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京·東京(陳民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南京·東京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南京·東京》中國當代作家陳民生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南京·東京

——讀鄒雷新書《南京·東京》

前些日子收到作家鄒雷先生簽名贈書,我一看書的設計十分别致,在封面中間一位白衫黑褲的中年男子,手握如椽之筆,在一張巨大的白紙上,全神貫注地揮毫,一招一式一氣呵成。難道揮毫之人,就是書中主人翁?正如書名中的「東京」元素,書扉右上方有盛開的櫻花,那櫻花是日本國樹。這是一部敘述在南京與東京發生的故事。

封面是書的「臉面」,書名是書「眼睛」。我雙手捧着此書有一種翻閱欲望。書中有當代書畫大家陳大羽先生在揮毫,有日本書法家手島右卿書法作品《崩壞》,有主人翁劉洪友血氣方剛的照片。

筆者不懂書法,但曾在一本書上看到過這樣一段話:書法是最能承載中國的傳統文化的,一個字的「執、使、轉、用」說的就是用筆的輕重深淺、左右逢源、點畫呼應、揖讓向背,這不就是我們古典智慧和理念的再現?一個點和一條線,能顯出書者的情緒,而幾條線和點的組合則能流露出書的思想及人格。

該書作者鄒雷先生不惜筆墨,向讀者敘述了南京本土一位從少年立志,有理想、有目標的追夢者:劉洪友,開始僅僅是涉外賓館一位服務工作人員。他喜歡這個單調、枯燥的工作,上班可以有西裝穿,可以打領帶,可以穿皮鞋,時間充裕,甚至可以利用工作之便,結緣國內外的書法大家。有一次劉洪友見到國畫大師劉海粟作畫,劉老端着一碗墨汁,直接往紙上潑,然後用筆墨在一汪墨上龍蛇飛舞,一會兒從紙上出現山形狀,再幾筆樹也出現了,這不就是舉世聞名的黃山迎客松樹嗎?在一旁觀看的劉洪友一下子驚呆了,心中敬仰這位作畫大師劉老。他堅信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道理。畫界名家陳大羽曾經對他說:「要紮實地學習古人,學紮實後再創新,漸漸地形成自己的風格。你剛才看到劉老的潑墨就是最好的例證。」

俗話說:藝多不壓身,荒年餓不死手藝人。在鑽研書法的同時,劉洪友也潛心學習篆刻技藝。他虛心向陳大羽學習篆刻技巧。陳大羽曾對他說,一枚好的印章刻制,從構思、動刀、制刻好印章,最後補刀,這是一個完整的過程。劉洪友拿自己隸書習作請陳大羽指點,陳大師看了他的作品,發現技藝不到家,便親自給他做示範,講解其中原理,從而使他掌握了篆刻技藝。

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的。記得有一次書法大家們都應邀到賓館參加活動,當活動臨結束時,有心之人劉洪友鼓起勇氣把自己楷書、行書作品展示在書法名家武中奇面前,請武老指點評判。武老是書法大家,又是老前輩,他認真審視劉洪友好久才開口講出兩個字。當時劉洪友心裡七上八下,不知什麼字,武老講的兩字在紙上用筆寫出:「新苗」。劉洪友見到兩個字從內心感激前輩對他的鼓勵與認可。他就這樣虛心努力學習,利用一切機會接觸書法名家,這對他今後到日本研修書法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作家鄒雷通過大量採集詳實史料,力求敘述的可靠真實。他在書中寫道,1987年,日本名古屋市和南京市結成友好城市,兩國之間的書法交流也頻繁起來。作為書法愛好者劉洪友,他所在的工作單位是雙門樓賓館,他是近水樓台先得月。那個時候,中外書法家交流,都下榻涉外賓館。他有機會觀賞到中外書法家交流期間揮毫,尤其對日本書法也有一定了解。一場在日本書展,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他見到日本書法家手島石卿的這幅《海》作品,深深地被吸引住了,其中另外一幅《崩壞》更使他震撼了。為此,他產生了去日本研修書法的想法。

在那個時候,出國有人擔保,有人介紹就可以了。他求助了林散之、陳大羽等書法大家,為他去日本寫了推薦信。剛到日本,他居無定所,工作無落實。日本友人就為他介紹刻制印章業務。時間就是效率,效率就是金錢。當地街道一個大訂單,一百零八個章,他太興奮了。從設計到刻制,他精益求精,一鼓作氣用了兩天一夜,按質按量完成任務。並且及時把「貨」都寄到對方手中,對方見到「貨」,一邊欣賞他高超的筆法水平,一邊讚嘆他驚人的速度。對方當即為他寄來八十七萬日元酬勞金。按照國內處級幹部工資,要七年才能掙到這麼多錢,可他卻用自己一技之長,在短短時間就掙到這麼多錢。事實證明:人立足於社會,就要有真本事。要有自己吃飯看家本領才行。

劉洪友在賺得第一桶金後,便開始在日本招生,講中國傳統書法藝術。以及練書法種種好處,尤其可以延年益壽,他例舉中日書法家都長壽。為了開展中日書法交流,他萌發成立「中國書道研究會」的想法,並付諸行動。經相關部門審批,「中國書道研究會」於1990年5月初正式掛牌成立。中國書法與日本書法同祖同宗,一脈相承,容易交流。在劉洪友的努力下,1992年3月中國書法院在日本正式成立。劉洪友是中國人,在日本一邊忙教學,一邊為中日文化交流奔忙。為了便於中日兩國交流,他又成立了中日文化交流促進會,並策劃下在南京舉辦了「世界盃青少年書法展」。日本書道界六十餘人參加了文化交流,參賽作品共兩萬五千餘幅。四十多年間,由他組織的各類文化活動中,參與中日書法家多達四千人次。櫻花是日本國花,2008年,在劉洪友的多方協調下,南京櫻花園對外開園。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樹題寫了「南京和平友好櫻花園」匾額。時任日本首相麻生太郎發來賀電,希望日中友誼如和平友好櫻花園裡盛開的櫻花一樣,永駐兩國人民的心間。

鄒雷先生的新著《南京·東京》通過飽蘸激情的傳神筆墨,向讀者展示了主人翁劉洪友成功從一位書法愛好者,最終成為中日書法文化交流的使者。因此,《南京·東京》可謂是一部勵志傳奇。尤其適合廣大青少年閱讀,有啟迪、示範意義。此書也有許多事例,反映中日兩國以筆墨之緣,交流架起中日友好的橋樑。書中也有許多感人細節,讓讀者有如身臨其境。

《南京·東京》是一部紀實文學作品,讀者閱讀不枯燥,有助於大家從書中一窺中國傳統書法與日本書法的獨特精髓,從中領略到集趣味、知識於一體的東方書法博大精深的藝術魅力。尤其在一邊閱讀文字同時,也可欣賞到書中所展示的中日兩國書法家的藝術珍品。

筆 墨 之 緣

——讀鄒雷新書《南京·東京》

前些日子收到作家鄒雷先生簽名贈書,我一看書的設計十分别致,在封面中間一位白衫黑褲的中年男子,手握如椽之筆,在一張巨大的白紙上,全神貫注地揮毫,一招一式一氣呵成。難道揮毫之人,就是書中主人翁?正如書名中的「東京」元素,書扉右上方有盛開的櫻花,那櫻花是日本國樹。這是一部敘述在南京與東京發生的故事。

封面是書的「臉面」,書名是書「眼睛」。我雙手捧着此書有一種翻閱欲望。書中有當代書畫大家陳大羽先生在揮毫,有日本書法家手島右卿書法作品《崩壞》,有主人翁劉洪友血氣方剛的照片。

筆者不懂書法,但曾在一本書上看到過這樣一段話:書法是最能承載中國的傳統文化的,一個字的「執、使、轉、用」說的就是用筆的輕重深淺、左右逢源、點畫呼應、揖讓向背,這不就是我們古典智慧和理念的再現?一個點和一條線,能顯出書者的情緒,而幾條線和點的組合則能流露出書的思想及人格。

該書作者鄒雷先生不惜筆墨,向讀者敘述了南京本土一位從少年立志,有理想、有目標的追夢者:劉洪友,開始僅僅是涉外賓館一位服務工作人員。他喜歡這個單調、枯燥的工作,上班可以有西裝穿,可以打領帶,可以穿皮鞋,時間充裕,甚至可以利用工作之便,結緣國內外的書法大家。有一次劉洪友見到國畫大師劉海粟作畫,劉老端着一碗墨汁,直接往紙上潑,然後用筆墨在一汪墨上龍蛇飛舞,一會兒從紙上出現山形狀,再幾筆樹也出現了,這不就是舉世聞名的黃山迎客松樹嗎?在一旁觀看的劉洪友一下子驚呆了,心中敬仰這位作畫大師劉老。他堅信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道理。畫界名家陳大羽曾經對他說:「要紮實地學習古人,學紮實後再創新,漸漸地形成自己的風格。你剛才看到劉老的潑墨就是最好的例證。」

俗話說:藝多不壓身,荒年餓不死手藝人。在鑽研書法的同時,劉洪友也潛心學習篆刻技藝。他虛心向陳大羽學習篆刻技巧。陳大羽曾對他說,一枚好的印章刻制,從構思、動刀、制刻好印章,最後補刀,這是一個完整的過程。劉洪友拿自己隸書習作請陳大羽指點,陳大師看了他的作品,發現技藝不到家,便親自給他做示範,講解其中原理,從而使他掌握了篆刻技藝。

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的。記得有一次書法大家們都應邀到賓館參加活動,當活動臨結束時,有心之人劉洪友鼓起勇氣把自己楷書、行書作品展示在書法名家武中奇面前,請武老指點評判。武老是書法大家,又是老前輩,他認真審視劉洪友好久才開口講出兩個字。當時劉洪友心裡七上八下,不知什麼字,武老講的兩字在紙上用筆寫出:「新苗」。劉洪友見到兩個字從內心感激前輩對他的鼓勵與認可。他就這樣虛心努力學習,利用一切機會接觸書法名家,這對他今後到日本研修書法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作家鄒雷通過大量採集詳實史料,力求敘述的可靠真實。他在書中寫道,1987年,日本名古屋市和南京市結成友好城市,兩國之間的書法交流也頻繁起來。作為書法愛好者劉洪友,他所在的工作單位是雙門樓賓館,他是近水樓台先得月。那個時候,中外書法家交流,都下榻涉外賓館。他有機會觀賞到中外書法家交流期間揮毫,尤其對日本書法也有一定了解。一場在日本書展,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他見到日本書法家手島石卿的這幅《海》作品,深深地被吸引住了,其中另外一幅《崩壞》更使他震撼了。為此,他產生了去日本研修書法的想法。

在那個時候,出國有人擔保,有人介紹就可以了。他求助了林散之、陳大羽等書法大家,為他去日本寫了推薦信。剛到日本,他居無定所,工作無落實。日本友人就為他介紹刻制印章業務。時間就是效率,效率就是金錢。當地街道一個大訂單,一百零八個章,他太興奮了。從設計到刻制,他精益求精,一鼓作氣用了兩天一夜,按質按量完成任務。並且及時把「貨」都寄到對方手中,對方見到「貨」,一邊欣賞他高超的筆法水平,一邊讚嘆他驚人的速度。對方當即為他寄來八十七萬日元酬勞金。按照國內處級幹部工資,要七年才能掙到這麼多錢,可他卻用自己一技之長,在短短時間就掙到這麼多錢。事實證明:人立足於社會,就要有真本事。要有自己吃飯看家本領才行。

劉洪友在賺得第一桶金後,便開始在日本招生,講中國傳統書法藝術。以及練書法種種好處,尤其可以延年益壽,他例舉中日書法家都長壽。為了開展中日書法交流,他萌發成立「中國書道研究會」的想法,並付諸行動。經相關部門審批,「中國書道研究會」於1990年5月初正式掛牌成立。中國書法與日本書法同祖同宗,一脈相承,容易交流。在劉洪友的努力下,1992年3月中國書法院在日本正式成立。劉洪友是中國人,在日本一邊忙教學,一邊為中日文化交流奔忙。為了便於中日兩國交流,他又成立了中日文化交流促進會,並策劃下在南京舉辦了「世界盃青少年書法展」。日本書道界六十餘人參加了文化交流,參賽作品共兩萬五千餘幅。四十多年間,由他組織的各類文化活動中,參與中日書法家多達四千人次。櫻花是日本國花,2008年,在劉洪友的多方協調下,南京櫻花園對外開園。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樹題寫了「南京和平友好櫻花園」匾額。時任日本首相麻生太郎發來賀電,希望日中友誼如和平友好櫻花園裡盛開的櫻花一樣,永駐兩國人民的心間。

鄒雷先生的新著《南京·東京》通過飽蘸激情的傳神筆墨,向讀者展示了主人翁劉洪友成功從一位書法愛好者,最終成為中日書法文化交流的使者。因此,《南京·東京》可謂是一部勵志傳奇。尤其適合廣大青少年閱讀,有啟迪、示範意義。此書也有許多事例,反映中日兩國以筆墨之緣,交流架起中日友好的橋樑。書中也有許多感人細節,讓讀者有如身臨其境。

《南京·東京》是一部紀實文學作品,讀者閱讀不枯燥,有助於大家從書中一窺中國傳統書法與日本書法的獨特精髓,從中領略到集趣味、知識於一體的東方書法博大精深的藝術魅力。尤其在一邊閱讀文字同時,也可欣賞到書中所展示的中日兩國書法家的藝術珍品。[1]

作者簡介

陳民生,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供職於南京市江北人民醫院。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