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兰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吊兰属(学名:Chlorophytum Ker Gawl.)是天门冬目、天门冬科的一属 ,原产于非洲,约100余种,主要分布于非洲和亚洲的热带地区,少数也见于南美洲和澳大利亚。我国产4种,只限于西南和广东、广西地区。还有一些从非洲引入的栽培种。
吊兰属与鹭鸶草属在形态上非常相似,较难区分;国产种类可根据鹭鸶草属花长1.5厘米以上,且花药基部有长的附属物,加以区别。
形态特征
根状茎粗短或稍长;根常稍肥厚或块状。叶基生,通常长条形、条状披针形至披针形,较少更宽,无柄或有柄。花葶直立或弧曲;花常白色,单生或几朵簇生于一枚苞片内,排成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花梗具关节;花被片6,离生,宿存,具3-7脉;雄蕊6,花药近基着,内向纵裂,基部常二裂;花丝丝状,中部常多少变宽;子房顶端3浅裂,3室、每室具1至几枚胚珠;花柱细长,柱头小。蒴果锐三棱形,室背开裂。种子扁平,具黑色种皮。
下级分类
常见植物
吊兰
形态特征:根状茎短,根稍肥厚。叶剑形,绿色或有黄色条纹,长10-30厘米,宽1-2厘米,向两端稍变狭。花葶比叶长,有时长可达50厘米,常变为匍枝而在近顶部具叶簇或幼小植株;花白色,常2-4朵簇生,排成疏散的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花梗长7-12毫米,关节位于中部至上部;花被片长7-10毫米,3脉;雄蕊稍短于花被片;花药矩圆形,长1-1.5毫米,明显短于花丝,开裂后常卷曲。蒴果三棱状扁球形,长约5毫米,宽约8毫米,每室具种子3-5颗。花期5月,果期8月。[1]
分布情况:原产非洲南部,各地广泛栽培,供观赏。广州民间取全草煎服,治声音嘶哑。
小花吊兰
形态特征:叶近两列着生,禾叶状,常弧曲,长10-20厘米,宽3-5毫米。花葶从叶腋抽出,常2-3个,直立或弯曲,纤细,有时分叉,长短变化较大;花梗长2-5毫米,关节位于下部;花单生或成对着生,绿白色,很小;花被片长约2毫米;雄蕊短于花被片;花药矩圆形,长约0.3毫米;花丝比花药长2-3倍。蒴果三棱状扁球形,长约3毫米,宽约5毫米,每室通常具单颗种子。花果期10月至次年4月。
分布情况:产广东南部(云浮、东平、高要、徐闻和海南岛)。生于低海拔地区山坡荫蔽处或岩石边。广布于非洲和亚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主要价值:有毒植物。治毒蛇咬伤,跌打肿痛。用鲜品捣烂敷患处。
蜘蛛草
是一种室内装饰植物,叶长,草绿色,具白色条纹。花葶定期出现。花小,白色,但常被幼小植株代替,小植株可用以分株繁殖,开花后的吊兰也会结出种子,可以用播种繁殖。
药理作用
- 抗癌作用:具有广泛的抗人类癌细胞的细胞毒性。
- 抗炎、镇痛作用:醇提取物能明显抑制蛋清所致大鼠足趾肿胀和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明显抑制小鼠由冰醋酸引起的扭体反应,并能提高小鼠的痛阈值。表明其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