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陽盆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南陽盆地
南陽盆地.jpg

來自 網易 的圖片

中文名:南陽盆地

行政區類別:0377、0710

所屬地區:河南南陽市、泌陽縣、湖北西北部

四個縣區市

地理位置:秦嶺伏牛山以南、漢江大洪山以北,

桐柏山、大別山以西

面 積:36635 km²

下轄地區:河南省南陽市、泌陽縣、棗陽、襄州,

樊城,老河口

政府駐地:南陽

電話區號:0377

氣候條件: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1674萬人

機 場:南陽姜營機場、襄陽劉集機場

火車站:南陽站、南陽東站,襄陽站、襄陽東站

車牌代碼:豫R、鄂F

人口密度:456.94人/平方公里

海 拔:80 m

級 別:華中和華東地區最大盆地

南陽盆地,是以河南省西南部南陽市周圍為主體的、包括湖北省西北部(襄陽市北部等)的盆地,面積36635平方公里。南陽盆地群山拱衛,安居中國腹心地帶,北為伏牛山,東為桐柏山,西依秦嶺,南部為大巴山余脈,東南部為大別山,東南方通過隨州走廊與江漢盆地相連。 盆地邊緣分布有波狀起伏崗地,崗地海拔140~200米,崗頂平緩寬闊,崗地間隔以淺而平緩的河谷凹地,呈和緩波狀起伏。盆地中部為海拔80~120米的沖積洪積和沖積湖積平原。境內唐河、白河、湍河、丹江以及長江最大支流漢江等主要河流。風景秀麗、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盛產小麥、雜糧、水稻和棉花、芝麻、煙葉等,南陽是全國商品糧、油、棉、煙基地之一。[1]


內容[2]

氣候變化

南陽地處北緯32017`-33048`,東經110058-113049,處於亞熱帶向暖溫帶的過渡地帶,屬典型的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陽光充足,雨量充沛。 南陽淅川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市內河流眾多,分屬長江、淮河兩 大水系,長度在百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0條。全市主要河流有丹江、唐河、白河、淮河、湍河、刁河、灌河等,水資源總量70.35億立方米,水儲量、畝均水量及人均水量均居全省第一位。南陽地處北緯32017`-33048`,東經110058-113049,處於亞熱帶向暖溫帶的過渡地帶,屬典型的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陽光充足,雨量充沛。 南陽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市內河流眾多,分屬長江、淮河兩 大水系,長度在百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0條。 襄陽地區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這裡既有滔滔漢水流經,又有乾冷、暖濕空氣交綏,冬寒夏暑,冬干夏雨,雨熱同期,四季分明。加之複雜多樣的地貌類型對氣候要素產生明顯的再分配作用,使得市內氣候形成了各種類型。境內繁多的植物、動物種類,即受惠於氣候的複雜多樣性。全市年平均氣溫除高山以外,一般均在15~16℃之間,1月2~3℃,2月15~16℃,7月27~28℃,10月16~17℃。無霜期在228~249天之間。全市熱量資源不僅豐富,而且具有較明顯的過渡性,可以說兼備了南北氣候特點。全市年降水量820~1100毫米,其中夏季占400~450毫米。全年降水量為107~135天。太陽輻射較為豐富,年平均總日照時效為1800~2100小時。又由於境內大部分地區處於溫度最高、降水最集中、光照最強的季節,正是主要農作物的旺盛生長季節,故全市氣候資源上的優勢,極有利於農業生產潛力的發揮。

植物資源

全市林地面積145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39.52% 林業產值達182.7億元,擁有植物資源1500多種,森林野生動物50多種。圍繞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全市上下持續開展大造林大綠化工作,2016年至今累計完成造林134.3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39.52%,每年提高近1個百分點。中心城區全面擴大綠量,廣泛栽植月季,着力打造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和世界月季名城,累計建設各類公園綠地5486.6畝、林蔭景觀道路183.34公里,城區綠化覆蓋率達41.91%,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1.41平方米。各縣區積極開展省級森林縣城、森林特色小鎮、森林村莊、森林人家創建活動,推進城市建設向基層延伸。 各縣區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經濟林和花卉苗木產業,着力推進綠色惠民,助力脫貧攻堅。2016年以來,全市新發展經濟林27.5萬畝,占任務24萬畝的114.5%;發展花卉苗木13.2萬畝,占任務12萬畝的110%。 南陽是中國中藥材的主產區之一,藥用植物資源豐富,具有種植、加工中草藥的自然條件優勢和傳統習慣,盛產中藥材2340種,產量達2.5億公斤,其中地道名優藥材30餘種,山茱萸產量約占中國的80%,居中國之冠;辛夷花產量占中國總產量的70%以上;杜仲有2000多萬株。 南陽是中國礦產品最為密集的地區之一,已探明各類礦產80餘種、452處。其中天然鹼、紅柱石儲量為亞洲之冠,藍晶石、金紅石居中國第一。南陽以玉雕業而聞名海內外,是中國三大玉器加工基地之一,1995年被國家命名為「中國玉雕之鄉」。

社會經濟

南陽素有「中州糧倉」之稱,是中國糧、棉、油、煙集中產地。正常年景,糧食總產約占全省11%、中國1%;棉花占全省20%、中國4%;油料占全省13%、中國2%。有6個縣市區是國家商品糧、棉基地,3個縣市區為國家優質基地。南陽黃牛居中國5大優良品系之首。 全市工業經濟總量位居全省第三位。現已初步形成機械電子、石油、化工、冶金建材、紡織、 南陽盆地新貌 南陽盆地新貌(5張) 醫藥和輕工食品等主要行業,擁有各類工業企業13萬多家,天冠酒精集團、金冠電氣集團、普康製藥集團、南陽紡織集團、新野棉紡集團、河南油田、樂凱膠片廠等企業已進入中國520家主要企業行列。 酒精、石油、膠片、中西藥、紡織品、防爆電機、捲菸、水泥、天然鹼、汽車配件等產品在全省乃至中國占有重要位置。燃料乙醇被列為國家「十五」試點推廣項目。

科技教育

南陽科技教育事業比較發達,擁有八所高等學校、十四所中等專業學校,勞動力素質較高;南陽是中國農科院、中國林科院的科技示範市。南陽榮獲「中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稱號。 2005年,全市生產總值完成1050億元,比上一年增長13.3%,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7%、16.8%、13.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13億元,增長54.6%。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8.8億元,增長30%.糧食總產466萬噸,糧、油總產均創歷史最高水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31元,增長13.2%,農民人均純收入2894元,增長16%。

民俗文化

在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上,民間歌曲有着極其輝煌的成就,它深刻而生動地表現了人民群眾的生活、思想、感情,意志和願望。反映了各個民族、各個時代的社會實踐,南陽地區民歌,是南陽地區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並經過千錘百鍊,不斷推陳出新而形成的一種音樂藝術體裁,千百年來,它體現着南陽地區人民的精神世界。表達了他們的思想感情和願望。 同時,也創造了抒發人民喜怒哀樂之情的各種藝術表達方法。不僅對研究中國民族間音樂具有重大價值,而且,對研究社會、民族、地理、歷史、語言、文學以及風俗習慣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民間音樂

在民族民間音樂整理、研究、編輯、出版等方面,在各級有關領導和全體編輯人員共同努力下,成績卓著。《南陽民間歌曲集成》問世,在民歌採風史上是空前的,它一方面把民歌的社會風情,音樂風格以及歌詞的完整性溶為一體。 並根據南陽地區民歌體裁和形式發展完善,把南陽地區民歌分為:號子類、山歌、田歌類、燈歌類、小調類、叫賣類。敘事類及其它,共八類,這是比較符合實際情況的,另一方面,以內容和題材,又較全面的反映本地區的歷史、社會、民族、文化、生產鬥爭和生活、風俗等各個側面的人民生活風貌。它不僅是研究本地區社會、文化、歷史、民眾、文學、美學等方面具有重要價值的參考資料,同時,也是音樂家,作曲家、歌唱家、和廣大音樂愛好者珍貴的案頭工具書。 特定的地理自然環境,是人類自下而上並進而發展生產的先決條件,也是不同種族,不同地區的文化傳統、文化面貌產生和形成的基礎。正由於自然條件、物質生產和人民生活的千差萬別,才深刻的影響到傳統文化面貌的千姿百態,五彩紛呈,民間歌曲作為傳統文化的一種類別,因受地理自然條件的影響,在體裁、歌種、風格等方面也呈現着明顯的地區差別。在西北黃土高原這一特殊環境下形成的民歌----腳夫歌,音調高亢、奔放、激憤、感慨,甚有悽苦之情。 但在江南水鄉,可以聽到稻區普遍流傳的各類婉轉秀碩的秧田歌曲。南陽亦然。西部山區淅川縣的那種歌調激越、高亢而又樸實「淅川鑼鼓曲」與東南部桐柏縣月河的那種歌調悠揚節奏舒緩而自由的桐柏山歌、秧田歌形成鮮明的對照。可見地理環境、自然條件因素,對民歌風格特徵的影響是多麼深刻。這正是要研究南陽地區民歌的流布及全貌,就必須首先研究、分析南陽地區的自然地理條件的主要原因。 構成地理環境的主要因素是山脈、河流、地形和氣候。山脈對於文化的形成與傳播常常起着阻礙和分割作用,在很多情況下,自然區域與音樂(民歌)區域相符合,還可以說這一自然障礙,影響着音樂文化(民歌)的界線。南陽西部的秦嶺,與北部的伏牛山脈以及東南部的桐柏山和淮河,在「中原氏族文化中心」與「江漢氏族文化中心」之間,劃分了一條天然界限。使中國南北在自然景觀和文化景觀上,顯示出明顯的差異。使陝南民歌,豫西北民歌,豫西南(南陽)民歌,鄂西北部民歌都有着自己獨特風格特徵。河流,對中國文化影響最深的莫過於長江、黃河兩大水系,它自然的把中國文化分為南北兩大系統。 南陽雖地處中原,但境內的丹江、白河、唐河三條水系入湖北在襄陽注入漢水,屬於長江水系。淮河源頭在桐柏山下,東流經信陽入安徽。以上,因山脈走向使南北水系不同,氣候不同,植被不同。反映在人們的生產、生活、習俗、語言以及氣質、風格特徵也不相同。但還應看到,水,作為一種背景,它對文化形成的影響卻不相同,往往不是天然界限,相反,在民族民間文化流傳過程中,它倒成為一種自然交流的渠道。漢水支流丹江號子的風格特點與漢水船工號有着許多共性,就是例證。

地理結構

南陽的這種複雜多樣的地理結構,古來如是,它對南陽這一區域的古代文化、社會經濟、風俗、民情等都起着決定性影響,使它們產生了區域性差異。因南陽地處種稻區與種粟區南北之間的一個交插過渡地帶。所以,它有南北兩類特點共存的特徵,在民歌的流布上南北兼有,這就是在特定的地理環境下,形成的不同生產方式,對南陽民歌的形成流布產生的直接影響。因此,研究南陽民歌流布的地理背景,就成為這方面首要課題。 南陽盆地在中國的地理版圖上,這是一塊極為特殊的地方。事實上,任何一個熟悉中國地理地勢的人都會驚嘆於這塊地方的獨一無二。 南陽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 南陽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5張) 南陽盆地位於秦嶺、大巴山以東,桐柏山、大別山以西,其北是秦嶺山脈的東端,其南是大巴山脈的東端。周邊的山脈恰好把這塊地方給圍了起來,從而形成了盆地。這塊地區位於中國地勢上「第二台階」與「第三台階」的交匯處,第二台階即除青藏高原(第一台階)之外的高原與山地地區,而第三台階則主要是東部的平原地區,從這裡向東西兩面伸展,有着無盡的平原與山地資源。秦嶺擋住了北方的沙塵與冷空氣,而大巴則也隔離了南方的炎熱與潮濕。所以,南陽盆地在中國版圖上,具有南北居中、東西居中的特殊地位。 在南陽盆地的西邊,有着中國西部地區僅有的適合大規模人類居住的地方,即關中平原與四川盆地。其中,關中平原在其西北,四川盆地在其西南。而在關中與四川之間,則是漢中盆地,這也是南陽盆地的正西方。而南陽盆地的東邊缺口所對的,正是中國主要人口聚集的「中央大平原」。南陽盆地以西,是出世的地方,這裡人口較少,山地、高原、勝景較多;而南陽盆地以東,主要是人口密集地區,是現實社會的主要容器。 南陽盆地位於長江與黃河的分水嶺之間的漢水流域。長江與黃河是中國最重要的兩條河流,也是中華文明的母親河,而位於長江與黃河之間的地區則恰好處於南北之間。漢水從秦嶺大巴之間流向南陽盆地,水量充沛且極少污染,這為該地區大規模人口居住和經濟發展提供了可能。氣候上,南陽盆地為北亞熱帶與暖溫帶交界處,氣候冷熱適宜,很大程度上具有代表性。 地質構成,南陽盆地位於中國最核心、最堅硬的「中央造山帶」的陷落處。中國的「中央造山帶」,即指崑崙山-秦嶺大巴-桐柏山大別山-郯廬斷裂帶-蘇魯造山帶,這一綿延東西的造山帶。 東亞大陸上最堅硬的造山帶,其地質上是由華北(中朝)板塊與華南(揚子)板塊相撞擊形成的。比如,秦嶺山脈就是華北板塊的南緣,而大巴山脈則是華南板塊的北緣。秦嶺大巴山脈在到南陽盆地處,突然幾乎消失,成為了盆地,但繼續向東又以桐柏山、大別山的方式出現了。也就是說,南陽盆地其實是位於中央造山帶上,不但如此,而且南陽盆地還是中央造山帶的東西方向和南北方向的中心。

核心腹地

根據上面的分析,可以總結一下南陽盆地作為首都的主要幾點優勢: 1、位置南北、東西居中。位於中國的核心腹地,交通方便,北上黃河可通隴海,南下長江可通江海。氣候也具有代表性。 2、距離沿海地區有一定距離,安全上有保證。其西綿延的秦嶺、大巴山為重要的戰略隱蔽地區,可以保護首都和重要的國家機構、資料,在大山中挖深洞甚至可以阻擋核彈。 3、淡水充足且水質良好,降水也適中,適合大規模的人類居住和發展。 4、處於高原山地與平原交接處。進入平原可入世,退入大山可出世。 5、從地理上、心理上有利於中國的內聚力和統一。 6、自然災害相對較少,無沙塵暴、洪澇、颱風、酷熱、嚴寒、缺水等威脅。 7、風水上,這裡北有秦嶺伏牛山,南有漢水,西靠秦嶺大巴,東望大海朝陽。可以說風水極佳。 8、地質上,這裡位於中國「中央造山帶」的南北中央與東西中央。 9、山清水秀,環境良好,附近旅遊資源極為豐富。

旅遊資源

南陽歷史悠久,山川秀麗,擁有眾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人文景觀和引 人入勝的自然景觀。 南陽是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現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8處,省級64處,不同專題的博物院館14處。其中南陽府衙、內鄉縣衙是中國封建社會官衙建築中保存最為完好的兩級衙門。南陽境內發現的大面積恐龍蛋化石群轟動世界,楚始都丹陽春秋墓群出土的稀世珍寶聞名遐邇,被譽為「中國長城之父」的楚長城遺址引人關注。 現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處,國家森林公園1處,省級自然保護區1處。其中,寶天曼和老界嶺國家自然保護區地貌獨特,植被良好,風景如畫;2001年寶天曼被列入世界人與自然生物圈保護區;丹江口水庫風景區以亞洲第一大水庫和南水北調的渠首源頭為世人關注;正在興建的西峽恐龍蛋生物遺蹟博物館將成為不可多得的科普教育基地。內鄉縣衙、鸛河漂流躋身4A級景點行列,南陽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通過國家評審,葉家大莊桐柏英雄紀念館列入中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南陽臥龍崗是智聖諸葛亮躬耕地,「隆中對」(一作草廬對)發源地。對距南召縣雲陽鎮北3公里處的杏花山「南召猿人」遺址,是中原人類的發祥之地。1978年,科學工作者在此採集一顆猿人牙齒化石及大量第四紀哺乳動物化石,經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專家鑑定,定名為「南召猿人」,為距今約50萬年前更新世中期的古人類遺址,與北京周口店猿人的時代大體相當。南召猿人的化石地點,是國內發現的重要的古人類遺址,它填補了中原地區舊石器文化的歷史空白,擴大了猿人在秦嶺地區的分布範圍,為進一步研究人類起源和發展提供了新的材料。

內容[3]

視頻

視頻名稱

參考資料

1. 魏紅霞.中國地理百科:北京教育出版社,2015

  1. [外鏈網址 網頁標題],外鏈網站
  2. [外鏈網址 網頁標題],外鏈網站
  3. [外鏈網址 網頁標題],外鏈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