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嶺黃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南嶺黃檀 |
南嶺黃檀,喬木,高6-15米;樹皮灰黑色,粗糙,有縱裂紋。羽狀複葉長10-15厘米;葉軸和葉柄被短柔毛;托葉披針形;小葉6-7對,皮紙質,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圓錐花序腋生,疏散;總花梗、分枝和花序軸疏被黃褐色短柔毛或近無毛;基生小苞片卵狀披針形,副萼狀小苞片披針形,均早落;花冠白色,各瓣均柄,旗瓣圓形;雄蕊10;子房具柄,密被短柔毛。莢果舌狀或長圓形,兩端漸狹,通常有種子1粒,稀2-3粒,果瓣對種子部分有明顯網紋。花期6月。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南嶺黃檀
亞目: 薔薇亞目
門: 被子植物門
界: 植物界
族: 黃檀族
目: 薔薇目
科: 豆科
拉丁學名: Dalbergia balansae
綱: 雙子葉植物綱
亞科: 蝶形花亞科
亞綱: 原始花被亞綱
屬: 黃檀屬
植物簡介
南嶺黃檀(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南嶺檀(海南植物志),水相思(廣州),黃類樹(海南),茶丫藤 圖版31: 10-18 Dalbergia balansae Prain in Journ. As. Soc. Beng. 70 (2): 54. 1901, et in Ann. Bot. Gard. Calc. 10: 90. f. 72. 1904; Gagnep. in Lecomte, Fl. Gen. Indo-Chine 2: 487. 1916; 中國主要植物圖說 . 豆科577.圖562. 1955; 海南植物志2: 290. 1965.--D. lanceolaria auct. non Linn. f.: Hemsl. in Journ. Linn. Soc. Bot. 23: 193. 1887.
形態特徵
羽狀複葉長10-15厘米;葉軸和葉柄被短柔毛;托葉披針形;小葉6-7對,皮紙質,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2-3(-4)厘米,寬約2厘米,先端圓形,有時近截形,常微缺,基部闊楔形或圓形,初時略被黃褐色短柔毛,後變無毛。圓錐花序腋生,疏散,長5-10厘米,徑約5厘米,中部以上具短分枝;總花梗、分枝和花序軸疏被黃褐色短柔毛或近無毛;基生小苞片卵狀披針形,副萼狀小苞片披針形,均早落;花長約10毫米;花梗長1-2毫米,與花萼同被黃褐色短柔毛;花萼鍾狀,長約3毫米,萼齒5,最下1枚較長,先端尖,其餘的三角形,先端鈍,上方2枚近合生;花冠白色,長6-7毫米,各瓣均柄,旗瓣圓形,近基部有2枚小附屬體,先端凹缺,翼瓣倒卵形,龍骨瓣近半月形;雄蕊10,合生為5+5的二體;子房具柄,密被短柔毛,有胚珠(1-) 3 (-5)粒,花柱短,柱頭小,頭狀。莢果舌狀或長圓形,長5-6厘米,寬2-2.5厘米,兩端漸狹,通常有種子1粒,稀2-3粒,果瓣對種子部分有明顯網紋。花期6月。
產地生境
產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生于山地雜木林中或灌叢中,海拔300-900米。越南北部也有分布。
植物用途
我國南部城市常植為蔽蔭樹或風景樹,又為紫膠蟲寄主植物。
中藥材
拼 音:NANLINGHUANGTAN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豆科植物南嶺黃檀的木材。
功 效:行氣止痛。
主 治:治療跌打瘀痛。
性味歸經:辛,溫。入肝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一15克。外用:搗末敷患處。
別 名:水相思、黃類樹(海南)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於浙江、福建、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地。
拉丁名:Dalbergia balansae Prain
考 證:始載於《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
版本二 出處:始載於《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
拼音名:Nán Lǐnɡ Huánɡ Tán
英文名:Balansa Rosewood
來源: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南嶺黃檀的木材。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albergia balansae Prain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將木材砍碎,曬乾或鮮用。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雜木林中。資源分布:分布於浙江、福建、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地。
性味:辛;溫
歸經:肝經
功能主治:行氣止痛,解毒消腫。主跌打瘀痛,外傷疼痛,癰疽腫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研末撒敷;或鮮品搗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木材有行氣、止痛的功能。用於跌打瘀痛。
摘錄:《中華本草》
植物數據
中文種名:南嶺黃檀
拉丁學名:Dalbergia balansae
科名:豆科
採集時間:2009年11月09日
採集地點:四川省西昌市川興鄉
採集人:王凱、樊雲川
採集樣品類型:果實、
生活型:小喬木、落葉、
生態環境:疏林、
果實顏色:褐色
葉子顏色:綠色
果期:10-11月
分布:普遍、
單位面積產量:4kg[1]
視頻
參考文獻
- ↑ 南嶺黃檀的特性與栽培技術,記憶模糊, 18-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