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路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雙路鄉隸屬於山西省忻州市靜樂縣東北部,地處東經110°43′-112°20′,北緯38°8′-38°40′之間,總面積145.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8273畝,全鄉共有28個自然村,27個行政村,常住人口6178人(2017年) ,屬於土石山區,由於地處高寒山區,無霜期又短,加之土地貧瘠及水土流失較為嚴重,自歷史以來,自然災害頻繁發生,其中十年九旱的現象尤為突出。全鄉民風淳樸,農民群眾勤勞善良、誠實守信、遵紀守法,熱愛黨、擁護政府,多年來沒有發生重特大刑事案件和民事糾紛。[1]
歷史沿革
"靜樂縣轄鄉。1956年設雙路鄉,1961年改雙路公社,1984年復建鄉。
行政區劃
轄:上雙路、下雙路、南溝、土溝、狼兒溝、張旗、黃家溝、馬家灣、北硯灣、蘭家山、神家村、北黃韋、南黃韋、干連溝、岔口、安子坪、程子坪、泉莊、斗康、(元洛寺、)元洛、石棧、安子上、劉家莊、季家莊、東莊、崔家溝、趙家溝。
經濟建設
幾年來,鄉黨委和政府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緊緊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放鬆,使全鄉經濟有了新的增長。2010年,全鄉糧食總產量660萬斤,油料產量50萬斤,大牲畜飼養量1591頭,豬飼養量5715頭,羊飼養量10431隻,雞飼養量21117隻,兔飼養量9500隻,其中獺兔5000隻。全鄉經濟總收入453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450萬元,牧業收入1470萬元,各占總收入的32%,農民人均收入2320元,比2009年增長10個百分點,經濟發展實現了新的跨越。 農業人口以種植業為主,畜牧業為輔,種植業以莜麥、雜豆、馬鈴薯為主,養殖業以牛、羊居多,
幹部隊伍
鄉政府現設雙路村,鄉政府共有幹部44名,其中公務員20名,各村有大學生村幹部14名,村級組織支部書記與村委主任95%的屬於"一肩挑",支委村委大部分交叉任職,鄉村兩級幹部平均年齡37歲,鄉政府幹部80%的為大專以上文化水平,村級幹部大多為"雙強"能人。鄉村兩級組織,班子團結,幹部心齊,貫徹黨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不折不扣,深受人民群眾擁護,近五年來,未曾發生一起群眾狀告鄉幹部的案例。
全鄉共有26個農村黨支部,1個機關支部,2個學區支部,334名黨員。其中女黨員32名。
五好目標
近年來,鄉黨委以"五個好"為目標,切實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使鄉村兩級組織建設得到新的加強。
從思想建設入手,長期對黨員幹部進行了教育,打下了全鄉上下心齊、氣順、勁足的思想基礎。
從組織建設入手,按《條例》選入用人,極大地提高了鄉村兩級黨組織的凝聚力。
從作風建設入手,認真開展了"先進性教育活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和"創先爭優活動",使幹部的作風得到根本轉變。
創業路線
幾年來,鄉黨委和政府,堅持走"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實施"大農業"戰略的路子,重點抓了產業結構調整,使農業發展實現了新突破。
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培育了獺兔養殖、節能大棚、黃花菜種植、池塘養魚,使農業實現了新的變革。
大力發展特色種植業,通過種植雜豆、優質土豆等,使農民獲益頗豐。
通過新建養殖場和壯大傳統養殖,為農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幾年來,鄉黨委和政府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主抓手,使鄉村面貌發生新變化。
改善了辦公條件,新建了鄉政府、文化站、衛生院、村級組織活動 場所,鄉村兩級組織的服務功能得到提高。
使80%的村吃上自來水。
為90%的村硬化了通村路和主街道。
消滅了校園危房。
使90%的村實現了"三網合一"。
實施了六大造林工程,綠化、生態、環保。
省郝志遠廳長調研
2012年5月30日,山西省審計廳黨組書記、廳長郝志遠帶領部分機關幹部深入下鄉住村聯繫點靜樂縣雙路鄉上雙路村,實地考查為解決村民吃水援建的供水工程建設、上雙路鄉萬畝生態園建設和劉家莊養殖山羊 、種植經濟林等情況,切實幫助群眾解決關係生產生活的突出問題,研究落實農民增收具體措施。廳黨組成員、紀檢組長、駐靜樂縣扶貧工作隊大隊長任建平,副巡視員張涵、李京生和部分處室負責人參加調研活動。
未來前景
十幾年來,鄉黨委和政府着力優化發展環境,政風、行風、民風得到空前好轉,在全鄉上下營造了一種濃厚的為商、親商、護商、安商政務環境和投資者能夠進得來、穩得住、幹得好的發展環境。為此,雙路鄉已成為一切有識之士、拓寬疆土、建功立業、施展才華、實現抱負的最理想場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