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合金結構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合金鋼

外文名: alloy steel

組 成: 除鐵、碳外,加入其他的合金元素

性 能: 耐磨、耐腐蝕、耐低溫、耐高溫等

牌 號: 一般命名原則

所含元素種類: 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

合金結構鋼: 合金結構鋼由於具有合適的淬透性,經適宜的金屬熱處理後,顯微組織為均勻的索氏體貝氏體或極細的珠光體,因而具有較高的抗拉強度和屈強比(一般在0.85左右),較高的[[韌性]和[[疲勞強度],和較低的韌性-脆性轉變溫度,可用於製造截面尺寸較大的機器零件[1]

分類

合金結構鋼一般分為調質結構鋼表面硬化結構鋼

①調質結構鋼 這類鋼的含碳量一般約為0.25%~0.55%,對於既定截面尺寸的結構件,在調質處理(淬火加回火)時,如果沿截面淬透,則力學性能良好,如果淬不透,顯微組織中出現有自由鐵素體,則韌性下降。對具有回火脆性傾向的鋼如錳鋼、鉻鋼、鎳鉻鋼等,回火後應快冷。這類鋼的淬火臨界直徑,隨晶粒度和合金元素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例如,40Cr和35SiMn鋼約為30~40mm,而40CrNiMo和30CrNi2MoV鋼則約為 60~100mm,常用於製造承受較大載荷的軸、連杆等結構件。[2]

②表面硬化結構鋼 用以製造表層堅硬耐磨而心部柔韌的零部件,如齒輪、軸等。為使零件心部韌性高,鋼中含碳量應低,一般在0.12~0.25%,同時還有適量的合金元素,以保證適宜的淬透性。氮化鋼還需加入易形成氮化物的合金元素(如Al、Cr、Mo等)。滲碳或碳氮共滲鋼,經850~950℃滲碳或碳氮共滲後,淬火併在低溫回火(約200℃)狀態下使用。氮化鋼經氮化處理(480~580℃),直接使用,不再經淬火與回火處理。

生產工藝

根據鋼種和鋼的質量要求,合金結構鋼的冶煉,可採用氧氣頂吹轉爐、平爐、電弧爐;或再加電渣重熔、真空除氣。

鑄錠可採用連鑄或模鑄。鋼錠應緩慢冷卻或熱送鍛造、軋制。

鋼錠加熱時,應力求溫度均勻並有足夠的保溫時間,以改善偏析缺陷和避免鍛、軋時變形不均勻;

鍛、軋後的鋼材,尺寸小的、特別是含碳0.2%左右的滲碳鋼,在600℃以上時應快速冷卻,以免加重帶狀組織;

截面較大的鍛件,應採取措施消除內應力和白點。

調質鋼應儘可能淬火成馬氏體組織,然後回火成索氏體組織;

滲碳鋼在滲碳過程中,滲層濃度梯度不宜過大,以免在滲層晶界上出現連續網狀碳化物;氮化鋼必需先經熱處理得到所需的性能,再經最後精加工才能進行氮化。

氮化處理後除將脆薄的「白層」研磨除去外,不再加工。

命名方式

我國合金結構鋼命名方式

我國合金結構鋼牌號採用阿拉伯數字和化學元素符號表示。採用兩位阿拉伯數字表示平均碳質量分數,放在牌號頭部。合金元素質量分數表示方法為:

當平均合金元素質量分數低於1.5%時,牌號中僅標明元素,一般不標明質量分數;當平均合金元素質量分數為1.5%-2.49%,2.5%-3.49%,…,22.5%-23.49%,…時,相應地在合金元素符號後面加上2,3,…23,…。

合金結構鋼均為鎮靜鋼,表示脫氧方法的符號「Z」予以省略。

合金結構鋼按冶金質量的不同分為優質鋼、高級優質鋼和特級優質鋼。

高級優質鋼在牌號後面加A;

特級優質鋼加E;

優質鋼在牌號後面不另加符號。

專用合金結構鋼,在牌號的頭部加上代表產品用途的符號表示。

日本合金結構鋼牌號表示方法

日本黑色金屬牌號一般由三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為前綴字母S表示鋼(Steel),F表示鐵(Ferrum)。

第二部分採用英文字母或假名拼音的羅馬字母,表示用途、鋼材種類及鑄鍛件製品等。

第三部分為數字,用來表示鋼類或鋼材序號或坑拉強度最低值(≥××× MPa )如SS400 表示碳素結構鋼,其最低抗拉強度值為400Mpa。在牌號組成主體之後,根據需要,有時附加表示鋼材形狀、製造方法及熱處理等的後綴字母,以示區別。有的牌號在數字序號後還附加後綴A、B、C等字母,表示不同的質量等級、種類或厚度。

在牌號主體結構(第一、二、三部分)之後,根據需要,可附加鋼材形狀、製造方法及熱處理的後綴符號。

單元合金結構鋼採用國際化學元素符號表示主要合金元素,如SMn、SCr 等。

多元合金結構鋼,除Mn外均採用單個字母表示主要合金元素,國際化學元素符號簡化為:Cr—C、Ni—N、Mo—M、Al—A等。

主要合金元素含量數字代號:根據元素含量高低,採用偶數字為數字代號。[3]

視頻

合金結構鋼標準

合金結構鋼按其用途可分為幾類?分別有哪些特點?

參考資料

  1. 合金結構鋼的分類和性能_圖文,百度文庫,2018年10月03日
  2. 合金結構鋼的定義和分類, 道客巴巴,2019年5月27日
  3. 合金鋼的分類及牌號,百度文庫,2019-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