任第三副司令員,趙爾陸任參謀長,羅瑞卿任政治部主任。軍區野戰部隊編為2個兵團:第1兵團由晉冀魯豫軍區部隊組成,徐向前兼任司令員和政治委員,轄第8、第13、第14縱隊;第2兵團由晉察冀野戰軍組成,楊得志任司令員,羅瑞卿任第一政治委員,楊成武任第二政治委員,轄第2、第3、第4、第6縱隊。軍區直轄第1、第7縱隊和炮兵第1、第2旅。另轄冀中、北嶽、冀魯豫、太行、冀南、太岳6個軍區。全區部隊發展到42萬餘人,民兵110萬餘人。3~7月,為配合東北野戰軍作戰,發動了察南綏東戰役和出擊冀熱察戰役;為配合西北野戰軍作戰,在南線進行了臨汾、晉中戰役。

1948年7~8月,奉命將野戰部隊調整為3個兵團:第1兵團仍由徐向前兼任司令員和政治委員,轄第8、第13縱隊及第15縱隊(由太岳軍區部隊新組建):第2兵團仍由楊得志任司令員,羅瑞卿任政治委員,轄第3、第4縱隊及由第2縱隊第4旅等部組建之新第8縱隊;新建第3兵團,楊成武任司令員,李井泉任政治委員,轄第1、第2、第6縱隊。第7、第14縱隊歸軍區直轄。除原有6個軍區外,增建晉中軍區。9~10月,在中共中央軍委統一指揮下,為配合東北野戰軍進行遼瀋戰役,華北軍區集中野戰軍和地方軍進行了察綏戰役太原戰役。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華北軍區野戰軍主力及地方武裝一部會同東北野戰軍聯合舉行平津戰役,共殲國民黨軍52萬餘人。

1949年2月,遵照中共中央軍委1948年11月1日關於統一全軍編制序列部隊番號的決定,軍區部隊實行了統一整編。 第1、第2、第3兵團按原建制依次改稱為第18、第19、第20兵團,直屬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第8、第13、第15、第3、 第4、 新第8、第1、第2、第6、第14縱隊,依次改稱第60、第61、第62、第63、第64、第65、第66、第67、第68、第70軍[4]。3~8月, 西北軍區所屬綏蒙、晉綏軍區先後劃歸華北軍區建制,並陸續建立了平津衛戍區(華北軍區兼)、天津 警備區(第20兵團兼)及察哈爾、綏遠、河北、平原、山西五個省軍區。4月,根據中共中央軍委的決定,第18、第19兵團調歸 第一野戰軍建制。9月,綏遠國民黨軍宣布起義,翌年12月,該部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3兵團,董其武任司令員,高克林任政治委員,隸屬華北軍區建制。

貢獻

在人民解放戰爭的隆隆炮火聲中, 中共中央華北局、華北軍區承擔着保衛黨中央、組織生產、培養幹部、管理城市、支援前線的重要任務。中共中央對華北局、華北軍區十分重視,劉少奇任華北局第一書記,薄一波任第二書記。聶榮臻任華北軍區司令員、薄一波任華北軍區政委。在華北局的領導下,華北人民政府成立並卓有成效地開展工作,華北人民政府成為新中國的雛形[5]

發展成功

華北局組織、培訓了1.7萬名幹部南下,接管新解放區。創建華北軍政大學,培養大批軍事政治管理人才。華北軍區牽制傅作義部隊,配合遼瀋戰役;出兵綏遠;粉碎傅作義部隊偷襲石家莊;發起平津戰役……華北局、華北軍區在特定的環境下發揮了突出作用,演出了一幕幕精彩紛呈、波瀾壯闊的歷史活劇,加速了解放戰爭的進程,迎來了共和國的黎明。可以說,它們為共和國的建立作出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華北軍區部隊認真貫徹執行中國共產黨的戰略方針和各項政策,在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下,在兄弟部隊的協同和配合下,共計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101.3萬餘人,解放了華北全境,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在戰爭中,華北軍區指戰員犧牲4.1萬餘人,負傷19.8萬餘人,湧現出「臨汾旅」等光榮集體和李來龍等一批英雄模範人物。

視頻

華北軍區相關視頻

華北軍區烈士陵園 民族脊樑樹豐碑 不顧身命為信仰
東方:為了國慶閱兵的安全,華北軍區首長們做足了工作

參考文獻

  1. 揭秘:七大軍區機構設置 發展演變始末,中國網,2010-05-13
  2. 第一次設立大軍區:1948年劃設五大軍區,中國軍網,梅世雄 楊祖榮,2017-12-21
  3. 從此再無大軍區:回望建國後消失的軍區,中國新聞網,2016-02-01
  4. 華北野戰軍各縱隊兵力資料大全,新浪網,夢幻一水,2018-06-04  
  5. 中央人民政府的雛形:華北人民政府的誕生,中國新聞網,2011-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