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隐匿与彰显(田福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卡,隐匿与彰显》是中国当代作家田福民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卡,隐匿与彰显
卡的明堂越来越多了。
象我不喜繁复的人,也有三张卡。一张医保卡。我原本对保险是很有看法的,以为做保险业务的,就是巧言令色,虚情假意,凭着一张利嘴,骗取人家信任。家人是有医疗保险的,2012年一场大病,花掉几十万,幸亏有保险,可以贴补一点,避免了一场家庭经济危机的爆发。躲过此劫,始知医保的重要,随即就办了医保卡。
另一张卡与医保卡也有点关系。我去药店取药,年轻的女营业员问我,有购物卡吗?我说没有。她建议我办一个,并且免费。我便办了一张。后来,有几次去药店,营业员又问我,有卡吗?我说有。我这才想起我没有带卡。有卡不带,等于没有,但不影响取药。
第三张卡是在图书馆任领导职的的一位朋友所赠。为鼓励学生养成读书习惯,图书馆举办读书征文活动。我应约看了几期文章。那位朋友赠我读书卡。我持卡在新华书店刷了几次书,感觉非常的好,好象买书不要钱。
我的三张卡,归结起来,医保卡是必不可少的保命卡,药店的购物卡是可有可无的消费卡,书店的贵宾卡是长我脸面的读书卡。
我大概是有卡比较少的。见过一人,他的卡包一开,我眼前一亮,约摸有几十张卡齐刷刷地站起来。一篇小说里写到一位女士丰富的藏卡:超市的购物卡,特产店的取货卡,酒店美容店的储值卡,还有信用卡、瑜伽卡、游泳卡、理发卡。这么多卡,对一个人的记忆能力力与分辨打理能力绝对是一个考验。关于卡,我总有一个感觉,你不理卡,卡不理你。银行有一阵在清理僵死卡,那些常年无人问津的卡,证实我的感觉的准确。
卡是隐匿的。
就我的智商,大概是想不通,卡是以何种方式储存或多或少的钱币的信息的。它建了多大的库容?铺了多少的管网?它是如何得知钱币的进入信息的?它接收到钱币的信息之后,又是如何动作的?钱币信息进入之后,它是如何日夜守护的?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总之有一点,自从有了卡,钱币的流动就多了一条通道,这条通道是隐秘的,象过江隧道,上面是风动日耀,江水滔滔,底下是灯光闪烁,车流滚滚。
卡与人究竟是怎样的关系?是卡认人还是人认卡?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关系到卡的安全。假如是卡认人,那么卡如何判断它认的人就是那个人呢?这是一个难题。人是聪明的,与卡约定一个暗号,当人按下这个暗号之后,卡就依约行事。但是,当这个暗号泄露,人与卡分离之后,那个掌握了暗号的人,冒充卡原来的主人,后果是不是很严重?假如是人认卡,人如何保证卡的紧密相随?人遗失卡,卡换了主人之后,还会忠于原来的主人吗?忠诚是永恒的计较,然而,叛变却是瞬间的改变。忠诚可以宣告,叛变必定沉默。对叛变的惩罚,除了决裂还能怎样呢?
不妨深究。卡认人时,卡的暗号是谁泄密的?是谁在觊觎,他又是如何窃得这个暗号的?卡是如何防卫的?那人在突破卡的最后防线时,卡经历了怎样的痛苦?它又是如何的绝望?人认卡时,卡是在什么时候离开人的?卡在人不知情时的无奈而别,有着怎样的惆怅与不舍?卡到了新主人那里,在忠诚与背叛的选择之间,有着怎样的挣扎?新主人又是用了什么手段,使卡放弃了对忠诚的坚守?失节之后的卡,对老主人有着怎样的愧疚,对新主人又有着怎样的不甘?
卡与人,不管是卡认人还是人认卡,当卡与一个人结合之后,卡便是人对外的形象代言。卡多的人,他与外部的联系必定广泛。现代社会持卡人的身份得以显现,也即是如果没有卡,人的身份不会有被外界多重解读的可能。现在是刷卡的时代,刷信用卡,表明你是一个善理财的人;刷游泳卡,表明你是一个爱运动的人;刷理发卡,表明你是一个讲卫生的人;刷美容卡,表明你是一个懂保养的人;刷瑜伽卡,表明你是一个知情趣的人。多种身份的切换,象电影里镜头的快闪,摄人眼,撩人心。现代人或许需要的就是这种身份的叠加,在身份的切换中,赢得外界“不是简单人”的赞誉。
“送你一张卡。”当有人向你说这句话时,说明你已经在他心目中存有相当的地位。卡里有什么?你打开卡自然便知。你可以向外界炫耀:这是我的**卡。没人问你卡是哪里来的,但送卡人知道你会去向哪里。他目里含笑。
送卡人是可以遥控持卡人的。这种遥控反映的是两人之间关系的客观存在,性质有良有恶,距离有远有近。有点象风筝,线短,风筝飞得越低,线长,风筝飞得越高。太长的线,风筝会产生一种天大地大、无羁无绊的错觉。然而,当有一天,放风筝的人想收回风筝,他是可以做到的。只是,当他收回风筝时,因为线太长,收回的时间相对很长,风筝不易觉察。风筝被拽回时,一定大惊失色。
我崇尚简约生活,我的身份就是如此,卑微黯淡,卡的有无我不会有多大的在意。那篇小说里说,“这些卡,总能把她卡住。”卡越多,被卡得越多,卡得越紧。
我卡少,轻松自在,甚幸。 [1]
作者简介
田福民,自2000年始业余写作,以散文为主,迄今为止,累计文字量200余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