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亞國家圖書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印度尼西亞國家圖書館 |
---|
|
印度尼西亞國家圖書館(Perpustakaan Nasional Republik Indonesia,簡稱PNRI)是印度尼西亞的國家圖書館,負責執行當地圖書的法定送存制度。這個圖書館主要來說是一個人文圖書館,印尼國內還有另一些圖書館負責收藏當地的科學文獻和農業文獻。[1]
圖書館的前身之一是巴達維亞藝術科學學會圖書館,該圖書館曾經在1868年遷至印尼國家博物館的現址,並於1966年改由國家博物館管理。直至1980年,教育與文化部長才簽發決議,把國家博物館圖書館和另外三所圖書館合併為國家圖書館。原第一夫人婷·蘇哈托有份出資籌建的國家圖書館在1988年遷入新大樓,並於1989年成為非部門政府機構。
歷史
起源
印度尼西亞國家圖書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78年亞洲第一個學術組織巴達維亞藝術科學學會的成立。這個學會推動了荷屬東印度的學術研究風氣;在這個過程中,學會出版了很多刊物,收集了很多收藏品,還在收集藏品的過程中建立了一所圖書館。由於學會的藏品數量在19世紀前半期有所增加,所以學會和圖書館便在1868年遷往位於國王廣場的新址(現為獨立廣場國家博物館)。學會曾經阻止荷蘭把學會的收藏品遷移到在1851年成立的荷蘭皇家東南亞及加勒比研究所。在1846年至1920年期間,圖書館藏書從1115冊增加到10萬冊。
學會的圖書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印度尼西亞獨立革命的戰火中倖免於難。在戰爭期間,學會當中日籍會員的人數令佔領東印度群島的日軍留下深刻的印象,當時日軍也沒有干預學會的運作。由於日本當局贊成圖書館繼續負責當地圖書的法定送存制度,所以圖書館收藏了大量在戰爭時期發行的官方刊物。學會在印尼獨立後改名為印度尼西亞文化協會,並於1966年解散,此後圖書館便改由博物館管轄。
國家圖書館
雖然1961年第一個國家發展計劃便已經提到建立國家圖書館的計劃,不過這個計劃之後卻沒有繼續執行下去。到了1973年,國家博物館圖書館職員馬斯蒂尼·哈佐普拉科索(Mastini Hardjoprakoso)又提出了一個建立國家圖書館的計劃;雖然教育與文化部還是沒有立刻接納她的建議,不過這個計劃卻得到國民建設規劃署(Badan Perencanaan Pembangunan Nasional, Bappenas)和另一個科學文獻及資訊中心的注意。1978年教育及文化部由新部長接管後,教育及文化部也對這個計劃表示支持。第一夫人婷·蘇哈托也出資援助國家圖書館的籌建工作,她此前曾經在1968年參觀過一項在國家博物館舉行的展覽,這項展覽展出殖民時期和獨立時期的印尼報章,令她留下深刻的印象。
印度尼西亞國家圖書館在1980年根據由教育與文化部長達烏德·優素福簽署的部長決議正式成立,在這個過程中合併的圖書館共有四所:隸屬於圖書館發展中心的歷史、政治與社會學圖書館(1952年成立)和書目和保存本組(1953年成立)、雅加達首都特區省立圖書館(1953年成立)和國家博物館圖書館。決議既建立印尼的圖書館體系,也向圖書館賦予執行法定送存制度的職權。當時圖書館隸屬於教育與文化部文化總局(Direktorat Jenderal Kebudayaan, Ditjenbud),圖書館新大樓也在1988年啟用。
國家圖書館根據1989年(3月6日)第11號總統令接收了原屬圖書館發展中心的資產,並成為非部門政府機構,不再向部長匯報工作,並通過國務秘書處向印度尼西亞總統負責。為了迎合全球化的需求,印尼政府在1997年又頒布了一項命令,調整了圖書館的職能。
服務
圖書館為全印尼人民服務,主要來說是一個是一個人文圖書館。收藏科學文獻的國立圖書館是科學文獻及資訊中心,而原屬茂物植物園的印尼農業圖書館和技術傳播中心則負責收藏農業文獻。 其他國內重點圖書館還包括萬隆理工學院圖書館和印度尼西亞大學醫學院圖書館。
國家圖書館會為印尼處理申請國際標準書號和出版品預行編目的作業,以及收藏關於印尼的意識形態基礎——建國五項原則的書目和爪哇文手稿。圖書館也採用了一套獨立、以電腦操作的圖書館管理系統和機讀編目格式。美國國會圖書館和澳洲國家圖書館在雅加達都設有地區辦事處。
參考文獻
- ↑ 印度尼西亞國家圖書館,blogsp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