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此條目没有前往其他条目的內部链接,未能構築百科全书的链接网络。 (2020年1月7日) |
南阳市 | |
---|---|
南阳市 |
南阳,古称宛,河南省辖地级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地带,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截至2018年末,全市辖2行政区、4个开发区、10个县,总面积2.6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01.36万人(含邓州)。
南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2000多年的建城历史,为楚汉文化的发源地。南水北调,源起南阳淅川。南阳淅川是世界最大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中线陶岔渠首枢纽工程所在地和重要的核心水源区之一。
2018年,南阳市完成生产总值3566.77亿元,比上年增长7.2%。[1]
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南阳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早在50万年前,与北京猿人同时代的南召猿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西汉时为全国六大都会之一;东汉时期为光武帝刘秀的发迹之地,故有“南都”、“帝乡”之称。现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4处,文物藏品达10万余件。主要有楚文化系列、汉文化系列、三国文化系列、各类古建筑群开发利用系列。楚始都丹阳春秋墓群出土的稀世珍宝闻名遐迩,被誉为“中国长城之父”的楚长城遗址引人关注。南阳的汉文化遗存,当以画像石、画像砖、陶狗等“南阳汉文化三绝”为代表,从发现的数量、规模、内容、研究及旅游价值,均属全国第一;还有全国最大的古代冶铁作坊-----瓦房庄遗址,规模可观的汉宛城遗址,名满世界的汉代伟大医学家张仲景的祠墓所在地医圣祠,享誉海内外的东汉科学家、文学家张衡之墓。三国历史影响深远,留存的遗迹主要有武侯祠、魏公桥、凤雏台,还有方城的火烧博望古战场、新野的议事台等遗址。古建筑有中国封建社会官衙建筑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两级衙门——南阳府衙、内乡县衙,有千年古刹香严寺、丹霞寺、水帘寺、菩提寺等,有建筑风格好雕绘艺术独特的社旗山陕会馆,有保存完整的荆紫关清代五里长街,有以地宫内发现“金棺银椁”而引起轰动的邓州福胜寺梵塔,有因范仲淹在邓州写成天下名篇《岳阳楼记》而闻名的“百花洲”等等。南阳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历史上曾孕育出“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商圣”范蠡及“智圣”诸葛亮,更滋养了哲学家冯友兰、军事家彭雪枫、文学家姚雪垠、科技发明家王永民、作家二月河等当代名人。
风光秀丽,景色优美。南阳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域,是长江、黄河、淮河的自然分水岭,自然景观兼容南秀北雄。号称“中华大地的脊梁”的伏牛山雄伟壮观,姿态万千,200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地质公园。其中的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保护区宝天曼林海莽莽,郁郁葱葱,生物呈多样性分布,一派原始森林风光,为中原地带唯一保存完整的森林与野生动物类生态区,是豫西南天然的动植物基因库和避暑胜地;西峡老界岭是八百里伏牛山的最高顶,这里山峰奇秀,古树参天;南召真武顶风景区位于伏牛山腹地,奇峰竞秀,满目涌翠。被誉为二十世纪世界重大科学发现的恐龙蛋化石群规模大、种类全、保存完整,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西峡恐龙蛋生物遗迹博物馆是世界唯一一座恐龙蛋化石原址展馆,成为不可多得的科普教育基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丹江水库烟波浩淼,一碧万顷。千里淮河发源地、中国革命根据地之一桐柏山钟灵毓秀,风景如画。母亲河白河穿越南阳中心城区,形成了北方城市少有的万亩碧水扬波的壮观景象,它与横卧城区北部的独山相呼应,构成了一幅“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的山水画图,成为南阳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
南阳中心城市相继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内乡县衙、西峡灌河漂流、卧龙岗武侯祠等被批准为国家4A级景区。老界岭、恐龙遗迹园等被批准为国家5A级景区。
资源丰富,聚宝藏珍。南阳地处北纬32°17′-33°48′,东经110°58′-113°49′,属典型的季风大陆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市内河流众多,分属长江、淮河、黄河三大水系,全市主要河流有丹江、唐河、白河、淮河、湍河、刁河、灌河等,水储量、亩均水量及人均水量均居全省第一位。南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也是淮河的源头。2016年全市营造林104.6千公顷,重点地区防护林工程3.27千公顷,天然林保护工程1.33千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6.6%。年末共有自然保护区6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23.34千公顷。南阳素有“中州粮仓”之称,是全国粮、棉、油、烟集中产地。有6个县市区是国家商品粮、棉基地,3个县市区为国家优质棉基地。“南阳黄牛”居全国5大优良品系之首,“南阳黑猪”在全省享有盛名,“南阳柞蚕”居全省首位。林、果、药和土特产品资源丰富,有松、杉、泡桐等用材林木30多种,苹果、猕猴桃、柑桔、大枣、板栗、油桐、生漆、银杏等经济林20多种。西峡的猕猴桃、山茱萸、南召的辛夷、桐柏的木瓜被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卧龙区的月季被命名为“中国名特优月季之乡”,桐柏的板栗被命名为“河南省名特优经济林之乡”,全市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6个。南阳是全国中药材的主产区之一,盛产山茱萸、辛荑、杜仲、桔梗、丹参、半夏、全蝎、血琥珀八大名产及其它名贵中药材2000多种。南阳是中国矿产品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已探明各类矿产84种、468处。其中天然碱、红柱石储量为亚洲之冠,蓝晶石、金红石居全国第一,矽线石、石墨、独山玉、银矿、铜矿储量居全省首位;金矿、石油储量居全省第二位;南阳独玉系中国四大名玉之一,色彩斑斓,素有“东方翡翠”之称。
交通便利,通讯畅达。南阳地处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优越地理位置,交通便利,通讯发达。焦枝铁路纵贯南北,宁西铁路横穿东西,许平南襄、沪陕高速公路两个“十字”形重要通道为市域城镇与产业发展轴,以邓州和桐柏、西峡、淅川县城为四极,以小城镇为依托,拓展完善公路、铁路、航空现代立体交通支撑体系,形成“一体两翼、两圈两轴四极”向心发展、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调推进的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南阳机场是全省三大航空港之一,宁西铁路客运通车,被交通部确定为国家级公路运输枢纽城市。南阳飞机场是河南三大民用飞机场之一,可直飞广州、北京、上海、深圳、桂林、大连、昆明。初步形成了以铁路、航空、高速公路为骨架,干线公路为支撑,农村公路为网络的立体交通运输格局。国家东西、南北通讯光缆干线在南阳交汇,4G覆盖范围持续扩大,智慧城市云数据中心建成投用,出台实施智慧城市建设规划纲要,“南阳国家级智慧政务建设试点示范城市”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信息化步伐显著加快。2016年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30.87亿元,比上年增长4.9%。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312.5万门,本地固定电话用户34.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812.3万户,电话普及率为93.1部/百人,年末互联网用户133.3万户。
经济提速,实力增强。2017年全年全市生产总值3377.30亿元,[1]比上年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3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227.46亿元,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1097.04亿元,增长10.2%。三次产业结构15.1∶44.8∶40.1。
主导产业提质增速。 2016年全年工业投资1764.82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六大高成长性制造业投资1015.50亿元,增长9.8%;高技术产业投资190.19亿元,增长16.6%;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379.80亿元,增长0.8%。
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2016年全市13个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达184.96万平方米,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项目866个,固定资产投资额1443.45亿元,增长13.2%;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347.80亿元,增长5.3%;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达25.83万人,增长11.1%。
高成长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两区”发展规划全部获批。南阳银行改革重组并入中原银行,获批全国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重点区域城市。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信息消费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
开放招商成效明显。成功举办第十二届玉雕节暨国际玉文化博览会、月季花展和第二届仲景论坛。“人才回归、全民创业”战略深入实施,京宛对口协作持续深化,京宛科技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完工,水科技产业园、水博园等项目进展顺利。开放平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南阳卧龙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复成为全省第二个综合保税区。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全年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987.34千公顷,比上年下降0.8%,其中:小麦种植面积539.35千公顷,下降0.5%;夏粮种植面积542.4千公顷,下降0.5%;秋粮种植面积444.9千公顷,下降4.5%。棉花种植面积13.2千公顷,下降8.6%;油料种植面积259.12千公顷,增长7.0%;蔬菜种植面积196.80千公顷,增长2.5%。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称号。畜产品总量实现“五连增”。“中线渠首”有机农产品进入北京市场。
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保护“母亲河”行动强力推进,白河及鸭河口水库水生态得到有效恢复。设立国家首个重点流域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验区,跻身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入选第二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
行政区划
南阳市现辖:2区、10县、1市,分别为:宛城区、卧龙区,邓州市、南召县、镇平县、内乡县、淅川县、新野县、唐河县、桐柏县、方城县、西峡县、社旗县。 除正式行政区划外,南阳市还设立以下经济功能区:南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南阳新区、南阳市官庄工区、南阳鸭河工区。
地理环境
位置
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处,为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盆地,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山区、丘陵、平原约各占1/3,其总面积2.6509万平方公里。南阳盆地处于汉水上游、淮河源头,北有秦岭、伏牛山,西有大巴山、武当山,东有桐柏山、大别山,三面环山,中间形成近3万平方公里的盆地,是天然的形胜之都。其地质结构十分稳定,一千多年没有发生大的地震。古人曾描述“南阳,光武之所兴,有高山峻岭可以控扼,有宽城平野可以屯兵。西邻关陕,可以召将士;东达江淮,可以运谷粟;南通荆湖、巴蜀,可以取财货;北拒三都,可以遣救援。”南阳自古雄踞于中原大地,长江、黄河之间,上承天时之润泽,下秉山川之恩惠,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境内伏牛苍苍,丹水泱泱,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是最适应人类生活居住的环境。
水文
南阳市分水系三大流域:中西部大部分地区属于汉水流域(长江流域),东南部的桐柏县是淮河发源地,分属淮河流域,南召县北部有一小块地方属于黄河流域。河流分属长江、淮河两大系,长度在一百公里以上的河流有十条。南阳市主要河流有丹江、唐河、白河、淮河、灌河、湍河。丹江口水库主要分布于南阳淅川,是亚洲最大人工淡水湖。山脉:南阳西北部有伏牛山脉,东南部有桐柏山脉。南阳市区内有九座孤山,分别是丰山、隐山、蒲山、独山、羊磨山、紫山、遮山、塔子山。
气候
南阳地处亚热带向温带的过渡地带,属于季风大陆湿润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春秋时间55-70天,夏季110-120天,冬季时间110-135 天。年平均气温14.4-15.7℃,七月平均气温26.9-28.0℃,一月平均气温0.5-2.4℃。年降雨量703.6-1173.4mm,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年日照时数1897.9-2120.9小时,年无霜期220-245天。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7年末,南阳市全市年末总人口1010.75万人,增长0.5%;常住人口863.40万人;出生人口11.86万人,出生率11.8‰;死亡人口6.75万人,死亡率6.8‰;全年净增人口5.0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0‰。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3.7%。
民族
南阳市是一个多民族的人口大市,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呈大分布小聚居的局面,是典型的杂散居地区。至2012年底,除汉族外,全市共有回族、蒙古族、满族等43个少数民族,其总人口26.4万余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4%,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1/5强,在全省17个地市中占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