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南水北调工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南水北调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即“南水北调”(拼音:nán shuǐ běi diào),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性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东线工程起点位于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汉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库,供水区域为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个省(市)。[1]

工程方案构想始于1952年国家主席毛泽东视察黄河时提出。自此,在历经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后,调水方案获得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区涉及人口4.38亿人,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工程规划的东、中、西线干线总长度达4350公里。 东、中线一期工程干线总长为2899公里,沿线六省市一级配套支渠约2700公里。[2]

2012年9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全面完成。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规划区人口4.38亿人。共有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一期)已经完工并向北方地区调水。西线工程截至目前,尚处于规划阶段,没有开工建设。

规划方案

总体规划

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西线工程截至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3]

东线规划

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东线工程开工最早,并且有现成输水道。

中线规划

水源70%从汉江流域汇聚至丹江口水库,由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扩容的丹江口水库调水,从河南南阳的淅川陶岔渠首闸出水,河南沿豫西南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终点北京。[4]

西线规划

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及时向黄河下游补水。截至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

规划调水规模规划的东线、中线和西线到2050年调水总规模为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整个工程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实施。

造价与进度

2010年

2010年,南水北调工程开工项目40项,单年开工项目数创工程建设以来最高记录;同年累计完成136个单元工程,占155个设计单元工程总数的88%;完成投资379亿元,相当于开工前8年完成投资总和,创工程开工以来的新高。批复投资规模1100亿元,超过开工以来前8年批复投资总额,累计批复2137亿元,占可研总投资2289亿(不含东线治污地方批复项目)的93%,单年批复投资规模创开工以来新高。

至2010年底,南水北调全部155项设计单元工程中,基本建成33项占21%;在建79项占51%;主体工程累计完成投资769亿元,占可研批复总投资的30%。

2012年

至2012年1月底,南水北调办已累计下达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投资1636.6亿元,工程建设项目(含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391.1亿元,占在建设计单元工程总投资2188.7亿元的64%,其中东、中线一期工程分别累计完成投资220亿元和1157.5亿元,分别占东、中线在建设计单元工程总投资的74%和61%。

工程建设项目累计完成土石方110269万立方米,占在建设计单元工程设计总土石方量的83%;累计完成混凝土浇筑2279万立方米,占在建设计单元工程混凝土总量的59%。

2014年

2014年12月底,已累计下达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投资2557.8亿元,工程建设项目(含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543.4亿元,占在建设计单元工程总投资2567.5亿元的99%,其中东、中线一期工程分别累计完成投资321.6亿元和2126.5亿元,分别占东、中线在建设计单元工程总投资的97%和99%。[5]

工程建设项目累计完成土石方159649万立方米,占在建设计单元工程设计总土石方量的99%;累计完成混凝土浇筑4276万立方米,占在建设计单元工程设计混凝土总量的99%。

南水北调工程1-12月份完成投资109.19亿元(其中东线一期工程完成7.56亿元,中线一期主体工程63.69亿元,库区移民安置工程4.16亿元,过渡性资金融资利息33.78亿元),完成土石方1280万立方米,完成混凝土浇筑154万立方米。

2019年

2019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后续工程和水利建设等工作。[6]

工程标识图案

工程标识图案

主标识

主标志以四条向上扩展的线条构成水花状,下部叠压成龙形。整个图案庄重大方,具有两层象征意义,一是四条线代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龙及其上下两朵祥云代表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象征南水北调工程将中华腹地四条江河联系起来,形成宏观调控水资源的巨大能力;二是龙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四条线形成向上托举状,意为南水北调工程是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民族振兴的世纪伟业。主辅标志确定“蓝”为基色,蓝色再现了水的勃勃生机。[7]

辅标识

辅标志由四宽三窄七条弧线构成飘逸流动的调水图案,四条宽线代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三条窄线代表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两者相互衔接、叠压,构成四横三纵的大水网格局。整个图案象征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是宏观调控水资源的重大战略举措。[8]

争议

有赞誉者,亦不乏质疑者。比如,造价高昂、调水成本过高、污染隐忧、受水区不愿用水等不一而足。近日,就此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中,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院长许新宜认为,当下的很多观点仅仅是战术层面的争论,理性地看待和评价南水北调工程,需要从战略层次重新认识这一国家工程的深远意义。南水北调工程向北方调水建立在保障汉江中下游用水基础之上,同时亦有缓解受水区生态危机之功能,更长远的意义在于构建“四横三纵”的全国水网格局。[9]

南水北调工程通水5周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