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鲁元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卢鲁元(?-442年),本姓豆卢,昌黎徒何(今辽宁省朝阳市)人,鲜卑族。北魏大臣,信都侯卢豚的儿子。
- 敏而好学,宽和雅度,忠谨顺服。起家直郎,服侍太子拓跋焘,恭勤尽心,深得亲信。
- 太武帝拓跋焘即位,授中书侍郎。工于书法,草拟书令,颇有文采,迁中书监,赐爵襄城公,加任散骑常侍、右将军。[1]
- 从平胡夏赫连昌、远征平凉,授征北大将军、侍中,累迁太保、录尚书事。[2]
- 太平真君三年(442年),卒于家中,追赠襄城郡王,谥号为孝,陪葬于云中金陵,为北魏建立以来宠臣葬礼中最高规格的人。[3]
基本信息
姓名 卢鲁元
|
本姓 豆卢
|
民族 鲜卑
|
官职 征北大将军、侍中,累迁太保、录尚书事
|
爵位 襄城公
|
追赠 襄城郡王
|
谥号 孝
|
出生地 昌黎郡徒河
|
出生时间 不详
|
去世时间 442年
|
所处时代 北魏
|
人物生平
卢鲁元出身于官宦世家。卢鲁元先世,原姓慕容,远祖是后燕北地王慕容精。归顺北魏,获赠拥有“归义”之意的姓氏“豆卢”。孝文帝汉化后,简称“卢姓”
曾祖卢副鸠,是后燕尚书令,封爵临泽公;他的祖父、父亲亦皆位居高官。[4]
卢鲁元机敏好学,宽和而有高雅的度量。明元帝拓跋嗣时,卢鲁元被选拔担任直郎。以忠诚谨慎侍奉东宫,肃敬勤勉重义轻生,皇太子拓跋焘非常亲近喜爱他。 [5]
泰常八年(423年),明元帝去世,拓跋焘继位,是为北魏太武帝。太武帝继位后,任命卢鲁元为中书侍郎,让他在身边补正缺点过失,对他恩遇更深,而卢鲁元更加谨慎恭肃,太武帝则更加亲近信赖他,内外大臣无不敬畏。卢鲁元为人宽容,善于交际,好掩饰他人的过失,称扬他人的长处,因此公卿都亲近依附他。
卢鲁元因工于书法,有写作才能,多次升任中书监,兼任秘书职务。赐爵襄城公,加任散骑常侍、右将军。赐他的父亲为信都侯。[1]
后来,卢鲁元跟随太武帝征讨大夏皇帝赫连昌。太武帝亲自追击赫连昌,进入大夏都城的城门,卢鲁元跟随太武帝出入。当日如果没有卢鲁元,太武帝必将遇到危险。
后征讨北凉,因功授任征北大将军,加任侍中。后来升任太保、录尚书事。太武帝特别看重他,经常跟随征伐,出入卧室。每次有平定之功,总是赏赐奴仆,前后有几百人,布帛数以万计。太武帝不过十天总要到他的府上一次。想要他的住宅近一些,便于往来,于是赏赐宫门南边的上等宅第。衣食车马仅次于皇帝。[2]
太平真君三年(442年)冬天,太武帝到阴山,卢鲁元因病没有跟随。侍臣探问疾病送医送药,驿站的车马沿途相继。等到卢鲁元逝世,太武帝很是哀伤惋惜。返回后,亲临他的丧礼,哭得悲痛至极。东西二宫派遣太官送祭品,早晚到灵前吊祭,完毕就遍奏钟鼓乐舞。帝后在将要安葬时三次亲临丧礼。丧礼依照安城王旧例,而赠送更多。被追赠为襄城王,谥号为孝,葬在崞山,为他建石碑石柱。自北魏兴起,贵臣得到的优遇宠幸,没有能比得上他的。 [3]
人物评价
史书记载
- 《魏书·卷三十四·列传第二十二》[7]
参考资料
- ↑ 1.0 1.1 《魏书·卷三十四·列传第二十二》:鲁元以工书有文才,累迁中书监,领秘书事。赐爵襄城公,加散骑常侍、右将军。赐其父为信都侯。
- ↑ 2.0 2.1 《魏书·卷三十四·列传第二十二》:从征平凉,以功拜征北大将军,加侍中。后迁太保、录尚书事。世祖贵异之,常从征伐,出入卧内。每有平殄,辄以功赏赐僮隶,前后数百人,布帛以万计。世祖临幸其第,不出旬日。欲其居近,易于往来,乃赐甲第于宫门南。衣食车马,皆乘舆之副。
- ↑ 3.0 3.1 《魏书·卷三十四·列传第二十二》:真君三年冬,车驾幸阴山,鲁元以疾不从。侍臣问疾送医药,传驿相属于路。及薨,世祖甚悼惜之。还,临其丧,哭之哀恸。东西二宫命太官日送奠,晨昏哭临,讫则备奏钟鼓伎乐。舆驾比葬三临之。丧礼依安城王故事,而赠送有加。赠襄城王,谥曰孝。葬于崞山,为建碑阙。自魏兴,贵臣恩宠,无与为比。
- ↑ 《魏书·卷三十四·列传第二十二》:卢鲁元,昌黎徒河人也。曾祖副鸠,仕慕容垂为尚书令、临泽公。祖父并至大官。
- ↑ 《魏书·卷三十四·列传第二十二》:鲁元敏而好学,宽和有雅度。太宗时,选为直郎。以忠谨给侍东宫,恭勤尽节,世祖亲爱之。
- ↑ 魏书卷三十四 列传第二十二◎王洛儿 车路头 卢鲁元 陈建 万安国
- ↑ 《魏书·卷三十四·列传第二十二》.国学导航.2015-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