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葉小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葉小紈
出生 1613年
逝世 1657年
國籍 中國(明朝)
職業 女作家

葉小紈(約1613~約1657)字蕙綢,吳江(今江蘇省蘇州市)人,生於明神宗萬曆四十一年,卒於清順治十四年。葉紹袁、沈宜修二女,著有雜劇《鴛鴦夢》,是我國戲曲史上第一位有作品流傳的女作家。

人生經歷

  家庭背景
  父親葉紹袁,明天啟進士,官工部主事,是一位負有才名的文學家,著有《湖隱外史甲寅日注》。母親沈宜修是山東副使沈珫的長女,通經史,善詩詞,著有《鸝歌集》二卷、《梅花詩》一卷。小紈是她的次女。比小紈大3歲的葉紈紈,字昭齊,3歲就能背白居易的《長恨歌》,13歲已能賦詩填詞,著有《芳雪軒遺集》。比小紈小3歲的葉小鸞,字瓊章,4歲讀《離騷》,10歲制聯應對,12歲通詩詞,著有《疏香閣遺集》。
  成長經歷
  小紈自幼聰穎過人,4歲能背蔡琰的《悲憤詩》和白居易的《琵琶行》,10歲就能吟詩作對填詞曲。一次母親讓她以詞、曲牌名作對,她一口氣說了「一斛珠;滿江紅」、「點絳唇;剔銀燈」、「天仙子;虞美人」、「金縷曲;桂枝馨」等七、八副對子。父親一旁笑道:「吾兒當為易安(李清照)矣!」小紈漸大,與戲曲家沈璟之孫諸生沈永禎結為夫婦,育有一女沈樹榮(?~1673),後嫁與葉世侗之子葉舒穎(1631~?)為妻。
  雜劇創作
  1632年,小妹小鸞、大姐紈紈因多病先後夭折,小紈血淚千行,肝腸寸斷,傷感之餘展紙揮毫,於崇禎九年(1636)著成雜劇《鴛鴦夢》,以為追念。錢謙益(1582~1664)所言:「蕙綢《鴛鴦夢》雜劇傷姊妹而作」。陳去病亦云:「葉小紈,以其妹小鸞之逝,悲傷極致,作《鴛鴦夢》雜劇四出,亦頗工美。」劇中寫蕙百芳、昭綦成、瓊龍雕三書生金蘭結義、生離死別的故事。實際寫的是她們姐妹三人難分難捨的手足之情。「蕙」、「昭」、「瓊」分別是小紈、紈紈、小鸞字號的頭一個字,年齡也相符合。開頭從西王母因三侍女塵緣未斷,謫罰她們下凡寫起,下分四出:第一出寫中秋佳節三好友同游鳳凰台;第二出寫蕙百芳苦苦思念昭、瓊二友;第三出寫傳來瓊龍雕病逝的噩耗,蕙百芳趕去弔喪,正在撫棺痛哭之時,又聽到昭綦成因悲痛過度而身亡的喪音,蕙百芳呼天搶地,痛不欲生;第四出寫瓊、昭二友死後,蕙百芳從此「逍遙雲水,訪道尋真」,經呂純陽指點,醒悟到「人生聚散,榮枯得失,皆猶是夢」,終於回頭重新與昭、瓊相聚,同回瑤池,全劇情節生動,結構井然,詞情並茂,音律和諧,滿紙血淚,悽惋動人,故有「殊清警拔俗」之評。一時爭相購讀,海外亦有流傳。日本學者八木澤元於1959年在東京出版了一部《明代劇作家研究》的論著,共分九章。前八章分別論述了朱有純、康海、李開光、陳與效、梅鼎祚、湯顯祖、臧懋循七位男劇作家。第九章專論女戲曲家葉小紈,介紹了小紈的一家、小紈的作品及其年譜,突出了雜劇《鴛鴦夢》,還附有《葉小紈詩輯》。譽滿九州,名動三島,葉小紈不愧為我國第一位女戲曲家。其舅沈自征序其雜劇云:「詞曲盛於元,未聞有擅能閨秀者。蕙綢出其俊才,補從來閨秀所未有。其俊語韻腳,不讓貫酸齋、喬夢符,即其下里,猶是周憲王『金梁橋下』之聲。」崇禎年間,《鴛鴦夢》和她的詩集《存余草》均被其父葉紹袁收入《午夢堂全集》。
  小紈34歲寡居,詩作極多,晚年汰存二十分之一,編為《存余草》,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