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龙井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台中市龙井区位于台中市西南部,地处大肚溪下游北岸,清水平原与大肚台地的南部。
龙井区旧称“龙目井”,狭义而言,指本区龙泉里附近一带,村中有一古井,状似龙目吐珠,常年涌泉,味甘可口,为一胜景,大正九年〈1920年〉据此名胜而改称为“龙井”。
- 首长简介
姓名 戴燕如
学历 私立逢甲大学
主要经历
1.臺中縣地方稅捐處沙鹿分處稅務員 2.臺中縣龍井鄉公所課員 3.臺中縣龍井鄉公所財政課長 4.臺中市龍井區公所秘書室主任 5.臺中市龍井區公所社會課課長 6.臺中市龍井區公所主任秘書 7.臺中市龍井區公所代理區長 8.臺中市梧棲區公所區長
- 行政区域图
龙井区包括竹坑里、龙泉里、龙津里、丽水里、东海里、田中里、龙岗里、龙东里、龙西里、新东里、南寮里、福田里、山脚里、忠和里、三德里、 新庄里,共16里。
- 教育
国中: 四箴国中、龙井国中、龙津高中国中部、福科国中
国小: 龙峰国小、龙泉国小、龙山国小、龙井国小、龙港国小、龙津国小、龙海国小
- 产业发展: 1水稻、2通天草(九尾草)、3落花生、4新兰西瓜、5甘薯[1]
历史沿革
龙井原本称之为“茄投庄”,日治时期大正九年(1920年)地方改正时才取庄内“龙目井”之头尾二字而改称为“龙井庄”。龙目井为此区境内之古迹,《彰化县志》中记载道:“龙目井,泉清味甘,涌起尺许,如喷玉花。井旁二石,状似龙目,故名。里人环井居,竹篱茅舍亦饶幽致”。
龙井区早期为平埔族帕瀑拉水里社社址,取其译因称为‘茄投’;另有一说指此地早期旧称“龙目井”,因在龙泉里附近一带,村中有一古井,状似龙目吐珠,常年涌泉,味甘可口,为一胜景,大正九年(1920)据此名胜而改称为“龙井”沿用至今。清朝雍正年间,初有林、戴、石三姓垦户,向平埔族地拓垦于笳投一带,当时尚属未辟荒埔,直到汉人大量移民至此,耕地渐开而形成海埔厝、山仔脚及龙目井等聚落。
龙目井位于龙井区龙泉里龙目井巷。相传该井的泉水涌自一棵老樟的树根中。先民开拓台湾,已经就发现了它。清领初期,彰化建城,因彰邑水咸,此井水甘,城廓几乎决定建于此。但彰邑人士不肯罢休,暗中撒下很多盐份于此井内,加以阻碍。于是市城始决定建于今之彰化。龙目井,现以水泥修造,已非当年。该井由来依据《彰化县志》记载:(龙目井在邑治北十七里,其泉涌起数尺,如喷玉花,山下田数亩,皆资此泉灌溉。色青味甘,里人多汲焉。旁有两石,状若龙目,故名。)龙井区位于台中市的西部,西疆濒临台湾海峡,南端以大肚溪与彰化市为界。区名原称‘茄投’,大正九年〈1920年〉改称为龙井,其区名乃因今龙泉里有古井龙目井而变更之。 龙井地方,昔为帕瀑拉平埔族水里社社址,目前靠近山的区域仍有水里社地名。清光绪二十一年,本区隶属台湾府台湾市大肚中堡、大肚下堡所辖。日治前期,属台中县大肚中、下堡辖;后隶台中州台中辨务署大肚中、下堡辖;后再改为台中厅沙辘支厅大肚中、下堡辖;日治后期,大正九年,改为台中州大甲郡龙井庄辖;一九四五年二战后,改制为台中市大甲区龙井乡,民国三十九年,再易为台中县龙井乡,99年12月25日改制为台中市龙井区公所。[2]
休闲旅游
1. 东海商圈
2. 丽水渔港
3. 竹坑-南寮登山步道
4. 台铁新乌日文创商圈
5. 龙目井
6. 台中火力发电厂
7. 希诺奇台湾桧木博物馆
8. 龙井大排自行车道
9. 磐顶教会
10. 龙井区河滨公园槌球场
11. 禾乐Beer
12. 啡文学[3]
视频
《贾文青比你爱台湾》台中市龙井区:竹坑南寮登山步道轻松好走景色优美,走完再去东海夜市大吃喔!
S63.“磐顶教会”空拍(台中市龙井区)
台中市【35】龙井区│东海艺术商圈│Art Street│台湾散策│Wander in Taichung│Walk Taiwan
外部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