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司馬文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司馬文森
中國著名作家
出生 1916年
泉州東街
逝世 1968年
國籍 中國

司馬文森(1916~1968年),原名何應泉,泉州東街人,中國著名作家。1933年參加中國共產黨,1934年,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在《申報》、《作家》等報刊發表多部揭露現實的短篇小說

抗戰時期,司馬文森先後在上海廣州從事救亡宣傳工作。內戰時期,投入反對內戰的鬥爭,把港澳和南洋的愛好文藝進步青年團結在中國共產黨的周圍,並為解放區輸送新生力量。其間,司馬文森撰寫發表了大量評論文章和小說。

1955年夏,司馬文森奉派出任駐印度尼西亞大使館文化參贊,1962年底回國後,擔任國家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西亞、非洲司司長。1964年,司馬文森出任中國駐法國大使館文化參贊[1]

生平

1916出生在小販家庭。8歲進袞繡小學(今東門小學)讀書,9歲輟學.

1928年到菲律賓做工,1931年回國,在泉州黎明中學學習,參加共產黨的外圍群眾組織"互濟會"。

1932年,文森受學校進步教師張庚的影響,接受馬克思主義思想。任共青團泉州特支委員,中共泉州特區委員,編輯地下黨刊物《赤色群眾報》(油印版)。

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從事文化宣傳工作。他主編《農民報》,經常以林娜等筆名在泉州一些報刊上發表文學作品和評論文章,傳播革命思想。

1934年冬中共泉州地下組織遭破壞,司馬文森轉往上海,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任組織幹事,負責暨南大學及江灣農民文藝學習小組。經常以耶戈筆名在《申報》、《作家》等報刊發表抨擊時政的犀利短文和揭露現實的短篇小說。

1935年參加上海文化界救國會,負責新生讀書會(又名職業青年救國會)。

1936年參加中國文藝家協會。1937年在上海市文化界救亡協會宣傳部,從事抗戰宣傳,募捐,為堅守在四行倉庫的愛國軍士送醫藥和給養等。後隨救亡日報社轉廣州,兼《救亡日報》記者並大力推動戰時文藝通訊員運動。

1938年奉派到四戰區政治部三組,從事抗戰動員、宣傳,掛少校軍銜。

1939年到桂林,由中共南方局、周恩來通過李亞群聯絡工作。

1939年-40年在桂林廣西地方建設幹部學校任指導員,協助楊東蓴工作,培訓華僑機工,編輯校刊。

1940年起連任歷屆桂林文協理事、常務理事,1941年創辦《文藝生活》月刊。

1944年任中共桂北工委委員,領導抗日武裝。

1946年-50年,先後在廣州、香港復刊《文藝生活》,發起文藝生活社社員運動,在香港、泰國、菲律賓、新加坡等地設分會。任文協港粵分會理事,香港文協常務理事,香港達德學院教授,中共香港文委委員,民促會(小民革)中央委員,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並為共同綱領草案整理委員會委員。新中國成立,出席開國大典。解放後,續任中共港澳工委委員,香港文匯報總主筆,民革中央委員,中南軍政委員會文教委員,華南文聯常委,華南電影工作者聯誼會理事,中南文聯常務理事,中國新聞社理事。

1949年1月31日北平解放。司馬文森隨流寓香港的著名詩人柳亞子、文學家茅盾等人北上,參加第一屆全國政協《共同綱領》的起草工作,並出席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為此連續創作《新中國的十月》、《會師記》等反映新中國成立的報告文學集。

1950年前後,司馬文森和香港文化界人士創作《火鳳凰》、《南海漁歌》、《血海仇》、《娘惹》、《海外尋夫》等5部電影劇本,先後拍成電影,在香港及東南亞一些國家上映。

1952年被港英政府非法遞解出境,我外交部及各社會團體發表嚴正抗議。回到廣州,任香港大公報、文匯報、中國新聞社聯合辦事處主任,廣州作家協會執行委員會委員,廣州作家協會會刊《作品》主編,廣州市人大代表,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委員會廣東分會委員,珠江電影製片廠籌委會副主任,中南作協常委,中共華南分局文委委員。

1955年夏,司馬文森奉派出任駐印度尼西亞大使館文化參贊。他在繁忙的外事工作之餘,撰寫許多反映華僑在海外的生活、中印(尼)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以及揭露帝國主義殖民政策的文章。印尼當局掀起反華、排華逆流時,司馬文森多次冒着生命危險,深入基層解決難僑的困難,並根據所見所聞撰寫報告文學。

1962年底,司馬文森離任回國,擔任國家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西亞、非洲司司長。兼中國-阿富汗友協理事。在此期間,他代表中國作家協會參加在印度尼西亞峇厘召開的亞非作家執行委員會議,參加中國政府文化代表團赴北非與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突尼斯等3國簽訂文化協定;同時完成反映30年代泉州革命鬥爭的長篇小說《風雨桐江》以及國際題材的兒童文學集《我們的新朋友》。

1963年出席亞非作家常設局會議,及執行委員會會議。

1964年出任中國駐法蘭西共和國文化參贊、黨委委員。歷任全國第一、二、三屆文代會代表。

1966年,司馬文森奉召回國參加"文化大革命"。由於30年代他在上海了解江青、張春橋等人的一些底細,江青反革命集團先發制人,給他的《風雨桐江》扣上三條莫須有的罪名,並進行人身摧殘。

1968年5月,司馬文森負屈含冤離世,享年53歲。

1970年8月平反,骨灰移葬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

作品

司馬文森的第一篇文章發表於菲律賓馬尼拉的全閩日報。在黎明中學學習時,曾以"燕子"為筆名,在《泉州日報》發表小說"小白兔"而聞名泉州。1935年在上海文壇嶄露頭角。

主要著作:長篇小說《雨季》《南洋淘金記》《風雨桐江》,中篇小說《尚仲衣教授》《折翼鳥》《成長》《汪漢國的故事》,短篇小說《大時代中的小人物》《人間》,散文、報告文學《粵北散記》《新中國的十月》《上水四童軍》,兒童文學《菲菲島夢遊記》《我們的新朋友》,電影劇本《海外尋夫》《南海漁歌》《火鳳凰》等。

司馬文森

長篇小說

《雨季》 1943年9月初版,44年3月再版,46年三版

《人的希望》 1945年初版,47年再版,50年改電影劇本

《南洋淘金記》1949年12月初版,50年再版,86年三版

《風雨桐江》 1964年8月初版,83年再版,2008年三版

〈阻街的人〉 香港〈華商報〉1948年連載

〈海外尋夫記〉〈華商報〉1949年連載,後改電影劇本

〈香港淘金記〉 香港〈大公報〉1950年連載

中篇小說

《尚仲衣教授》(又名《天才的悲劇》)1940年初版,

1943年再版,47年三版

《轉形》 1942年4月初版

《希望》 1942年12月初版,43年再版

《掙脫了枷鎖》 1946年5月初版

《成長》 1947年2月初版

《折翼鳥》 1951年初版,1958年再版

《汪漢國的故事》 1955年7月初版學

〈海外遊俠傳〉1963年發表

短篇小說

《一個英雄的故事》 1940年7月初版

《蠢貨》 1942年1月初版,43年再版,48年三版

《奇遇》 1942年3月初版,43年再版

《人間》 1943年3月初版,44年再版

《孤獨》 1943年5月初版

《小城生活》 1943年月9曰初版

《大時代中的小人物》1945年再版(初版缺)

《危城記》1946年9月初版

散文集

《島上》 1937年初版

《粵北散記》 1940年3月初版,同年5月再版

《過客》 1941年9月初版,1942年3月再版

《新中國的十月》 1950年1月初版,1951年再版

《少男少女》 1952年初版

報告文學

《上水四童軍》1948年7月初版

司馬文森

《新社會下的新人物、新作風》1950年初版

〈會師記〉1949年12月發表

兒童文學

《砍不斷的頭》1941年6月

《保家鄉》1941年6月

《戚繼光斬子》1941年6月

《菲菲島夢遊記》1941年10月初版,42年再版

《漁父和魚》(劇本)1942年5月初版,42年再版,

44年三版,47年四版

《黑帶》1949年初版

《我們的新朋友》 1964年10月初版

理論

《戰時文藝通俗化運動》1937年12月初版,38年1月再版

《怎樣辦壁報》 1938年2月

《文藝通訊員的組織與活動》1938年5月初版

《通訊速寫和報告》1947年

《新少年寫作講話》1949年8月初版

電影劇本

〈海外尋夫〉香港南國公司製片,1950年11月上映。

導演:譚有六 主演:王丹鳳,李清,蘭青,馮琳等。 〈南海漁歌〉香港萬年影業公司製片,1950年上映。

導演:秦劍主演:吳楚帆,黃楚山,紅冰,馬孟平等。

〈火鳳凰〉合作製片,1951年在香港和東南亞上映。

導演:王為一主演:劉瓊,李麗華。

〈血海仇〉香港長城電影公司製片,1951年上映。

導演:顧而已 主演:李麗華,陶金。

〈娘惹〉香港長城公司製片,1952年在香港上映。

導演:岳楓主演:夏夢,嚴峻。

〈海角亡魂〉(〈人海萬花筒〉之一,由十個編劇、十個導演聯合編導的十個獨立的短片。六大製片公司攝製粵語片,演出、編導均系義務,上映收入用於建華南電影工作者聯誼會址。)1950年在香港上映。

〈故鄉〉紀錄片,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54年製片上映。未拍攝成電影的劇本〈翻身樂〉〈海國相思〉〈千萬人站起來〉。

合作作品

〈黃花崗〉四幕六場歷史劇,1938年黃花崗紀念日在廣州上演。《二十九人自選集》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桂林分會編,收入散文"磨"。

〈人民萬歲〉大型活報劇,1949年底由香港影劇界聯合演出。〈勝利公債〉新歌劇,百名電影演員為響應購買勝利公債大公演。

《出路》話劇,署名:司馬文森、周圍、曾煒、黃向青,華南人民出版社1955年初版。1954年公演。

《中國印度尼西亞友誼之歌》北京音樂出版社1964年出版。作詞:司馬文森 作曲:馬可

《中國非洲友好歌》北京音樂出版社1964年出版。作詞:司馬文森 作曲:馬思聰編輯刊物

《赤色群眾報》(油印版)1933-34年,中共泉州地下黨刊物。(該刊物採用閩南方言,通過民間小調、講古方式介紹時局,宣洩農民的痛苦,鼓勵他們起來鬥爭。)

《泉州日報》副刊"文學評論"1932年(-33年)與麗尼、何天松、呂驥共同撰稿,出二期。

《文藝生活》月刊 1941、9----1943、7 於桂林,總1-18期。

文藝生活副刊:《寂寞》《祝福》

文藝生活叢書: 《流星》(荊有麟)

《蕭》(伍禾) 《黃昏》(艾蕪)

《喬英》(梅林) 《轉形》(司馬文森)

《骷髏集》(孟超)《回憶魯迅斷片》(荊有麟)

《珍珠》[冼群)《寒傖之歌》(伍禾)

《海的遙望》(華加)《愁城記》(夏衍)

《塞巴斯托波爾之國》(孫用譯)

光復版 1946、1----1946、6 於廣州,總19-24期。

(主編:司馬文森、陳殘雲,合作主編總19-40期.

46年出總24期後被國民黨查封,轉香港續出光復版。)

光復版 1946、8----1948、2 於香港,總25-36期。

海外版 1948、2----1949、12於香港,總37-53期。

文藝生活選集:《獨幕劇選》《秧歌劇於花燈戲》

《人民作家印象記》《創作經驗》

《文藝學習講話》《報告文學選》

穗新版 1950、2----1950、7 於廣州,總54-59期。

《建設幹部》《幹部生活》廣西地方建設幹校校刊,1939-40年。

主編:周鋼鳴、司馬文森

《少年文庫》1942年桂林文化供應社出版。

《喜酒》《菲菲島夢遊記》《漁夫和魚》《地球和宇宙》

《速算故事》《星星故事》《小鐵匠》《蘇聯兒童詩集》

《小蠻牛》

《文藝新聞》周刊 主編:司馬文森、陳殘雲

1946、2--46、5 於廣州,總1-7期,被國民黨查封。

《文藝修養》 主編:周鋼鳴、司馬文森、洪遒

1846、6出1期,於廣州。

《聯合增刊》1946年5-6月共出3期,廣州29家雜誌聯誼會,抗議國

民黨當局查封民主刊物。

《學生小文庫》1949年香港學生書店出版。

《黑帶》《奇異的鄉土》《讀書的故事》《森林的故事》

《讀書的故事續集》《龍鬚島歷險記》《上水四童軍》

《給少年們》《歌墟》《孩子們》(四幕劇)

《新中國兒童文庫》1949年香港智源書局出版。

《怎樣做個新少年》《新少年的寫作講話》《帶燈的人》

《俄羅斯童話》《畫家的故事》《中國五十年》《蜘蛛王

國》《手和腦》《電影的秘密》《大笨象旅行記》

由郭沫若作序。

《文匯報》(香港)1951年,任總主筆。

《作品》月刊(廣州作家協會會刊)1953-1955。

創辦文生出版社1946-49年於香港,出版一批進步書籍:

《危城記》《風砂的城》《復員圖》《反芻集》《民主短簡》

《抒情小品》《同志,攻進城來了》《尚仲衣教授》《春寒》

《成長》《人的希望》《南洋伯還鄉》《時代的動感》《雨季》

《桂林的撤退》

司馬文森抗戰紀實

在1931年"九·一八"日本發動侵華戰爭、中國人民奮起抵抗80周年的當天,由司馬文森的三個女兒司馬小萌、司馬小莘、司馬小芹共同選編的司馬文森抗戰紀實文學選《南線》,由團結出版社在北京出版。

此書收錄了司馬文森在他21歲至29歲期間,寫於1937年至1946年的40篇紀實文學作品,是從他400多萬字的抗戰文學作品中節選出來的,共計有30多萬字。由於司馬文森保存在家中的所有作品,已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抄家掠走,片紙無存,司馬小莘花了十幾年時間,跑遍了國內各大圖書館,甚至海外的圖書館,才搜集到父親的大部分作品。

參考來源

  1. 良師益友司馬文森 ,人民網, 2016-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