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醫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同濟大學醫學院同濟大學歷史悠久、聲譽卓著,是中國最早的國立大學之一,是教育部直屬並與上海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1907年,德國醫生埃里希·寶隆在上海創辦「德文醫學堂」,是同濟大學的前身,也是同濟醫學專業的開端。20世紀50年代,在全國高等學校院系布局調整中,醫學院整體遷出至武漢,但同濟人醫學情結至深,歷經百年滄桑後,同濟大學在新世紀之初重建醫學。2000年4月,同濟大學與原上海鐵道大學合併,在原上海鐵道大學醫學院的基礎上恢復設立了「同濟大學醫學院」。經過快速發展,同濟大學醫學學科的整體水平已躋身全國醫學院校前10%。
科研成果
醫學院擁有世界衛生組織命名的「WHO圍產保健合作中心」;擁有兩個上海市重點學科(胸外科重點學科和護理學科重點學科)、三個上海市重點專科(心力衰竭診治重點專科、口腔種植修復重點專科和創傷骨科重點專科);中醫心腦血管[1]和視覺復明(與外院共建)兩個上海市臨床醫學中心;擁有上海市產前診斷中心和上海市早產兒醫療護理中心;擁有上海市結核(肺)重點實驗室。通過大力引進和培養人才、營造科研氛圍,學科建設有了突破性的發展,在《Science》等國際學術刊物上發表了重要學術論文,獲得了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上海市醫學科技獎等在內的一批科研成果。
專業設置
七年制
臨床醫學七年制:本專業培養適應我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需要的,具有醫學碩士學位的高級醫學專門人才。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職業素養,較為廣泛的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2]知識;紮實的基礎醫學理論和系統的臨床醫學知識;較熟練的專業實踐技能,較強的臨床思維和解決臨床醫學實際問題的能力;獨立的臨床科研工作能力;基本掌握一門外國語,能熟練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本專業學生入學後實行分段式導師制。在完成五年本科階段學習的基礎上,在第六、七學年進行碩士階段的臨床能力培養與科研能力訓練,完成畢業論文並通過考核答辯後獲得臨床醫學碩士學位。
五年制
臨床醫學五年制:本專業主要培養適應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需要的,具有臨床醫學學士學位的臨床醫學專門人才。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職業道德;較紮實的基礎醫學理論和系統的臨床醫學知識;一定的醫學實踐技能和初步的解決臨床醫學實際問題的能力;基本掌握一門外國語,能熟練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本專業的學生入學後參加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預防醫學相關課程的學習,包含一年的臨床各科的輪轉實習。通過畢業考試及臨床操作技能考核後獲得醫學學士學位。授予學位:臨床醫學學士。
教學理念
依據同濟大學「知識、能力、人格」三位一體的培養目標,醫學院把建立教學質量保障和持續改進體系、突出臨床實踐技能和人文服務精神的教學特色、注重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和國際化合作教育作為貫穿醫學院教育思想觀念的主線。
國際交流
學院積極開拓國際化人才培養途徑,分別與美國、澳大利亞、英國、德國的知名醫學院建立了緊密合作關係,引進優質師資與課程,搭建合作培養、學生交換、教師互訪任教、轉化醫學研究的國際合作平台。每年20-30%的學生有機會赴海外合作夥伴學校進行為期1周-3個月的交換實習或臨床輪轉;畢業生可以申請獲得留學基金委資助赴合作夥伴學校攻讀學位,或赴國外醫院接受包括住院醫師培養在內的多種形式的學習深造。學院常年邀請外籍教授來我院參加醫學基礎課和專業課的教學和學術交流。國際化已成為同濟大學醫學院的重要辦學特色。
視頻
同濟大學醫學院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中醫如何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搜狐,2017-07-25
- ↑ 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的區別 ,搜狐,2020-05-26