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吃碗稀饭解渴(郑作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吃碗稀饭解渴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吃碗稀饭解渴》中国当代作家郑作伟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吃碗稀饭解渴

母亲没有文化,没上几天学就回家放牛了。她不认字,也不懂普通话,时常看电视还叫我做翻译。就是这么个斗大的字不认识几升的农村女人,待人却特[[真诚],尤其好客

“吃碗稀饭解渴”就是她的口头禅。如果你进来我们村,被我母亲看见,她就会死拉硬拽把你带到我家吃碗稀饭。你要是坚决不去,就像是从她身上割了几块肉一样,让她显得不高兴。母亲说吃碗稀饭解渴,而不是充饥,是怕别人误以为这是施舍,没有面子。她尊重别人的面子。

被母亲拉到家里吃稀饭的人,排起队来,我想都可能排到海口去。这些人干什么的都有:来办事的村委会干部、家访的老师、看猪的猪客、算命的先生、赤脚医生、阉鸡的、收破烂的……各行各业、乃至乞丐,都被母亲拉来吃稀饭。

听母亲说,那时候我还没有出生,地瘦人穷,又逢上干旱,粮食颗粒无收,不少人沦为乞丐。我们家就曾接纳过一个乞丐,且长达半个月之久。那时我们家也快揭不开锅,为了让乞丐每顿都能吃上一碗稀饭,母亲不惜去借米。左邻右舍骂她傻,她也是笑笑就过去。乞丐原本瘦骨嶙峋,离去时肚子上竟滚出了一层肉。母亲送了乞丐一小包米,倚着门看他离去,一边看一边喊:有闲就来吃碗稀饭。

母亲请人吃稀饭时,会做几个配菜。菜是家常的,很简单。多是地瓜叶、咸菜、咸蛋、腌胡萝卜等等,最好的不过是一碟猪耳朵。母亲把自己当成服务员:擦桌子、搬凳子、端水、上菜、打饭,只是不会叫人结账。时常有人吃免费饭不好意思,又见我家房子简陋、日子清贫,要塞钱给母亲,不过都没“得逞”,母亲死活不收,任人怎样劝,她都撅着嘴,像个淘气的孩子。

母亲这样热情,又这样好客,自然是会招来许多亲戚朋友的。母亲最注重亲戚感情,她的亲戚多得数不清,我至今也没有认全。这些亲戚有些是沾着血缘关系的,有些是毛都没沾上,比如母亲叫的那位同年,是她认的干姐妹。母亲和同年不是同一年生,只是年纪相仿,便以“同年”的叫法认作了姐妹。认同年的程序很简单,互挑一担椰子粑往对方家即可,从此过后春节军坡便互相往来了。

同年的生活过得很辛苦,田地少,孩子多。以前在军坡节的时候,她总是担着箩筐来我家,回去时箩筐总装满了米,这都是母亲无报酬的馈赠。奶奶时常因此埋怨母亲:这白花花、银灿灿的米呦,怎能说送人就送人!母亲听了也不生气,只是不紧不慢地说:多一门亲戚就多一条门路。

的确,这些年很多亲戚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在这里,不得不提的是国辉舅。国辉舅和母亲没有血缘关系,也是属于“认”的那一种亲戚。那年,我要上大学,家里也要盖新房子,两笔大开销使父母皱紧了眉头。母亲找到国辉舅,国辉舅二话不说就借了好几万块钱。此外,在我上大学的这些年里,不会到银行寄钱的父亲,每次都找国辉舅给我寄生活费。我收到的生活费里,时常与父亲说的数目不符,因为国辉舅偷偷给我加了两百块钱。国辉舅对我家的帮助,我们无以回报,只是每年榨完花生油和山柚油都会分一点给他。

我想,良好的亲朋往来不就是这样吗?彼此真诚、热心,互助互爱。而往远了说,在所有待人之道里,只要你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你所遇见的每一个人,我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收获,并且感到幸福。

写到这里,忽有外人进村,是骑摩托拉客的“搭客洪”,他往四叔家运猪饲料,恰巧碰上了母亲。母亲远远地招手唤他:来咯,来咯!吃碗稀饭解渴!

[1]

作者简介

郑作伟,海南省屯昌人,现就读于三亚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