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南泉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南泉乡是沁县西南35公里独处一隅的山区乡镇。处于屯留县、沁源县、沁县三角地带。全乡总面积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107亩,退耕还林达9600亩,森林覆盖率高达67%,全乡12个行政村,34个自然村。现有人口3410人,834户。[1]

地理位置

南泉乡 位于沁县西南35公里,东与杨安毗邻,西与沁源县、南与屯留县接壤,北与故县镇相连,地理坐标:东经112 °32′,北纬36°31′。

气候环境

南泉乡气候条件独特,海拔1001.5-1471.5米,平均气温9.5℃,年降水量5329毫米,日照时数25027小时,无霜期162天。属典型的山区小乡镇。

历史沿革

解放初期南泉乡属二区所辖。1961年设南泉人民公社, 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建置,改称南泉乡人民政府,乡政府驻南泉村,2001年撤乡并镇,建置未变,辖南泉、北泉、榜口、苗庄、东风、罗和岩、计刀岩、里庄、西沟、洞长沟下安庄、庶纪12个行政村,38个自然村。

人口耕地

1949年全乡总户数为1087户,总人口为3806人;1978年全乡总户数为993户,总人口为4170人; 2010年全乡总户数为884户,总人口为3038人;2010年全乡耕地面积为14617亩,人均4.81亩。

生态优势

南泉乡蓝天绿水、山清水秀、坡多地广,加之森林覆盖面大,所以空气清新,水土无污染,生态优良,形成了独特的南泉小气候。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即使在冬天也是一派绿色,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由于生态的自我优化、天高气爽、风景优美、姿容丰满。南泉是人们避暑消夏的理想去处、旅游胜地,适宜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庄园,也具备开发国家森林公园的必备条件。只是限于资金缺乏,项目无助,只能眼睁睁看着到手的鸭子漫天飞,财富尽流无着落。

南泉人是"富裕"的。我们拥有最宝贵的物态资源,南泉人少地多,土地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很大,生态优势为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天然的基础性条件。玉米是南泉的主要农业产品,户产高达两万斤,可以充足地支持酒、淀粉、饲料加工业、开发绿色食品。南泉的农业肥料大部分是农家肥,充分保证了农产品无污染、无残留物,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沁州黄小米、大豆还有野菜等各种蔬菜食品供不应求,深受好评。林业在南泉的发展也有诸多优势,南泉的气候条件适应树木生长,大山里的松树、野菜、药材取之不尽,木材、天然食品原料应有尽有,目前乡里引导开发的庭院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效益喜人,受益的农民气象更新,倍感欣慰。畜牧业的发展活灵活现、丰富多彩。森林和植被的广阔,水源的充足为畜牧发展提供了可靠条件。"牛羊喝的是矿泉水,吃的是中草药,呼吸的是经过两万多亩森林过滤了的新鲜空气。"反映了南泉乡优质丰富的水和牧草资源,它们为畜牧业的便利推波助澜。南泉乡牛肥马壮,羊和鸡等肉制品加工业前景良好,发展潜力不容忽视。

主要产业

种植玉米、大豆、沁州黄小米、脱毒马铃薯和新型养殖项目香菇为主。现有黄牛3000头,羊存栏5000只,猪存栏750头,土鸡15000只。新发展的梅花鹿已建成两个基地,投资100万元,现梅花鹿存栏60头。2005年主要发展肉牛育肥和肉兔养殖,现已建成肉兔养殖厂一个,存栏达1000只,肉牛育肥厂一个。

农牧业

1949年建国初期,南泉乡主要以单一粮食生产为主,由于经历连年战乱,农业生产设施受到很大破坏,全乡年粮食产量只有1544吨。建国后,农业生产得到极大恢复,1978年改革开放初全乡粮食产量达到2408吨,大牲畜、猪、羊饲养量分别达到479头、2233头和3348只。改革开放以来,全乡围绕农民增收,稳步推进经营体制改革、农田水利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三项重点工作,农村经济呈现出了多业并举,快速增长良好局面。2010年全乡粮食总产达到2983吨,牛羊存栏和土鸡饲养分别达到3000头、5000只和15000只。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突破13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的50元增长到2786元。围绕"一村一品"发展八大特色产业,建立六大生态农庄的产业调整格局初步形成。一是建设以南泉村、榜口村为基地的蔬菜大棚种植园区,现已经发展移动大棚300亩,温室大棚100亩。二是以苗庄村为基地大力发展肉猪养殖,全乡年出栏100头以上的养殖户达到20户;投资100万元新发展的两个梅花鹿基地,梅花鹿存栏达到60头;新建成的肉兔养殖场肉兔存栏达到1000只。三是以西沟村为基地发展核桃经济林种植已达到1500亩。四是以庶纪村为基地发展脱毒土豆2000亩。五是以计刀村为基地发展沁州黄种植2000亩。六是以里庄村为基地发展水果玉米种植1000亩。七是以万亩退耕还林为优势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1500亩。八是以兴农科技发展有公司为龙头发展旱地尖椒1500亩。规划建设中的六大生态农庄,已有四家客商落户三大农庄进行投资开发。

植树造林

全乡以发展生态林为重点,持续推进荒山绿化、退耕还林和育苗基地建设三大工程。2002年以来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近5000亩,仅2010年就绿化荒山5000亩,栽植四旁树6万余株,实施景点绿化3处,以榜口、苗庄、下安庄为基地完成核桃种植1000亩。2010年全乡林地面积由1978年的9241亩发展到12.04万亩,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之乡。[2]

社会状况

基础设施

全乡村村通水泥路、自来水、电话,2/3的村通有线电视,1/3的村安装了卫星接收电视设备, 12个村均建起了漂亮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并安装了干部远程教育网络,部分家庭购置了电脑,村村有图书阅览室、体育健身广场。全乡现有300户,1200余人实施了移民搬迁, 300户居民建成沼气池,使用上了清洁能源。

教育卫生

全乡现有小学4所(寄宿制2所),有乡敬老院、乡文化站、乡卫生院各1所,农村卫生所9个。乡卫生院现有医护人员9名,病床12张,医疗设备齐全,能开展简单手术和住院治疗。2010年全乡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3.9%以上,计划内儿童免疫接种率达到100%。

交通情况

段中线途经榜口村至下安庄村沿线9个行政村,共计13公里。2003年全乡12个行政村全部修通水泥路,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观。

名胜古迹

1939年5,《新华日报》(华北版)社及其印刷厂从南里乡后沟村迁转南泉乡计刀岩村,延续了在东林后沟村时的报导主题和风格。及时反映全国抗日战场及太行、太岳根据地的动态。抗日县政府也曾在该村住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