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却东西门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却东西门行》

作品名称:《却东西门行》

创作年代: 三国时期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作者:曹操

《却东西门行》是三国时期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分为四层。前六句为第一层,写出了鸿雁的境遇及其春来冬去的候鸟特征。接下来四句为第二层,写转蓬辞根寄寓自己和征夫的身世飘零之叹息。再接着六句为第三层,写自己有感于大业未竟,任重道远而老之将至。最后四句为第四层,写龙、虎、狐的不离故地,不忘窟穴,来反比征夫们的流离辗转,有家不能归。这首诗开头连用两组比兴,最后又以比兴作结,首尾相互照应,全诗和谐统一,浑然一体。

原文

译文

大雁生活在遥远的塞北,那是荒凉无人的地方。

举翅飞行万余里,飞行栖息自成行。

冬天在南方饱食稻谷,春日一到又飞回北方。

田中有草叫转蓬,随风远飞四处飘扬。

从此永远离开自己的根,万年难相会各在天一方。

远征的将士怎么办,怎能离开四方归家乡。

战马永不卸征鞍,铠甲不离人身旁。

岁月流逝人渐老,何时才能返故乡。

神龙藏身在深渊,猛兽漫步在山冈。

狐死头还向山丘,人的故乡怎能忘。

创作背景

据考证,这首诗作于曹操的晚年,即东汉末年的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大败于赤壁之战以后。当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年事渐高,面对战乱连连,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旧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招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这首诗是曹操按旧题写的新词。

作者简介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渐见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积极作用。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在《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