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厥热胜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厥热胜复

来自中医养生的图片

​厥热胜复是厥阴病发展过程中正邪相争,阴阳消长,正邪进退的在外表现。

《伤寒论通俗讲话》说:"病至厥阴,阴尽而阳生,由于正邪斗争有胜负,故其病变有厥热进退的机转。"其表现为以手足厥冷与发热交替出现为特征,一般而言,阳胜则发热,

,因此,常以此来辨别正气的盛衰,疾病的进退。而且,可依据厥冷与发热时间的长短判断病势之进退,厥热相等则阴阳平和而主自愈,而厥多热少则主病进,热多厥少而主阳复病退。

手足逆冷,则名为厥,其所以厥者,以其阳上而不下,阴下而不上,不相顺接之故也。不顺则逆,故曰厥逆。盖四肢秉气于脾胃,脾胃者,阴阳升降之枢轴,脾升胃降,阴阳交济,土气温和,故四肢不冷。脾胃虚败,升降失职,肾水下陷,心火上逆,此阴阳分析,不相顺接之由也。

厥阴肝木,水火之中气,阴盛则从母气而化寒,阳复则从子气而化热,心火既复则发热,心火未复,则肾水方盛而为厥。诸凡四肢厥冷者,是寒水方旺之时,不可下之。他如虚损之家,阳亏阴盛,亦同此法也。

厥阴阴极阳生,阴极则厥,阳复则热。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阴极而发厥者,此后阳复,必然发热,及其发热,则后必又厥。以阴阳之理,不能长胜而无复也。其前之厥深者,后之热亦深,前之厥微者,后之热亦微。方其厥之将终而热之欲作,应当下之,以泻未炎之火,而反发汗,以伤津血,必心火上炎,而口伤烂赤也。阴胜发厥,原不可下,厥将罢而热欲来,则又可下,不使寒热迭发,胜复循环,以伤正气也。

大抵阴盛而发厥者五日,则阳复而发热者亦必五日,设至六日,必当复厥,其不厥者,则阴退而自愈。以厥证始终不过五日,今热又五日,胜复相应,而不见再厥,是以知其必愈也。若发厥四日,热反三日,后日发厥,复至五日,则其病为进,以其寒多热少,阳气退败,故为病进也。若发热四日,厥反三日,复热四日,寒少热多,阳气渐长,其病当愈。

阳长阴消,自是吉事,而阳长不可太过。若发热四日,以至七日,而其热不除者,是阳气过长,热甚之极,必郁蒸阴分,而便脓血也。[1]

参考文献

  1. 厥阴病:辨厥热胜复证, 个人图书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