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南庄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台东厅台东郡卑南庄于昭和十二年(1937年)成立,原为台东支厅卑南区,辖区包括今台东县卑南乡东半部、台东市西半部与太麻里乡美和村。昭和十九年(1944年)12月1日卑南庄裁撤并入台东街(府令326号),为台湾总督府最后一次行政区调整。位置在现在台东县卑南乡及台东市一部。
地名由来
卑南地名源自卑南语Puma,其意为“尊称”,是为纪念一百八十多年前卑南族大头目“鼻那来”(Pinara)。传说中鼻那来聪明盖世,有汉人血统,除了建立部落典章与纳税制度,又控制附近各大族,发展迅速统治台东纵谷,使卑南成为近代奇。荷兰人称之为“卑妈拉”(Pimala),汉人则简称为“卑南”,沿用迄今。
另外根据族中耆老的说法,当卑南社的会所增到六所时,长老们认为过多的会所易生事端,决定不再增加,其后产生的家族都合并在六个组统中,以整合全族的防御力量,此行为在卑南语中称为Punuyuma(集中、团结之意),自此Puyuma成为卑南族之族名。
开发史
卑南乡旧称“埤南”,在清初时期严禁汉人进入,可是禁者自禁,为求生计而移垦后山者仍大有人在。至咸丰年间,冒险至此拓垦的汉人愈来愈多,与原住民杂居混处不免发生争端,所以光绪元年就设置了卑南厅(西元1875年),光绪十三年(西元1887年)改厅为直隶州。中日马关条约日本割据台湾后,更名为卑南庄役场。至民国三十四年抗战胜利,实施地方自治后改为卑南乡。当时有23村,是全省面积幅员最大、村落最多的乡镇,但于民国63年为因应当时之台东镇升格为县辖市,而将本乡精华区:卑南、南王、知本、建和、富岗等10村的行政区域划归台东市,除了人口与面积锐减,乡治迁移到太平村之外,也形成“卑南”不在卑南乡奇特现象 。现有宾朗、美农、初鹿、明峰、嘉丰、太平、泰安、利嘉、东兴、温泉、 富源、利吉、富山13村。
行政区划
原属南乡之卑南社、吕家社、槟榔树格社、北丝阄社、知本社、美和村。
大正九年(1920年)台东支厅卑南区成立,辖区内分为卑南、吕家、槟榔树格、北丝阄、知本、美和村等六个大字。
昭和十二年(1937年)台东郡卑南庄成立,辖域内分为卑南、利家、日奈敷、初鹿、知本、美和等六个大字。
- 卑南大字下有卑南、岩湾、白井等小字
- 利家大字下有吕家、阿里摆、太巴六九等小字
- 初鹿大字下有北丝阄、班鸠等小字
- 知本大字下有知本、射马干等小字
设施
神社
- 北丝阄社(1930年2月12日镇座)
- 吕家祠(1930年2月13日镇座)[1]:335
- 卑南祠(1930年2月12日镇座)[1]:334
- 射马干祠(1930年2月11日镇座)
- 知本祠(1930年2月11日镇座)[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