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尼係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基尼系數 |
---|
|
基尼系數(Gini coefficient),是20世紀初意大利學者科拉多·基尼根據洛倫茲曲線所定義的判斷年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標,是比例數值,在0和1之間。
基尼指數(Gini index)是基尼系數乘100倍作百分比表示。在民眾收入中,基尼系數最大為「1」,最小為「0」。前者表示居民之間的年收入分配絕對不平均(即該年所有收入都集中在一個人手裏,其餘的國民沒有收入),而後者則表示居民之間的該年收入分配絕對平均,即人與人之間收入絕對平等,基尼系數的實際數值只能介於這兩種極端情況,即0~1之間。基尼系數越小,年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係數越大,年收入分配越不平均。要注意基尼係數只計算某一時段,如一年的收入,不計算已有資產,因此它不能反映國民的總積累財富分配情況。
定義
設右圖中的實際收入分配曲線和收入分配絕對平等線之間的面積為A,實際收入分配曲線和收入分配絕對不平等線之間的面積為B,則表示收入與人口之間的比例的基尼系數為<math>\tfrac{A}{A + B}</math>[1]。
如果A為零,即基尼係數為0,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紅線和綠線重疊);如果B為零,則係數為1,收入分配絕對不平等(紅線和藍線重疊)。該係數可在0和1之間取任何值。收入分配越趨向平等,洛倫茲曲線的弧度越小(斜度越傾向1:1),基尼係數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趨向不平等,洛倫茲曲線的弧度越大,那麼基尼係數也越大。
基尼係數的調節需要國家通過財政政策進行國民收入的二次分配,例如對民眾的財政公共服務支出和稅收等,從而讓收入均等化,令基尼係數縮小。
區段劃分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等組織規定:
- 若低於0.2表示指數等級極低
- 0.2-0.29表示指數等級低
- 0.3-0.39表示指數等級中
- 0.4-0.59表示指數等級高
- 0.6以上表示指數等級極高
通常,0.4是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線」,超過這條「警戒線」時,貧富兩極的分化較為容易引起社會階層的對立從而導致社會動盪。
財富基尼係數
基尼係數由居民的年收入來定義,而需要衡量居民財富分配公平程度時可用財富基尼係數,它由居民所擁有的財富來定義。
絕大部分國家的財富基尼係數都集中在0.6到0.8的區間內,財富基尼係數在0.7左右的國家最多。
根據北京大學社會科學院的報告,2012年中國家庭凈財產的基尼系數達到0.73,頂端1%的家庭占有全國1/3以上的財產。[2]丹麥,瑞士等國則紛紛超過0.8,在美國這一數字更是高達0.84。據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調查研究,美國前10%的富人大約占有80%的社會總財富,而前1%的富人占有40%的財富,前0.1%的富人占有20%的財富,前0.01%仍然占有10%的財富。
各經濟體系情況
歐洲主要發達國家的基尼指數在0.24到0.36之間,美國較高,2007年為0.45,2013年為0.49。Janet Gornick 教授2013年的比較圖顯示,美國與主要發達國家的基尼指數用稅前計算差距不大,以稅後計算則偏高。[3]
在收入差距方面,據美國人口調查局提供的數據,1973年,收入最高20%的家庭收入佔美國總收入的44%;2002年佔50%;而到2012年,這一比例已經增至51%。對收入最低20%的家庭而言,他們的收入佔美國總收入的比例從1973年的4.2%,2002年的3.5%,降至2012年的3.2%。
目前全球基尼系數最高的地方是非洲的納米比亞。2001年以後香港達到0.525,2006年高達0.533,2012年更高達0.537,香港成為已高收入經濟體中貧富懸殊最嚴重的地區;即使把發展中國家包括在內,香港的貧富懸殊也十分嚴重,僅次於薩爾瓦多、哥倫比亞、智利、危地馬拉、巴西、南非以及一系列非洲經濟體而排名倒數18位;而台灣方面,台灣2010年官方的基尼系數為0.342[4]2013年學者計算為0.36;2018年官方的基尼系數為0.338[5],日本、韓國、西歐、東歐等經濟體的收入基尼係數也低於0.4。
2013年1月1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一次性公布了自2003年以來十年的全國基尼係數。統計局局長馬建堂稱,按照國際新的統計口徑,中國大陸居民收入的基尼係數,2003年是0.479,2004年是0.473,2005年是0.485,2006年是0.487,2007年是0.484,2008年是0.491,2009年是0.490,2010年是0.481,2011年是0.477,2012年是0.474。數據顯示自2008年起,中國基尼係數在逐年下降。[6]但西南財大公布的歷年統計結果顯示中國大陸的基尼係數在0.6左右。
這兩份不同的結果也被大眾廣泛討論[7]。2014年密西根大學謝宇教授根據中國的六份調查,估算中國2005年後基尼係數為0.53–0.55,並指出差距主要來自沿海與內陸差距以及城鄉差距。
不足之處
- 沒有顯示出來在哪裡存在分配不公。例如同樣的基尼系數下,如果青年平均收入比中老人低太多,社會則會出現大問題——就算是年輕人的父母能夠金援他們也是一樣,年輕人接受父母金援時會認為,他們沒有辦法在未來金援自己的子女,因此容易拒絕生育。
- 國際間並無制定基尼系數的準則,一些問題(如應否除稅項,應否剔除公共援助受益者,應否剔除非本地居民,或應否加入政府的福利)並沒有一致性,以至缺乏比較的準則。
- 基尼係數一般是按年收入來算的,這樣對年收入波動很大的地區(如商業投資為主導)的估計會顯著高於年收入波動小的地區(如公務員為主導的地區)。如果年收入波動很大,則基尼係數會很高,但多年份積累積累下來的收入差距並沒有基尼係數顯示得那麼大。這也反映了基尼係數高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是收入波動高,社會階層流動快。
參考文獻
- ↑ 基尼系數 (PDF). 台灣大學. 2014年1月21日 [2017年1月1日].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年10月12日).
- ↑ 報告稱我國1%家庭占有全國三分之一以上財產. 人民網. 2014年7月25日 [2014年7月2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9月3日).
- ↑ Inequality in America: Gini in the bottle. 《經濟學人》. 2013-11-26 [2014-06-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17).(英文)
- ↑ 行政院主計處國情統計通報 (PDF). [2011-05-3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11-27).
- ↑ 國民所得統計及國內經濟情勢展望 (PDF). [2020-06-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11-27).
- ↑ 統計局公布2003-2012基尼係數:08年起逐年回落. 網易財經. 2013-01-18.
- ↑ 官方基尼係數與民間數據相差極大遭質疑. 網易財經. 2013-01-19 [2013-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